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模拟卷九(word版 含答案)
展开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即可插入胶皮管中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读数偏大
C.液体容易喷出
D.产生氧气慢且少
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值,已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
A.49 B.66 C.115 D.164
4.关于H2、H2S、H2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2个氢原子
D.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5.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物质,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7.有关图中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②用事先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C.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9.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放入A、B、C、D四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D瓶中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乙物质为镁,并且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并且C瓶中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丁物质是铁,并且D瓶中会生成一种黑色粉末
10.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③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成分排序
D.重要化学史
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
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②门捷列夫﹣﹣﹣﹣实验发现原子内部结构
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A.A B.B C.C D.D
11.木糖醇(化学式:C5H12O5)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下列有关木糖醇(C5H1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糖醇是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木糖醇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
12.有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充分反应,在室温下还剩余11g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是( )
A.9g B.1g C.12g D.19g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3.根据图1和图2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图1装置验证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首先对着b导气管 (填“吹”或“吸”)气,再对着a导气管 (填“吹”或“吸”)气,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呼出的气体。
(2)用图2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两胶头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中,A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设计A、B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14.在实验室制取CO2,同学们围绕验满CO2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利用如图装置A收集CO2时,如何判断CO2收集满了?
【设计并实验】根据CO2具有 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A的a端导管口处,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CO2已经收集满。但在多次验满CO2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着的木条持续燃烧了很长时间才熄灭,或者根本不熄灭。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装置A中是否收集满CO2是不可靠的。
【设计并实验】经过讨论,同学们重新设计了两种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一:如图装置B,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判断已收集满CO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方法二:如图装置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 现象,由此判断已收集满CO2。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下列中的 。
A.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一定是一致的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5.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现要测定某地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g石灰石样品煅烧,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方程式:CaCO3CaO+CO2↑)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固体剩余的质量/g
18.8
16.6
13.4
13.4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4)若取50克该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无色气体单质,B、C均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2)写出B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实验室用D制得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属于 。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2g,液体一般取1~2mL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稍用力即可插入胶皮管中
【解答】解:A、取用药品的原则: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刚好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1~2mL,选项错误;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灯内酒精太少,则灯壶内酒精蒸汽太多,易引发爆炸,选项错误;
C、称取氯化钠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说明药品多了,要减少药品,选项错误;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起到润湿作用,稍用力即可插人胶皮管中;
故选:D。
2.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读数偏大
C.液体容易喷出
D.产生氧气慢且少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会造成标签受损,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示液体量多了,加热时,液体容易喷出,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错误。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氧气的质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值,已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
A.49 B.66 C.115 D.164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其核内质子数为4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中子数=115﹣49=66。
故选:B。
4.关于H2、H2S、H2SO4三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元素
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2个氢原子
D.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解答】解:A、H2、H2S、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H2、H2S、H2SO4三种物质分别是由氢分子、硫化氢分子、硫酸分子构成的,H2S、H2SO4中不含氢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H2、H2S、H2SO4三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H2、H2S、H2SO4三种物质分别是由氢分子、硫化氢分子、硫酸分子构成的,均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物质,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图A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图B中只有一种分子,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
C、图C中有两种单质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图D中只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解答】解:A、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电子都带电荷,都不是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选项正确。
故选:D。
7.有关图中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②用事先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C.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反应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导管刚刚露出橡皮塞,故A操作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从短管进气,故B操作错误;
C、通入气体的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于集气瓶的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故C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验证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8.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还需要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故说法错误;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说法错误;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说法正确;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方方向奔跑,远离火场,故说法错误;
故选:C。
9.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放入A、B、C、D四瓶氧气中燃烧。A瓶中看到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瓶中看到了火星四射,C瓶中出现了明亮的白光,D瓶中看到了耀眼的白光。则对此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乙物质为镁,并且B瓶中会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并且C瓶中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丁物质是铁,并且D瓶中会生成一种黑色粉末
【解答】解:A、甲物质为硫,并且A瓶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B、乙物质为铁,并且B瓶中会产生一种黑色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C、丙物质可能为木炭,并且C瓶中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D、丁物质是镁,并且D瓶中会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0.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宏观事实与微观解释
B.推理分析
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②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③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成分排序
D.重要化学史
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
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②门捷列夫﹣﹣﹣﹣实验发现原子内部结构
③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A.A B.B C.C D.D
【解答】解:A、①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原说法错误;③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因此氢气和液氢均有可燃性,都可以作燃料,原说法错误,故A不合题意;
B、①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氖原子与水分子的质子数均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原说法错误;②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是由铁原子与铜原子构成的,原说法错误;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原说法错误,故B不合题意;
C、①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关系:氧>硅>铝>铁>钙…,原说法正确;②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关系: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氧气<氮气,原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D、②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原说法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木糖醇(化学式:C5H12O5)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下列有关木糖醇(C5H1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糖醇是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木糖醇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
【解答】解:A、木糖醇是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木糖醇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0:80=3:4,故B正确;
C、1个木糖醇分子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5%,故D错误。
故选:B。
12.有2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后充分反应,在室温下还剩余11g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是( )
A.9g B.1g C.12g D.19g
【解答】解:充分反应后还剩余11克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水的质量:20g﹣11g=9g。
设参加反应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
32 36
x 9g
x=8g
假设剩余气体为氧气,则氧气质量为8g+11g=19g;
假设剩余气体为氢气,则氧气质量为8g;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3.根据图1和图2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图1装置验证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首先对着b导气管 吸 (填“吹”或“吸”)气,再对着a导气管 吹 (填“吹”或“吸”)气,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在吸气时无明显变化,在吹气时变浑浊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呼出的气体。
(2)用图2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两胶头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中,A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 ,设计A、B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证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解答】解:(1)为了验证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首先对着b导气管吸气,此时空气从a导管进入集气瓶,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再对着a导气管吹呼出气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呼出的气体,故答案为:吸;吹;澄清石灰水在吸气时无明显变化,在吹气时变浑浊;
(2)因为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红,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A烧杯内盛的是冷水,B烧杯内盛的是热水,设计A、B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1)吸;吹;澄清石灰水在吸气时无明显变化,在吹气时变浑浊;
(2)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证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4.在实验室制取CO2,同学们围绕验满CO2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利用如图装置A收集CO2时,如何判断CO2收集满了?
【设计并实验】根据CO2具有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A的a端导管口处,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CO2已经收集满。但在多次验满CO2实验过程中,发现燃着的木条持续燃烧了很长时间才熄灭,或者根本不熄灭。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一致认为: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装置A中是否收集满CO2是不可靠的。
【设计并实验】经过讨论,同学们重新设计了两种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方法一:如图装置B,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判断已收集满CO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方法二:如图装置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现象,由此判断已收集满CO2。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得到的启示有下列中的 BC 。
A.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一定是一致的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解:【设计并实验】根据CO2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置A的a端导管口处,当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即可判断CO2已经收集满。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设计并实验】方法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方法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如图装置C,在实验过程中很快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由此判断已收集满CO2。故填: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实验反思】A.由实验探究中的现象可知,根据物质的性质预测出的实验现象与实际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一致的,选项说法错误;
B.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选项说法正确;
C.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5.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现要测定某地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g石灰石样品煅烧,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的时间关系如表所示。
(反应方程式:CaCO3CaO+CO2↑)
反应时间/s
t1
t2
t3
t4
固体剩余的质量/g
18.8
16.6
13.4
13.4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6.6 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在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4)若取50克该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6.5 g。
【解答】解:(1)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3.4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3.4g=6.6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6.6g
x=15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t3时反应完成,所以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为;
(4)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0g×75% y
y=17.5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5g。
故答案为:(1)6.6;
(2)75%;
(3);
(4)16.5。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6.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无色气体单质,B、C均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O2 。
(2)写出B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3CO2+2Fe 。
(3)写出实验室用D制得C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该反应类型属于 复分解反应 。
【解答】解:(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无色气体单质,B、C均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那么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故答案为:O2;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3CO+Fe2O33CO2+2Fe;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复分解反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12/23 14:43:29;用户:2548256485;邮箱:2548256485@qq.com;学号:19601098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2(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2(word版 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1(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1(word版 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卷(word版 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质量的两份固体,一份是氯酸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