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8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展开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全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将到达火星附近,进行火星科学探测。读表,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 )
A.始终在地月系B.脱离了地月系C.脱离了太阳系D.进入了河外星系
2.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 )
A.有相近的昼夜交替周期B.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答案】1.B 2.A
【解析】1.由材料可知,天问一号的任务是探测火星,所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后,脱离了地月系,但没有脱离太阳系,也没有进入河外星系,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2.从表中看,火星和地球昼夜交替周期很近,可能有适宜的温度,最有可能存在生命,A正确;火星和地球的大气成分不同,B错误;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C错误;火星没有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D错误。故选A。
光伏扶贫是指农民利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的精准扶贫方式。位于“电力天路”-川藏联网500千伏输变线沿线附近的四川甘孜乡城县正斗坝子(海拔4000多米),却通过“集中开发、收益共享”的方式,异地建设光伏扶贫工程实现脱贫。据此完成3-4题。
3.与藏北农村相比,正斗坝子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B.地广人稀C.输电便利D.政策支持
4.正斗坝子光伏扶贫工程采用异地集中建设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适应建设光伏发电场的地点较少 ②有利于降低建设、运营成本
③贫困人口分散 ④可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3.C 4.C
【解析】3.根据所学可知,四川甘孜地区与藏北地区同样拥有光照充足、地广人稀、政策支持等相同条件,故不具有发展优势,故 ABD 错误;由材料“川藏联网500千伏输变线沿线附近的四川甘孜乡城县正斗坝子”显示当地输电便利,所以 C 正确。
4.根据所学及题中信息可知,农民利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不存在适应建设光伏发电场的地点较少问题,故①错误;同时建设在当地居民点附近会减少输电设施建设成本,故②正确;受地形影响当地人口较分散,故③正确;光伏扶贫主要建设在有人口分布地区,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明显的生态压力,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所 C 项正确。
当地时间2021年5月25日,刚果(金)东北部的尼拉贡戈火山喷发,造成数十人死亡,数万人逃离家园。下图为火山喷发图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尼拉贡戈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①B.②C.③D.④
6.对图中P所指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的下界B.莫霍界面C.地幔的下界D.古登堡界面
【答案】5.C 6.A
【解析】5.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图中③表示软流层,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6.莫霍面是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P所指曲线为软流层以上,故为岩石圈的下限,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 )
A.T1阶地T0阶地形成早B.河谷不断变宽变深
C.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8.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
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D.河流间断上升
【答案】7.B 8.A
【解析】7.分析材料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因此图中T2、T3阶地形成早,A错误;图中有多级阶地,分析材料可知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因此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河床海拔逐渐降低,B正确、D错误;阶地处泥沙堆积,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C错误。故选B。
8.沉积物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从图中看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都水平分布,且沉积稳定,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河流的海拔高度相对稳定,说明此段时间地壳相对稳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我国西北地区多流动沙丘地貌,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地沙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若沙丘所在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沙丘迎风一侧为缓坡,背风一侧为陡坡,因此B正确。故选B。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B.风化和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11.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
【答案】10.A 11.C
【解析】10.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说明鼓浪石位于海边,受潮涨潮落时海浪的侵蚀形成,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D错误。故选A。
11.在海边地势平缓的地区,受海浪堆积作用的影响;地势陡峻的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因此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沙滩,C正确。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A错误;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错误;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在我国江南常见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路面选择用青瓦竖立铺设,主要作用在于( )
A.竖立铺设,坚固耐用B.减少积水,雨天防滑
C.造型多样,视觉美观D.素雅古朴,人地和谐
13.青瓦路面温度日变化小于水泥路面,是因为青瓦路面( )
A.夜间吸收的大气逆辐射较多B.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
C.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D.多缝隙,通风散热快
【答案】12.B 13.C
【解析】12.路面选用青瓦竖立铺设可以增大地表的孔隙,便于地表水的下渗,避免积水,增大路面粗糙度,起到防滑的作用,B正确;竖立铺设,坚固耐用,造型多样,视觉美观,素雅古朴,人地和谐不是主要作用,ACD错误。所以选B。
13.竖立的青瓦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大土地含水率,增大比热容,降低气温日变化,C正确;吸收的大气逆辐射量相差不大,A错误;青瓦路面较粗糙,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B错误;用青瓦竖立铺设的地面,这些缝隙对通风散热影响小,D错误。所以选C。
14.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B.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C.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D.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答案】D
【解析】主要受海水温度和盐度影响,大洋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增加,图中①曲线符合这一特征,①曲线应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变化曲线;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与图中②曲线特征相似,则②曲线表示海水温度变化;受降水和蒸发的共同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大致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与图中③曲线特征相似,则③曲线表示海水盐度变化。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南海的永乐环礁属于典型的珊瑚岛礁群,环礁内部分布有大量的珊瑚礁。全富岛和甘泉岛无居民常驻,但海滩上微塑料污染严重。下图示意永乐环礁及全富岛、甘泉岛海滩微塑料污染分布(圆圈越大,微塑料越多)。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与全富岛和甘泉岛海滩微塑料污染分布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岛礁北侧地势高B.环礁外侧船舶停靠多
C.环礁内侧风浪小D.岛礁西侧塑料排放多
16.全富岛和甘泉岛海滩微塑料污染直接威胁( )
A.船舶停靠B.淡水饮用C.珊瑚生长D.海鸟栖息
【答案】15.C 16.C
【解析】15.读材料分析可知,全富岛和甘泉岛无居民常驻,所以岛礁的塑料排放少和海上的船舶停靠少,BD错误;由微塑料的堆积密集位置可以判断,微塑料主要堆积在环礁內部,因为环礁內部的风浪小,对微塑料的漂流影响小,所以在内侧聚集,C正确;跟岛礁北侧的地势高无关,A错误;故选C。
16.读材料可知,永乐环礁属于珊瑚岛礁群,微塑料的污染会影响珊瑚的生长,C正确;微塑料污染不会影响船舶停靠,A错误;附近居民少,微塑料在海上,对岛屿的淡水没有影响,B错误;海鸟栖息在岛上,微塑料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中国东部植被带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具备明显的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植被地段的燕发和蒸腾统称为蒸散。植被蒸腾与蒸散的比值(T巸T)表征植被蒸腾对生态系统蒸散的贡献率,涉及植被蒸腾和蒸发两个过程,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为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纬度蒸腾与蒸散比值(T/ET)。据此完成下面17-19小题。
17.依据图表,表述正确的是( )
A.T/ET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大B.T/ET随气候湿润度降低而增大
C.T/ET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小D.蒸腾是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
18.造成南部T/ET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常绿林植被群落演替速度慢B.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C.林冠层截留蒸发比例较高D.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弱
19.推测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T/ET值南北空间差异较小的季节(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7.D 18.C 19.B
【解析】17.据图可知,T/ET随纬度升高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而不是逐渐增大,也有降低的,故A错。东北地区的东北部为湿润地区,而T/ET值高,故B错。T/ET值高受环境因素及植被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不是温度单独决定,故C错。T/ET值处于0.6~0.8范围内,表明植被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蒸散耗水的主要途径,故D正确。
18.南方常绿林水热条件好,植被生理活动旺盛,植被群落演替速度快,故A错。我国南方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并不是人类破坏植被导致的,故B错。南部林冠厚度大、结构复杂,吸纳储存水分的能力强,故D错。冠层截留蒸发量提高,削减了蒸腾对蒸散的贡献,故C正确。
19.受热量梯度与水热组合梯度影响,夏季,南北植被带生态系统均进入植被旺盛生长期,因此样带整体T/ET值较高,空间差异缩小。其他季节,北方落叶林开始进入落叶期,用于蒸騰的叶面积减少,植被生理活动减弱,但南方常绿林仍保持较高的蒸腾潜力,故B正确,ACD错。
灌淤土是指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然后翻耕,土层加厚而形成。读我国灌淤土分布略图。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与灌淤土成因相似的是( )
A.紫色土B.红壤C.黑土D.水稻土
21.对于灌淤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
C.属于地带性土壤D.发育良好,不易发生盐碱化现象
【答案】20.D 21.B
【解析】20.灌淤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而成,即在原有土壤中加入高含量的泥沙,然后翻耕,属于人类对原有土壤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土壤。与之成因相似的是水稻土,水稻土是在原有红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进行改良而形成的肥沃的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故D正确。紫色土、红壤、黑土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自然土壤,没有人类的改良活动的参与,ABC错误。故选D。
21.据图可知,灌淤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而西宁附近的灌淤土则不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根据材料“长期引用高泥沙含量灌溉水淤灌”、“土层加厚”可知,灌淤土土体比较深厚,色泽质地较均一,B正确。灌淤土属于人类改造的土壤,不属于地带性土壤,C错误。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水分蒸发旺盛,加上灌溉较多,且土壤中泥沙含量多,对水的阻隔作用较差,水盐运动较强,因此容易发生盐碱化现象,D错误。故选B。
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22-23小题。
22.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 )
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
23.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22.C 23.C
【解析】22.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又因为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动植物残体不易腐烂,所以大量腐殖质堆积使东北平原的土层呈现黑色的样貌。因此造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正确;A、B、D项与黑土肥沃有关,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C。
23.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是改造红壤的措施,A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B错误;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黑土肥力,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故选C。
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下图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温的关系。据此完成24-25题。
24.据图推测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时间段( )
A.12-2月B.2-4月C.5-7月D.10-12月
25.关于两种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蒸发雾: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②蒸发雾: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③冷却雾: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④冷却雾: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④
【答案】24.C 25.B
【解析】24.据图示可知,在海温15℃到25℃的范围,雾出现的次数最多,山东位于温带地区,5-7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所以在5-7月出现雾的日数最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结合材料可知,蒸发雾是气团的温度低于海面的温度,海水温度高,遇冷凝结形成的雾,①正确,②错误;冷却雾是指当气团的温度高于海面温度时,暖湿的空气遇到冷海面,凝结形成的雾,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在茫茫大漠之中,有一片名为高墩湖的湖泊横亘其中,湖区内拥有绿洲百余亩。通常,水汽受蒸发作用由地表升至空中。而在特殊情况下,水汽凝结会向地表或土壤输送,此现象被称为逆湿现象。据此完成下面26-27小题。
26.下列选项中,易发生逆湿现象的是( )
A.高墩湖区中心B.湖区绿洲中心
C.湖区绿洲边缘的荒漠D.腾格里沙漠边缘绿洲
27.下列选项中,易形成逆湿现象的时段是( )
A.晴朗无风的白天B.晴朗无风的夜晚
C.多云大风的白天D.多云大风的夜晚
28.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逆湿现象,可以( )
A.增加降水B.改善土壤墒情
C.加剧干旱D.增加大气湿度
【答案】26.C 27.B 28.B
【解析】26.根据材料,湖区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C正确;绿洲中心、湖区中心和沙漠边缘的绿洲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不会出现逆湿,ABD错误。所以选C。
27.背景风的强弱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弱背景风有利于形成热力环流,使得绿洲的水汽进入沙漠,形成逆湿;且晴朗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利于水汽凝结,从而有利于逆湿的形成。所以易形成逆湿现象的是时段是晴朗无风的夜晚,B正确;白天、有风、多云天气都不利于逆湿的形成,ACD错误。所以选B。
28.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B正确,C错误;对于大气的湿度影响不大,D错误;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逆湿产生的条件是大气水平运动,降水一般与气流上升有关,A错误。所以选B。
读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以上都参与
30.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会使沿岸地区( )
A.降水量增加B.下渗量减少C.蒸腾量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
【答案】29.C 30.B
【解析】29.塔里木河地处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属于内流河,参与的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C正确,ABD错。故选C。
30.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B正确,D错;塔里木河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使得水汽蒸发减少,降水量不会增加,同时,植被枯萎,蒸腾作用减弱,AC错。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请按要求作答)
31.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①景观为沿海地区的 地貌,图②为 (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2分)
(2)图③所示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是 (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有“峡湾国家”之称的是 。(3分)
(3)图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 (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此作用下,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2分)
(4)图⑤为 (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地貌,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3分)
【答案】(1) 海蚀 风力沉积
(2) 高 冰川侵蚀 挪威
(3) 流水侵蚀 水土流失
(4)流水沉积。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地形坡度变缓,水流分散,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解析】(1)图①景观为海蚀崖,是沿海地区的海蚀地貌,图②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2)图③所示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有“峡湾国家”之称的是挪威。
(3)图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此作用下,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4)图⑤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地貌。河流在流以山区时,落差大,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陡然变缓,水流速度下降,携带能力减弱,在水的散流作用下,形成扇状堆积体。
32.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填字母),它表示 。(2分)
(2)甲图箭头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B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部分,容易被 吸收。(3分)
(3)甲图中字母C表示 ,它能对地面起到 作用;字母D代表 过程,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2分)
(4)据甲图所示原理,解释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周围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的原因:(3分)
【答案】(1) B 地面辐射
(2) A 红外光 水汽或二氧化碳
(3) 大气逆辐射 保温 反射(云层反射) 削弱
(4)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解析】(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即B:地面辐射。
(2)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结合上题判断,A为短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主要能量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
(3)C为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能够弥补地面所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度。
(4)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大气主要靠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人造烟雾可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而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数量,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某年宁波一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3分)
(2)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3分)
(3)试分析我国在杭州湾开发“潮汐能”的原因。(4分)
【答案】(1)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2)农历八月十八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被不断推高;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夏秋季节河流入海径流多,推高潮势)。
(3)杭州湾潮汐能丰富;沪宁杭常规能源短缺,且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解析】(1)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2)根据材料和已学知识分析,农历八月十八日时日、地、月三者一线,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的叠加,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根据图示,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在近岸湾口处推起的潮位高;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水位高,杭州湾潮水受河水的顶托作用强,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风将潮水推向杭州湾,加强了潮势。
(3)杭州湾潮汐能开发的原因可从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杭州湾(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不断推高,可蓄积大量海水,潮汐涨落幅度大,潮汐能蕴藏量大;杭州湾临近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人口与城市密集,常规能源短缺,对能源需求量大,故潮汐发电的市场广阔;本区社会经济发达,资金、人才充足,技术先进;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潮汐能,能缓解能源缺乏的状况,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松嫩平原南部某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27mm,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约1600mm。该地某研究断面由沙丘、结合部及草甸三个部位组成,沙丘距离结合部300m,结合部距离草甸380m。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左图为该研究断面各部位分布示意图。右图示意2016年5-10月该研究断面不同部位0-3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变化情况。
(1)指出该地0-300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4分)
(2)分析上层土壤(0-10cm)中结合部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的原因。(3分)
(3)指出该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对当地区域发展的益处。(3分)
【答案】(1)数量关系:草甸>沙丘>结合部
原因:草甸的地势低,能够聚集较多的雨水;沙丘的土壤质地比较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孔隙小,黏度大,水分下渗困难。
(2)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结合部植被主要为羊草,草甸植被为盐地碱蓬,相比之下,结合部植被覆盖度较高;植被对结合部地表的保护更深,减弱了蒸发作用,从而使结合部上层土壤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
(3)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利用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利于减弱盐碱活动,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1)据右图可知,该地0~300cm深度各部位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数量关系是草甸>沙丘>结合部。根据左图可知,草甸的地势最低,雨水多聚集于此,因此土壤含水率最高;沙丘质地松散,孔隙较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因此含水率较高;结合部“盐碱活动较为剧烈”,土壤紧实,孔隙小,水分不易下渗,因此含水率最低。
(2)上层土壤(0~10cm)有植被生长,因此植被对含水率的影响最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的强弱。材料指出,结合部主要植被为羊草,草甸地区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因为草甸盐碱化严重,因此相比之下,结合部植被的覆盖度比草甸高,对蒸发的减弱能力更强;与盐地碱蓬相比,羊草对地表的保护更深,更能减弱蒸发,从而使结合部上层土壤含水率高于草甸地区。
(3)“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部分草甸被开垦成农田”,据此可知,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供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草甸盐碱化严重,主要植被为盐地碱蓬”,可知,草甸区域曾经为荒地,部分草甸开垦成农田,充分利用了原来的荒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草甸盐碱化严重”,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减弱了蒸发,减弱了盐碱活动,有利于盐碱地的改善和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项目
距日距离/106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自转周期(小时)
卫星数
地球
149.6
1
1
23.9
1
火星
227.9
0.11
0.15
24.5
2
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2019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2019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