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5)
展开(5)——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髓(suí) 蝉蜕(tuì) 白颊(jiá) 确凿(záo) 皂荚(jiá)
B.攒成(zǎn) 系上(jì) 签赏(jiàn) 收敛(liǎn) 缠络(luò)
C.宿儒(xiǔ) 后窍(qiào) 秕谷(bǐ) 斑蝥(máo) 书熟(shú)
D.桑椹(shèn) 菜畦(qí) 倜傥(tì) 拗过去(ǎo) 窜向(cuàn)
2.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糖葫芦,冰糖葫芦嘞……”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C.迫不及待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促使我们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从全球视野看待和解决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
D.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
C.晚会结束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堵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碑和这堵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②①⑤④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5.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班级开展了以“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亮收集了四部作品,请你帮他选出不属于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 )
A.《樱花赞》
B.《呐喊》
C.《彷徨》
D.《朝花夕拾》
(2)【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予以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畅谈感想】下面是王明同学给大家讲的少年鲁迅“早”字的故事,你听后有什么感想?
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给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批评。回到座位上,鲁迅用小刀在课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上学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6.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级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会。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A.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1)A、B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两篇文章?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段文字各写了什么事?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溉汲___________
(2)穿井___________
(3)王信之乎___________
(4)谓魏王曰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3.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羨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大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3.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框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4.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一)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3.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4.“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四、写作题
11.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
请以“那段_________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髓suǐ。B.攒cuán,签→鉴。C.宿sù,熟→塾。
2.答案:C
解析: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此处用错对象。
3.答案:D
解析: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B.搭配不当,删去“的家乡”或“人”。C.不合逻辑,“优美的舞姿”不能“回响在我的耳边”。
4.答案:B
解析:阅读这五句话,可知第③句是总领句,应放在开头;第⑤句中的“小园在北”和第②句中的“大园在南”分别与第③句中的“有小园、大园之分”相对应,所以第②句应放在第⑤句后;第①句中的“在泥墙的南端”对应第②句中的“泥墙”,应放在第②句后;第④句中的“这块界碑”承接第①句中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所以第④句应放在第①句后。故选B。
5.答案:(1)A
(2)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行胜于言。
(3)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体会到鲁迅先生从小自尊心就很强,对自己要求严格。我们一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改掉做事拖拉的坏毛病,珍惜时间,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
解析:(1)《樱花赞》是冰心的散文集。
(2)名言一表现其爱憎分明;名言二、名言五表现其勤奋努力、珍惜时间;名言三表现其勇于探索、实践;名言四表现其行胜于言。
(3)围绕鲁迅刻“早”字体现出的惜时的道理,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应该怎么做。
6.答案:(1)A.《阿长与〈山海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A.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B.“我”问寿镜吾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解析:根据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进行甄别。A段文字中,“她”指的是阿长,她为鲁迅买来了他迫切想得到的《山海经》。B段文字,写的是鲁迅在三味书屋上学时,请教老师的情景。
7.答案:(1)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2)连用这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解析:(1)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峨眉山、半轮秋月、月影、江水进行画面的描述,描述要符合这两句诗歌的意思,要描绘出月色之美。
(2)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这五个地名出现的位置,贯穿全诗的;然后看这五个地名的作用,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地交代了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联系诗歌的中心可知,这五个地点还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8.答案:1.(1)打水浇田
(2)挖掘、开凿
(3)相信
(4)对……说
2.(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2)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3.【甲】文中的宋君不相信传言,派人了解真相;【乙】文中的魏王相信了传言。现实生活中,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解析:2.【乙文文言文大意】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毀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了。
9.答案:1.行文线索。
2.“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充满不解与不满。
3.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现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4.“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0.答案: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2.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
3.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5.吃苦耐劳、坚强、乐观。
11.答案:【例文】
那段自由的生活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作业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
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睁开眼睛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鸟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
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
一团火焰在内心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自由的天空,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过去那段自由的生活……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本题提供了提示语,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会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生活”,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感所思。行文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9):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9),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7):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问答题,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6):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寒假作业(6),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问答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