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盐度与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周测十四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共11小每小题4分,共44分)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下图中N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据此完成13题。1.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C.淡水资源  D.生物资源【解析】 A   据材料可知,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土地资源是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2.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A.水分  B.热量C.微生物  D.地形【解析】 A  三江平原沼泽地面积大,土壤含水率太大,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故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水分。3.三江平原湿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C.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解析】 B  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可以减少农业受灾,但不是绿色农业发展的主因,A项错误。航运便利对绿色农业没有影响,D项错误。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B项正确。湿地广阔不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C项错误。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市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时,先将地面深挖2米,再回填1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效地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46题。4.酒泉市发展戈壁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日照时间长、光照强   B.昼夜温差大C.气候干旱,降水少  D.大气透明度高【解析】 C  酒泉市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A、B、D是发展戈壁农业的优势条件;酒泉市位于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选C。5.玉门镇农业示范园区建造温室大棚时深挖填土的原因是(  )A.保证土层疏松  B.降低地表海拔C.增大昼夜温差  D.增加土壤厚度【解析】 D  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为了克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不利因素,这一点材料中也明确提出来了。根据所学知识,深挖填土可以保温,且西北地区昼夜温差本就较大,据此分析C项可以排除。深挖填土显然不是为了土层疏松,否则直接进行土地深耕即可,A项可直接排除;海拔高低并非是直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B项可直接排除;深挖填土可以增加土壤厚度,根据材料分析,玉门镇地处戈壁荒滩,沙石多且厚度大,土壤层发育欠佳,填土可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土壤,D项正确。6.下列有关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满足本地市场为主               B.提高空运水运保鲜技术C.依靠互联网销售平台拓宽市场       D.聚焦中低端市场为主【解析】 C   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摸清楚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该地区地处我国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市场有限,因此其农业市场必须面向全国,乃至世界,而且,只针对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太低,利润太低,A、D项排除;该地区地处干旱地区,没有水运条件,而且距离东部市场太远,空运成本太高,都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B项排除;从销售来看,戈壁农业产品以新鲜果蔬为主,但距离大市场较远,因此需要提升农产品运输效率和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市场及中亚市场,建立“互联网+物流”销售网络,C项正确。拉沃葡萄园梯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日内瓦湖(冰碛湖且湖面海拔为372米)北岸,在12世纪中叶,由瑞士西多会的教士开始开垦。教士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整治成一道道梯田,然后种植葡萄。据此完成78题。7.制约阿尔卑斯山南坡种植葡萄的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土壤【解析】 D  该梯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A、B不是制约因素。该梯田位于日内瓦湖北岸,水源充足,C不是制约因素。葡萄园是通过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整治成一道道梯田而形成的,说明山坡石头多,土壤少,故土壤是制约阿尔卑斯山南坡种植葡萄的自然因素,D正确。8.教士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主要作用是(  )A.便于劳作   B.保持水土   C.增加光照  D.改善热量条件【解析】 B  教士将山坡上的石头有序地垒成一道道石墙,整治成一道道梯田,降低了田地的坡度,可减少水土流失,对光照和热量条件没有影响,便于劳作不是主要作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由于地下水盐度高,缺乏淡水资源,盐碱地广布。海兴县根据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进行咸淡分离,成功改造了盐碱地。在每年10月平整高低不平的土地,1月份气温低于-5 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直至海水结冰厚度达2025厘米为止。3月份开春冰层完全融化下渗后,及时全田覆盖农用薄膜,然后种植作物。完成911题。9.下列对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海水随着温度降低盐度升高           B.海水在结冰时,盐度较低的海水先结冰C.海水在融冰时,盐度较高的海水后融冰 D.海水冰点温度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解析】 B  读图可知,盐度越高的海水,结冰所需的温度越低,同理,融冰所需的温度也越低,B正确,CD错误;海水温度越低,蒸发越少,盐度越低,A错误。10.当地1月份气温低于-5 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的原因是(  )淡水资源不足            海水的含盐量比土壤低 低于-5 的海水盐度低  气温在-5 时,海水易结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D   该地地下水盐度高,盐碱地广布,淡水资源缺乏,①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海水和土壤含盐量的高低,②错;读图可知,低于-5 ℃的海水容易结冰,大量盐分堆积到还未结冰的海水中,导致海水盐度升高,③错,④对。D正确。11.海兴县开春后全田覆盖薄膜的最主要作用是(  )A.防止低温冻害                     B.防止土壤养分流失C.防止蒸发引起次生盐碱化           D.保护农作物【解析】 C由于冬季该地区利用盐度较高的海水灌溉,土壤盐度高,开春后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全田覆盖地膜可以减少蒸发,避免土壤次生盐碱化,C正确。二、        非选择题(共2小共56分)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而成,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有大小淀泊143个,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作为滞洪湖泊,白洋淀以往“十年九涝”。为了治理洪水,1958年后在上游陆续建成了134座大中小型水库。20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先后历经6次干涸,特别是1983~1988年连续5年出现干淀,使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呈衰竭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逐渐显现了生机和活力,如今在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成为生态保护重点。1示意白洋淀流域,图2示意白洋淀流域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分布。1)分析1958年以前白洋淀十年九涝的自然原因。8分)   2)简析造成20世纪80年代白洋淀干淀危机的原因。7分)    3)推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当地为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平衡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 8分)   4)简述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中可发挥的作用。5分)    【解析】(1)洪涝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河流的集水面积、排水速度等方面回答。白洋淀位于我国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水量大;读图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较大,下游泄洪通道少,不利于排水;从地形上看,地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较差,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2)白洋淀的干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入湖水量等方面分析;人为的原因,主要从生产和生活过度取水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干旱灾害多发;蒸发量逐年上升,湖水减少;地势低洼,泥沙在湖区沉积,湖床变浅,蓄水面积减小;人为的原因:根据材料上游修建了多个水库,截留大量水分,使入湖的水量减少;流域内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和城市快速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湖的水量减少;从而使湖面面积减小,出现干淀。(3)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前白洋淀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干涸,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平衡可以采取的对策,应从对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解答。首先协调流域内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水资源;跨流域向该区域调水,增加区域水量;在下游修建大坝拦截径流,调节季节变化;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4)白洋淀属于湿地,其对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可以借鉴湿地的作用。白洋淀能够为雄安新区提供淡水资源;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调节气候,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该地区的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内涝的发生,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1)位于北方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2分)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较大;(2分)下游泄洪通道单一;(2分)地处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较弱等(2分)
    (2)自然原因: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干早灾害多发;(1分)气候变暖,湖水蒸发旺盛;入湖河流水量减少;(1分)地势低洼,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区沉积,湖泊变浅,蓄水面积减少。(1分)  人为原因:上游修建水库蓄水;(1分)流域内人口和城市数量增多;(1分)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1分)人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1分)
    (3)协调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2分)跨流域向淀区输水;(2分)充分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2分)下游出口修建大坝(2分)
    (4)作为水源地可为新区发展提供水资源;(1分)可以蓄积洪水减少内涝;(1分)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1分)增加绿地面积减弱城市热岛效应;(1分)美化环境(1分)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1)简析东北黑土地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8分)2)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6分)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8分)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6分)大豆玉米轮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解析】(1)土壤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2)可从成土母质的特点决定土壤的性状角度分析。(3)可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应从土壤肥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答案】(1)东北黑土地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3分)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3分)(2)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3分)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3分)(3)黑土开垦初期,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2分)黑土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趋于稳定。(2分)黑土开垦初期农田作物代替了自然植被,作物被收获后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有机质消耗速度快于积累速度,有机质快速下降;(2分)黑土开垦后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相应下降,再加上人类施用肥料,使积累和消耗趋于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2分)(4)选择①: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2分)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2分)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 (2分)   选择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分)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2分)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2分)
     

    相关试卷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7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发展核心考点练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7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发展核心考点练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附解析),共6页。

    考点50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50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1 区域及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考点型测试:周测11 区域及区域发展,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