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2020年中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理。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积累 (1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A. guān B.guàn)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面对màn( )延的疫情, 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日子也好像被摁下了暂停键。愿你将最近这段停摆的日子当作一场内省(A. shěng B.xĭng): 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检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父母: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自问最挂念谁最diàn( )记什么: 在单调重复的状态下保持正念和温暖的心。
(1)冠(A. guān B.guàn)
(2)省(A shěng B.xĭng)
(3) màn( )延
(4)diàn( )记
【答案】(1)A (2)B (3)蔓 (4)惦
【解析】
【详解】(1)“冠”有两个音:guān;guàn。读guān,本义是帽子。后又引申为形状像帽子的或在顶部的东西。读guàn,用作动词,意思是戴帽。又引申为第一位、第一名等。这里“冠”应该读是guān。故选A。
(2)“省”读shěng,是指地方行政区域;读xǐng是“检查”的意思。故选B。
(3)(4)题是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注意“蔓”字的写法。
2. 古诗文默写。
经典诗文,陪我们走过四季。春天漫步,“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 (《钱塘湖春行》);初夏闲居,“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秋夜望月,“ 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寒冬看雪,“雾凇沆砀,_______,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经典诗文,让我们汲取力量。杜甫《望岳》“ _______ ,_______”启迪我们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陆游 《卜算子·咏梅》 “_______ , _______” 激励我们要像梅花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高洁傲岸,芬芳依旧;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 告诉我们即便经历风雨,也应从容前行,泰然处之。
【答案】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峨眉山月半轮秋 (3). 天与云与山与水 (4). 会当凌绝顶 (5). 一览众山小 (6). 零落成泥碾作尘 (7). 只有香如故 (8). 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
【分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没马蹄、峨眉山、凌绝顶、览、碾作尘、蓑。
【点睛】
3. 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扑朔迷离——《木兰诗》 B. 不亦乐乎——《礼记》
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 D. 一鼓作气—— 《左传》
【答案】B
【解析】
【详解】B.出处有误。不亦乐乎,意思是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故选B。
4. 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古诗《晚次鄂州》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A. 月斜楼上五更眠 B. 心随明月到胡天
C. 肠断青天望明月 D. 万里归心对月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三联是颈联,要运用对偶修辞,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主题相符。“三湘”是带数字的地名,一般下句要用数字与之对应,“万里”与之对应。“衰鬓”是名词,“归心”是名词,词性相对。“逢秋色”是三字动宾短语,“对月明”与之相对。上句写衰老和惆怅,结合题目和前面诗句可知,此时作者远离家乡,而“万里归心对月明”则表明对万里之外家乡的思乡之情,惆怅之情和上句相对应,故选D。
【点睛】
二、阅读(56分)
(一)名著阅读(7分)
5.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B.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C.出自《镜花缘》第二十一回;
D.出自《水浒传》第一回;
故选C。
6. 回顾《西游记》《水浒传》中有关“闹”的回目,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孙悟空与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西游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水浒传》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答案】共同点:武艺高强、聪明果敢、冲动、是非分明等(需说出相关情节)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我们先了解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内容;再根据人物的言行等分析。示例:孙悟空和鲁智深两人都具有疾恶如仇、机智果敢、冲动、爱憎分明的形象特点。《西游记》第十七回:行者因熊罴怪偷走袈裟而大闹黑风山,二战熊罴怪后求助菩萨,计降妖怪取回袈裟,这是机智果敢的一面;第二十五回: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二童子大骂唐僧。悟空难忍毁骂,一时冲动将树弄倒。《水浒传》第三回:鲁智深来到五台山几个月没喝酒,正想着酒,外面传来了卖酒的歌声。鲁智深想买酒遭拒,就开始动手抢酒,吓跑了卖酒的汉子。鲁智深喝完,酒劲上来返回寺院,门子见状阻拦,鲁智深反打门子,惊扰到长老,送至房间便酒意大发睡去了。体现出他粗鲁冲动、莽撞的一面。第七回: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途径野猪林,被陆谦收买的两名公人欲杀害林冲,一路暗中护送林冲的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制服公人,护送林冲到沧州。体现出他嫉恶如仇、机智果敢的特点。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3分)
论看电影流泪
林语堂
①对于看电影流泪这件事,成年人多半以为难为情,不大尊严。我真不懂,看电影流泪有什么羞耻?那天我跟内人去南京戏院看《孤星泪》。出来时,内人问:“你哭了没有?”“当然,”我说“看了这种影片而不哭,还算有人心吗?”其实我整个情绪都搅乱了。那晚头也昏了,看书也看不下去,和人打牌,也无精打采。
②我真不懂,看一可歌可泣的小说,看一悲楚动人的影片,为什么不可以哭?西方有亚里士多德,东方有太史公,都讲戏剧之用在于动人情绪。亚里士多德的著名悲剧论,说悲剧之用是如清泻剂,其作用是把我们肝膈荡涤一下。 公也说过类似的话,他的确比许多现代人懂得心理,懂得笑与哭之用。《滑稽列传》就是拥护幽默的。太史公自己哭吗?他一部《史记》就是悲愤而著的书,哪有不哭,又哪有不知哭之效用?但是我们也不必引经据典。假使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台上表演,而观者不泣,不为所动,不是表演者艺术太差,便是观众已失人情之正了。
③自然,哭泣不大雅观,我也知道,多情与感伤有不同,事各有时。我们看见白痴无故而笑,无端而哭,或者男子动辄流泪,认为未免太无丈夫气了。但是人非木石,焉能无情?当故事中人,床头金尽,壮士气短,我们不该挥几点同情之泪吗?或是孤儿遭后母凌虐,或是卖火柴的女孩冻死路上,或是闵子拉车,赵五娘食糠,我们能不心为所动吗?或是夕阳西照,飞鸟归林,云霞夺目,江天色,我们能不咋叹宇宙之美不由眼泪夺眶而出吗?在电影上,情节总是比日常离奇,人物总是比日常可爱,所以动人之处自然比日常生活多假如我们去看电影而情不为动,还是真能看电影的人吗?
④其实看电影而哭者不必自愧,看电影而不哭者亦不必自豪。凡艺术都是靠作者与所用材具的一种相感相应,也是靠作者与观者听者读者的相感相应。同一画图,由甲看来索然无味,而由乙看来悠然神往。所以一种艺术之享受,一方在于作者,一方也纯为观者自己的灵性学问所限制。观者愈灵敏,则其感动之力愈大。程子说,同一本《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得一二句喜者,有读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所谓得一二句喜者,也是各人不同,有人喜欢这句,有人喜欢那句,这就是欣赏艺术所受观者听者读者灵性上及学问上之限制同一个夕阳美景,一人看来欢天喜地,乐不可支,由另一人看来,还不是一个锁锁保险柜回家的记号吗?我真不懂为什么看电影流泪便不雅观?
⑤是的,人生本来有笑与泪的,所要紧的是看因何而流涕。有狂喜之泪,有沮丧之泪,有生离死别之泪,有骨肉团圆之泪,有怀才不遇之泪,有游子思家之泪,有弃妇望夫之泪,有良友重逢之泪有良辰美景之泪,有花朝月夕之泪。似是谁要哭,听他哭,因为我们本来是有情动物,偶然心动,堕滴同情之泪,或怜爱之泪,或惊喜之泪,于他是有益的。
(摘自《林语堂散文精选》有改动)
7.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8.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故事中人,床头金尽,壮士气短,我们不该挥几点同情之泪吗?或是孤儿遭后母凌虐,或是卖火柴的女孩冻死路上,或是闵子拉车,赵五娘食糠,我们能不心为所动吗?或是夕阳西照,飞鸟归林,云霞夺目,江天一色,我们能不咋叹宇宙之美不由眼泪夺眶而出吗?在电影上,情节总是比日常离奇,人物总是比日常可爱,所以动人之处自然比日常生活多。
(1)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加点的“总是”和“自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9. 以下言论放入第④段中作为论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C. 艺术是感情的传递。(列夫•托尔斯泰)
D.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俗语)
【答案】7. 人非木石头,焉能无情;看电影而哭者不必自愧,不哭者不必自豪
8. (1)运用排比修辞,凝练的语言列举了多种感人情景,三个反问增强了气势,使论点鲜明,让读者自然得出流泪正常的结论。
(2)不能。第一,体现语言的严谨,“总是”“自然”强调了电影中情节和人物的感染力之强,动人之处之多且顺理成章,删去后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二,“自然”一词也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9.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文章第一段总起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看电影而流泪,没什么羞耻的;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戏剧(艺术)之用在于动人情绪;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人非木石头,焉能无情;第四段提出分论点三:看电影而哭者不必自愧,不哭者不必自豪;第五段总结全文。据此作答。
【8题详解】
(1)考查赏析句子。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当……,我们不该……吗?或是……,我们能不……吗?或是……,我们能不……吗?”三个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的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兼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床头金尽,壮士气短”“孤儿遭后母凌虐,或是卖火柴的女孩冻死路上,或是闵子拉车,赵五娘食糠”“夕阳西照,飞鸟归林,云霞夺目,江天一色”列举了多种感人情景,层层铺排,语言简洁而有气势,论证了“流泪是正常的”这个观点。
(2)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总是”意为“永远是;无例外地是”,“总是”强调了电影中情节的离奇和人物的可爱,表现了他们对观众的感染力之强,删去后则不能突出这种作用。“自然”意为当然,理所当然。“动人之处自然比日常生活多”是突出强调电影中情节和人物的动人之处比日常生活多,使此结论顺理成章。
【9题详解】
第④段论点是:看电影而哭者不必自愧,不哭者不必自豪。写观者自己的灵性学问不同,感受亦不同。
A.是指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会看到事物的不同特点;
B.是写乐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C.是写艺术的内涵;
D.比喻对同一文学的认知,读者的阅读结果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受的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有所不同,对外界事物感知能力也大不相同,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也是会大相径庭。与第④段论点相符。
故选D。
【点睛】
(三)文学作品阅读(18分)
夜里老鼠们要睡觉
[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
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野发着楞。
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蹑手蹑脚。
这下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指尖上沾着些土。
“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
尤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
那人点点头:“是这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
“对。”尤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你在守着什么呐?’
“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
“是守着钱,对吗?”那人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
“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尤尔根轻蔑地说,“完全是另外一样东西。”
“哦,那是什么呢?”
“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
“好,不说,那我也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说明?”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
“哼,篮子里装的什么我会猜,”尤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
“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个机灵鬼。多大了?”
“九岁。”
“啊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
“那还用说,”尤尔根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
“一点不错,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
尤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
“你可以去瞧嘛,不少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
“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尤尔根犹豫着。
“老这样?夜里也这样?”那人问。
“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尤尔根抬头看着罗国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
“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了总该吃吧。”
尤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个面包,还有一个白铁盒。
“多可惜,”那人朝着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
“不,”尤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过身去。
“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尤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
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
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
“谁说的?”
“我们老师。”
“那你就留神起老鼠来了?”那人问。
“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就在这儿。”尤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肯定他还在这儿。他比我小好多吗。”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道:“那,你们老师就没有告诉你,夜里老鼠们要睡觉吗?”
“没有,”尤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
“哟,如果他连这个也不知道,还算什么老师,”那人说,“夜里老鼠是睡觉的,夜里你可以放心回家,夜里它们总睡觉,天一黑就睡下了。”
尤尔根用棍子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这儿全是它们的小床,他想,全是小床。
“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
尤尔根在瓦砾堆里戳出一个个小窟窿。
“全是小兔子,白的,灰的,灰白的。”
“我不知道,它们夜里是不是真的睡觉。”他轻声说着,看着罗圈腿。
那人翻过一堵堵断墙到了街上。“当然,”他在那里说,“你们老师应该卷铺盖滚蛋,要是他连这个都不知道。”
尤尔根站了起来,问:“我真能有一只兔子吗?一只白的成吗?”
“我找找看,”那人边走边喊,“可你一定要等着我,我带你回家,懂吗?我得告诉你父亲怎样做兔子笼,这事你们可得懂。”
“好。”尤尔根喊道。“我等着。天黑前我还得留意老鼠。我一定等着。”他又喊。“我们家里还剩有些木板。箱子板。”他叫道。
可是那人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他圈着雨条弯腿朝太阳跑去。黄昏把太阳染得血红,尤尔根还能看见阳光从那两条腿当中照射过来,两条弯弯的腿。还有那只篮子兴奋地摇晃着,里面是兔子草。青青的兔子草,因为瓦砾片而变得有些发灰。
【注】本文作者沃尔夫冈·波尔契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废墟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10. 以下是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梳理小说情节的结构图,请根据提示将(1)(2)处的内容补写完整。
11. 这篇小说的开头与《故乡》《变色龙》的开头(见“链接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回顾两篇课文的学习,分析本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链接材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契诃夫
12. 参考下表,分析这篇小说设置悬念所运用的方法及其效果。
13. 沃尔夫冈·波尔契特用他的生花妙笔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了尤尔根和“罗圈腿”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呢?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10. (1)弟弟的尸体埋在废墟里,老师说老鼠吃死人(2)那人决定给尤尔根带一只兔子来
11. 本文开头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开着的窗洞像在打呵欠,瓦砾堆发着愣,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变成废墟后的房屋、城市的衰败、缺乏生气,渲染了死寂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展开做了铺垫。
12. 本文中没有上来就解释尤尔根执着守在此地的原因,而是层层揭示,要看老鼠——老鼠吃死人——弟弟埋在这里,一再延迟说出尤尔根守在这的理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尤尔根形象更加突出,文章更加感人。
13. 罗圈腿善良、富有爱心。我们的社会应该弘扬善良和爱心之美。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十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还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罗圈腿的善良、富有爱心与这一事件中的很多当事人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遭受战争极大破坏的环境中,罗圈腿彰显出的人性的光辉,是如今和平环境下的人们应该学习和反思的。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依据题目要求按照“原因——结果”的逻辑关系梳理小说情节。
(1)处的原因可依据题目中的结果“尤尔根拿着棍子日夜守在废墟上”来寻找,具体可结合文章中的“‘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尤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老鼠?’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这一内容来概括作答。
(2)处的结果,可依据题目中的“那人(罗圈腿)被尤尔根的行为所感动”这一内容来寻找,具体可结合文章中的“‘现在你明白了吧?’那人又说(他的罗圈腿显得很不安静),‘我现在赶紧去喂我的兔子,等天一黑我就来接你。或许我还能带一只来,一只小的,还是,你说呢?’”来概括作答。
【11题详解】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开头叙写了遭遇战火后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窗洞在打呵欠”“瓦砾堆发着愣”“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了因战火而变成废墟后的房屋坍塌、城市衰败的景象,渲染了死寂、缺乏生气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同时,暗示了背景,为下文叙写尤尔根与罗圈腿之间发生的故事做铺垫。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2题详解】
考查对悬念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创作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其作用是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突出文章的主旨等。题目中给出了设置悬念的两种方法:叙事的延迟;调整叙事的顺序。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过程,文章的形状部分叙写了尤尔根与罗圈腿之间的对话,并没有上来就解释尤尔根执着守在此地的原因,而是一再延迟说出尤尔根守在这的理由。所以本文采用了“延迟”的方法来设置悬念的。其作用是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突出表现尤尔根与弟弟手足情深的形象,使文章更加感人。据此理解作答。
【13题详解】
考查对小说主人公的理解与分析。判定小说的主人公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小说情节、结构是否围绕该人物展开;(2)该人物是否是矛盾冲突的主体;(3)是否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的中心人物;人物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否能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从文章来看,小说着力刻画了“罗圈腿”的形象,写了“罗圈腿”用善良的谎言方法让尤尔根回家,表现了“罗圈腿”的善良和爱心,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在作者讴歌赞美“罗圈腿”人性光辉的同时,也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从而提示了小说的主题。所以,小说的主人公是“罗圈腿”。至于“谈看法和理由”,可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18分)
[甲]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南夷服诸葛
[宋]洪迈
蜀刘禅时,南中诸郡叛,诸葛亮征之,孟获为夷汉所服,七战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蜀志》所载,止于一时之事。国朝淳化中,李顺①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嘉州士人辛怡显使于南诏,至姚州,其节度使赵公美以书来迎,云:“当境②有泸水,昔诸葛武侯戒曰:‘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若必欲过,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军将,贲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事见怡显所作《云南录》。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李顺:北宋初期农民起义领袖。后文的“雷有终”“辛怡显”“赵公美”均为人名。②当境:本境
14. 阅读甲乙诗文,根据内容填空。
甲乙诗文抒写的对象都是 ______ (填人名),表达方式都是先叙述描写后______,甲诗中的“三顾”指的是 ______;乙文中的“贡献”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指______。
15.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朝开济老臣心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B. 南人不复反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 若必欲过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D. 今遣本部军将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6. 翻译文中画线句。
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
17. 甲诗和乙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 结合甲乙诗文及课文《诫子书》《出师表》相关内容,探究“南夷服诸葛”的原因。
【答案】14. (1). 诸葛亮 (2). 抒发议论 (3). 三顾茅庐 (4). 进贡 15. C
16. 由此可见,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当初一样。
17. 甲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南征蛮夷能使他们臣服千年的贤德才能的由衷赞美。
18. 例:《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淡泊名利、勤奋好学,而《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国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两文充分表现了其为人道德高尚、足智多谋,所以在征服南蛮时能够计谋百出,七擒孟获,而最终以德服人收服人心,让其臣服千年。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文言词语。
由甲文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乙文的“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呜呼,可谓贤矣(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当初一样。唉,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英明啊!)”可知,甲乙诗文抒写的对象都是诸葛亮。
甲文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乙文,先记叙蜀汉时和当朝时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的故事,最后以议论结尾,“呜呼,可谓贤矣”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景仰之意。两篇诗文都是先叙述描写后抒发议论。
“三顾”指三顾茅庐,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非贡献征讨,不得辄渡此水”意为:如果不进贡或征讨,就不能渡过这条河。“贡献”指进贡。
【15题详解】
A.扶助/渡;
B.再/又;
C.你;
D.派遣/打发;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乃,于是;虽,即使;初,当初。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甲文,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乙文,“乃知南夷心服,虽千年如初”写诸葛亮南征蛮夷能使他们臣服千年,“呜呼,可谓贤矣!”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贤德才能的由衷赞美。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结合几篇文章中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及其美好品德分析即可。《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淡泊名利、勤奋好学的君子,《出师表》表达出的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都表现了其为人道德高尚、足智多谋,所以才会有“七擒孟获”之后孟获对他的心悦诚服,赞叹“公,天威也”,并发誓“南人不复反矣”,最终“虽千年如初”。
【点睛】译文:
甲: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乙:三国蜀汉后主刘禅时,南中地区各郡反叛,丞相诸葛亮率军征讨,反叛首领为当地人所佩服的孟获,和诸葛亮打了七次仗,被擒获七次,最后心悦诚服地说:“先生真是有天助之威,南中之人再也不敢反叛朝廷了。”《三国志蜀志》中所记载的,只是蜀汉时期的事。我大宋朝太宗淳化年间,李顺在蜀地反叛朝廷,招安使雷有终派遣嘉州(今四川乐山一带)士人辛怡显出使到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到了姚州(今云南大姚),当地节度使赵公美捧着国书出来迎接,他对辛怡显说:“去南诏的路上有条河叫泸水,蜀汉时武侯诸葛亮先生告诫说:‘如果不是进贡或征讨,就不能渡过这条河;假如一定要过,就必须祭祀,然后才可以登舟过河。’现在,我已派本部将士带金龙二条,金钱二千文并摆下酒肉,请求先祭祀之后再渡河。”由此可见,南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即使是千年之后也仍然和当初一样。唉,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英明啊!此事见于辛怡所作的《云南录》中。
三、写作(46分)
19. 班级准备组织一场辩论赛,论题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吗”,需预先收集同学们的观点以确定论辩选手。“我不合群,我要改吗?”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不合群,我要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合群可以让我在交往中更多地向别人学习成为更好自己,展示更完整的自我;当下及未来的许多工作都要靠合群才能更好地完成,两个不同的群体合群能使团队更有效合作,发挥更大的力量;自我也是在群体的形塑中成长的,群的力量和价值让人有归属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赛正反两方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这里根据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即可,注意字数限制。示例:我不合群,我不要改。我有选择自己个性、生活和不合群的权利;很多历史文化的创造和传承都因不合群的个体特立独行的坚持才产生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可贵的个性,警惕因合群而磨去棱角,丧失独立观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被群体裹挟,人最大的归属感来自自身,而不由合群而获得。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本来有笑与泪的,所要紧的是看因何而流涕。有狂喜之泪,有感动之泪,有沮丧之泪,有生离死别之泪,有骨肉团圆之泪,有游子思乡之泪,有好友重逢之泪,有良辰美景之泪,有花朝月夕之泪…我们本是有情之人,流泪与欢笑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
请以“流泪”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600-800字。2.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答案】范文:
我流泪了
“别擦,别擦,别把老师写的作业要求擦掉,还没有抄完呢。”我停下笔,大声叫嚷着。可那个高个子值日生根本不理会我,似个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继续扭动着身体,“刷刷”地擦着,每擦一下,我的眉头就皱一下。不一会儿,整个黑板被擦得一干二净,露着绿色的肌肤,粉笔的灰尘像白色的幽灵一样在阳光里飞舞。我的心凉凉的,作业要求没有抄完整,让我怎么做?……
我走到同学宏身边,满怀希望,问:“你能借作业要求让我抄一下吗?”宏瞄了我一眼,冷笑道:“谁让你手脚不麻利一点,不借。”我只好向炜借,但也被一口回绝了。这两位我认为关系很铁,都不出手相帮,其他同学更指望不上了。我失望极了,低着头回到座位上,盯着抄到一半的作业本,心里酸酸的,有几滴不争气的泪水,涌出了眼眶。
这时,陈智瑞向我走了过来,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昨天,他把我最心爱的橡皮弄丢了,我怒气冲冲,口无遮拦地骂了他一顿。她哭了,哭得很伤心,提出跟我绝交。
现在他来干什么?八成是来看我笑话,报昨天挨骂的仇吧,乘人之危,用心险恶啊。我当作没看见他,立刻把头别向一边。
“你哭什么呀?是不是作业要求没有抄好?我借给你抄呀!”他在我身边站定,瞅了一眼我的作业本,说。
我不敢相信他所说的话。难道他把昨天的事情都忘掉了,或者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我一眼不眨地望着她,他的脸上露出友好、真诚的笑容,这笑容非常清澈,让我感到他的心是热乎的、真挚的、纯粹的,值得依赖和信任的。我感觉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说不出话来。
“拿去吧!”他把作业本递到我手中。我接了过来,说了声:“谢谢。”就匆匆忙忙抄了起来。
“我的字有些潦草,你认不出的尽管问我。"他在我旁边坐了下来,随手拿起一本书,边看边陪伴我。
我感激地望着他,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但这次是幸福的,温暖的泪水。我想:“他不计前嫌,雪中送炭,真是一个值得深交的好朋友啊!”
【解析】
【详解】本文是一篇话题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谁没流过泪?流泪的心情和滋味,谁不曾拥有过?这是人人有体验有感受的文题,但难以写出特色。要突破平庸,应选择让自己刻骨铭心,令自己有所感悟的“流泪”。为何流泪?从流泪中感悟到了什么?是文章的重点。可在人类情感汪洋的“敏感”区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选材,也可在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选材。
[思路点拨]
构思角度一:悲伤之泪。挚友辞行;亲人遭遇不幸;孤儿在除夕之夜的寂寞;死囚在牢狱中的悔恨;被父母无端责骂;看一部悲剧……
构思角度二:喜悦之泪。复读3年终于收到了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运动健儿拼搏多年终于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中国足球队站到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霖;第100次投稿终于发表了……
构思角度三:非人类之泪。树叶上的露珠;屋檐下正在融化的冰凌;地球环境遭到破坏下酸雨;树皮被划破后流出的汁液;被猎杀的动物的眼泪……
[经典素材]
古典诗词:
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2.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优美短句:
1.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2.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
3.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
精彩文段:
1.你试图用双掌捧起这颗晶莹剔透的爱的泪滴,但总觉得无从下手。这爱的泪滴,太娇弱了,你不经意的呼吸,可能将它吹散;或许,你手掌的温度,会使它蒸发得无影无踪。——《爱,像一滴眼泪》
2.喝着咖啡,苦苦的滋味。快乐与忧伤,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真实与感动,虚伪与悲伤。眼泪,悄悄滴落在咖啡杯里。——《眼泪知道》
3.眼泪一滴一滴掉落下来,我不愿擦干,也不愿停止哭泣。很快,牛仔裤上湿了一片。那浅浅的颜色就像爸爸对我的关心,隐隐的,只是我没发觉。
2023届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综合性学习,填空,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