
物理必修 第二册第1节 初识相对论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册第1节 初识相对论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
2. 了解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展示时钟塔的图片。
教师活动: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设想,你以乘坐电车以光速远离时钟塔,你看到的时钟塔时钟的指针应该是怎样的?实际上时钟塔的指针应该是怎样的?
讲授新课
一、狭义相对论
教师活动:讲解狭义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900年4月27日,英国皇家学会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开了一次会。开尔文勋爵发表了一个演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这尽善尽美之中,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一朵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有关。开尔文预言的当前,诞生了对应于黑体辐射的量力力学。1905年,诞生了对应于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相对论。
水波的传播要有水作为媒介,声波的传播要有空气作为媒介。经典物理学家曾认为,“以太”是光波的传播介质,这种介质绝对静止、密度极小(几乎为0)、硬度极大、完全透明,充满宇宙空间,渗透于一切物体。如果存在“以太”,地球在“以太”的海洋中自转、公转,则一定会有“以太风”迎面扑来。因此,探索“以太风”的存在,确定地球和“以太”的相对运动,就成为19世纪后半叶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按照经典时空观的运动合成原理,在以大小为v,的速度水平行驶的汽车上,有人相对于汽车以大小为v,的速度将一物体水平抛出。在静止于路边的观察者看来,若物体抛出时与汽车同向,则物体速度大小为v2+v1,若反向,则物体速度大小为v2+v1。
假设光相对“以太”的传播速度为c,地球相对“以太”的运行速度为v,当光速c与地球速度v的方向相同时,则静止在地球上的人观测到该光的速度为c´=c-v。当光速c与地球速度v的方向相反时,则此人观测到该光的速度为c´=c+v。如果能通过实验测址到这种差别,就能够证明“以太”的存在。
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孙与莫雷,进行了著名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实验证明,不论地球运动的方向同光的射向一致还是相反,测出的光速知道研究高速世界需要建构物理模型;在地球同设想的“以太”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找不到“以太”。这一实验没有支持“以太”说。
爱因斯坦、庞加莱等人则主张彻底放弃某些与实验和观测不符的观念,如绝对时间的概念,提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事实的假设。
教师活动:讲解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可以表示为相同的形式。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
教师活动:解释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典题剖析
例1 (多选)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
B.人们对客 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
D.人们应当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答案:BCD
课堂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2节 相对论中的神奇时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时间延缓效应,长度收缩效应,质能关系,奇妙的时空弯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2节 平抛运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册第3节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希腊人的探索,文艺复兴的撞击,牛顿的大综合,人类“飞天”梦的实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