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试卷 9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2(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试卷 7 次下载
2021-2022学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展开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2021年8月12日晚,英仙座流星雨迎来了大爆发。作为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数量稳定,流星速度极快,出现时间固定。英仙座流星雨的形成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有关,在每年7月24日到8月24日期间,地球轨道与该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雨出现。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关于流星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流星体是运行于星际空间中的尘粒和固体小块B.流星雨现象不属于天体
C.未燃尽的流星物质落在地表不属于天体D.月球表面可以观赏到流星雨
2.流星发光的原因是流星体( )
A.本身发光发热B.受太阳照射燃烧发光
C.与地球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D.反射太阳辐射
3.英仙座流星雨中的流星体( )
A.是彗星运行至近日点时,表面物质升华形成的
B.是彗星靠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影响形成的
C.与彗星属于同一类天体
D.是彗星撞击地球的产物
【答案】1.D 2.C 3.A
【解析】1.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之后的结果,而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不会观赏到流星雨,D说法错误。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更大的则被称为小行星,更小的则是星际尘埃,A说法正确。流星雨进入大气层内部和地球表面,不在宇宙空间范围之内,不属于天体,B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流星体发光发热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生热燃烧的结果,C正确,BD错误。只有恒星可以发光发热,A错误。故本题选C。
3.英仙座流星雨的成因与彗星有关,彗星是由冰块和沙石组成的球体,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会因太阳的热力而使表面物质升华,这些升华的物质就是日后的流星体,A正确,B错误。彗星属于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而流星体属于小天体,C错误。当地球运行的轨道与彗星轨道相交时,流星体受地球引力影响,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且燃烧,而燃烧时所产生的的火焰亮光,就是人们看到的流星雨,D错误。故本题选A。
晚古生代的石炭纪距今3.5亿~3亿年,延续时间为5000万年。石炭纪是地球历史上最主要的成矿时期。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在植被演化过程中,石炭纪开始出现的植物是( )
A.海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5.在石炭纪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
A.铁矿B.煤矿C.金矿D.硫矿
【答案】4.C 5.B
【解析】4.海藻类植物出现在前寒武纪;蕨类植物出现在早古生代,在石炭纪繁荣;在石炭纪开始出现的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中生代出现。故C选项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铁矿、金矿等形成于前寒武纪,煤矿形成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硫矿形成于火山喷发等岩浆活动剧烈的时期。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左图为小明同学暑假在当地拍摄的三七种植大棚照片,上覆黑色的透气尼龙网;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
6.图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增强④
7.对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③—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作用强D.④—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
【答案】6.B 7.C
【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白天,太阳辐射强,尼龙网可以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B正确,不能削弱①太阳辐射、增强③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地面辐射,ACD错误。所以选B。
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来源是③,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错误;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的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C正确;④为地面辐射,D错误。所以选C。
8.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下题。
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向走可直达校门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西北方向D.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背向校训牌
【答案】D
【解析】由图示的左上角可以判定北方所在的位置,从广场向东北走可到达校门,A错误。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东南方向,B错误。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C错误。夏至日日出东北,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西南,背向校训碑,D正确。
近年来,到某某城市来看“海”成为时髦的网红语言,尊重水循环规律,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大众的科学共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
9.由于人类长期的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增强时,在同样的降水(降水总量、降水强度、频次等不变)情况下,该流域水循环环节发生变化。下列关于该“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域地面径流增加B.该流域水汽输送量明显增加
C.该流域地下径流增加D.该流域蒸发量不会变化
10.以下措施值得提倡的是( )
A.华北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缺水问题B.多建公园,增加绿地,保留水域
C.城市建设中大面积对道路拓宽、硬化D.“向河湖要地”,增加耕地,引水灌溉
【答案】9.C 10.B
【解析】9.植物具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显著增强时,说明植被明显增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该流域植被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会使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C正确,A错误;目前人类对于增加水汽输送量还没有可行性的方法,B错误;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增强,空气和土壤中水汽增加,蒸发量减小,D错误。故选C。
10.华北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会导致地面下沉,地面建筑物坍塌,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等,A错误;湿地和森林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多建公园,增加绿地,保留水域,有利于湿地和植被的保护,B正确;城市建设中大面积对道路拓宽、硬化,会使林地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增加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C错误;“向河湖要地”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D错误。故选B。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越丰富
B.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森林的分布面积越广
C.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越适合各类植物的生长
D.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不明显
12.下列植被类型中,群落垂直结构最为复杂的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13.下列植被类型中,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的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1.A 12.A 13.C
【解析】11.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如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垂直结构发育越明显,如热带雨林地区,D错误,气温越高、降水越多的地方,并不是各类植物都能生长,如寒带的植物在热带通常是不能生长的,C错误,森林的分布面积,不仅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还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所以选A。
12.热带雨林分布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A正确,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较简单,B错误,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更简单,CD错误,所以选A。
13.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是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的特征,C正确,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二者一年四季常绿,A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叶片是狭窄的,D错误,所以选C。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完成下面14-16小题。
14.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C.照相机D.汽车
15.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
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6.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
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④
【答案】14.D 15.A 16.D
【解析】14.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汽车行驶易对藏羚羊产生影响,引起警觉逃离,不利于观测。D符合题意。望远镜、罗盘仪、照相机均为野外考查需要的物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化,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该地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水量有限,不适宜船舶航行,不需要④救生衣、⑤救生圈。①②③正确,A正确。故选A。
16.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确定北方,树木年轮确定南方,罗盘受地磁场影响指示南北,不受太阳光影响。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需要太阳方位,也不能用。故②⑤错误,①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D。
读图和景观图片,完成下列17-18题。
17.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8.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C 18.B
【解析】17.读图可知,该图为喀斯特地貌,⑥是石钟乳,⑦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①错误;降水较少的年份发育得比较慢,比较细小,②正确;石钟乳、石笋比较粗大的年份降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①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18.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天坑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形成于②(落水洞)部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下图)。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矮小,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据此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楼兰地区气候干旱,但空气中相对湿度最高接近于60%的主要原因( )
A.昼夜温差大B.降雨量大
C.气温较低D.太阳辐射弱
20.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风化速度快于风蚀速度,主要影响因素( )
①太阳辐射强 ②昼夜温差大 ③降雨量少 ④相对湿度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1.楼兰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原因( )
①降雨集中 ②相对湿度大 ③太阳辐射弱 ④风力较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9.A 20.D 21.A
【解析】19.楼兰地区空气中相对湿度最高接近60%的主要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水汽凝结降落,增加空气湿度,A正确。从图中看楼兰地区降雨稀少,太阳辐射强,夏季气温较高,B、C、D错。故选A。
20.楼兰地区雅丹地貌风化速度快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大,①②④正确。降雨量少,气候干旱,风力大,风蚀作用强,③错。故选D。
21.从图中可读出楼兰降水集中在6~7月,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原因是降水集中,相对湿度大,①②正确。楼兰地区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风力较强,③④错。故选A。
22.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左照片),残桥对岸桥墩易被冲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不同施工段质量不同B.受惯性双重影响
C.仅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受地转偏向力和惯性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据图分析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河流为凹岸,受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双重影响,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桥墩易被冲毁;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D正确。同一座桥,质量大致相同,A错误。BC表述片面,BC错误。故选D。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刹面发育示意图,下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
2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IB.甲与IIC.乙与IID.丙与I
【答案】23.A 24.D
【解析】23.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可判断出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A正确。地形、降水、成土母质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4.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由材料“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可以判断出,甲为湿润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乙为干旱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干旱地带,可判断出丙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森林植被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而草原植被根系也可提供有机质,因此可判断出I代表草原地区土壤,II代表森林地区土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25-27小题。
25.图示最高处与乙村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600mB.900mC.1000mD.1200m
26.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
A.③镇,乙村B.Ⅰ山山顶,②镇C.④镇,Ⅱ山山顶D.甲村,Ⅰ山山顶
27.为了将⑤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开路线合理的是( )
A.M线B.N线C.P线D.Q线
【答案】25.B 26.D 27.B
【解析】25.据图分析:图中等高距为200米,Ⅰ山和Ⅱ山山顶不是最高处,图示最高处是①的左下方,其海拔高度在1000米-1200米之间;乙村有河流经过,位于山谷,海拔高度在200米-400米之间,所以图示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在600米-1000米之间,900米在此范围内,B正确。故选B。
26.连接图示①处与选项各地,①与②、③、④城镇之间经过Ⅰ山和Ⅱ山山顶或山脊,不能看到②、③、④城镇;①与乙村之间有山脊阻隔,不能看到;而只有①地与甲村和Ⅰ山山顶之间没有凸出的地形阻隔,能够看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N线距离较近,没有跨越等高线,公路沿线地势较平缓,为最佳公路路线,B项正确。与N线路相比,M线路运输距离太长,不合理;P线路不仅长,而且穿越等高线,起伏较大,不合理;Q线路穿越山脊,难度最大,不合理。ACD错误。故选B。
28.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如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④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降低损失,①正确;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等,利于减轻灾害,②③正确;台风天气不宜乘飞机,乘飞机也不能预防台风灾害,农田夜间防御霜冻与寒潮有关,与台风无关,④⑤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GIS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
A.abB.beC.cfD.ad
30.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B.RSC.VRD.GNSS
【答案】29.D 30.B
【解析】29.由材料信息“图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区域在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叠加后数值是较大的;a干旱区对应降水量4,土壤含水量4、气温3;b干旱区对应降水量3,土壤含水量3、气温2;c干旱区对应降水量1,土壤含水量2、气温1;d干旱区对应降水量3,土壤含水量3、气温4;e干旱区对应降水量2,土壤含水量2、气温4;f干旱区对应降水量2,土壤含水量1、气温1;综上述可知,ad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30.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可以对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适时监测,所以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B正确。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和储存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不能获取信息,A错误。VR是指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它不是地理信息技术,C错误。GNS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请按要求作答)
31.大气分层是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个层次。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指出大气各圈层的名称:A B C 。(3分)
(2)说出A层大气运动的特点 ,并说明其原因 。(2分)
(3)B层大气气温变化特点是 ,分析其原因 。(2分)
【答案】(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 对流运动 原因:大气气温随海拔上升而下降,上冷夏热,空气容易对流。
(3) 随海拔升高而上升 原因:平流层为夏氧层分布区域,桌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因此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加。
【解析】(1)地面至12千米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应图中的A层; 12千米至50千米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对应图中的B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对应图中的C层。
(2)结合上题可知,A层为对流层,由于其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层大气呈现出下热上冷的结构,根据空气运动的原理,可知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图中显示,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随着高度下降,气温逐渐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能量直接来源于太阳短波辐射。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
(1)图1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填方位)区域。(2分)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岩,并且气温 ,降水总量 ,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
(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2分)
【答案】(1) 峰林 东
(2) 石灰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1)图1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为“峰林”。读图2,分析地形界线东西两侧的地形特点,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
(2)喀斯特地貌是由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岩石基础,并且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水的溶蚀力较强,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所以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之一。
(3)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可以从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实施;土层浅薄,土壤较为贫瘠,易发生水土流失;地表水流失快,易渗漏,地表缺水严重。
33.读表,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 、 ,其中 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4分)
(2)简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具体作用。(4分)
(3)指出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及其具有的基本功能。(3分)
【答案】(1)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GIS。功能:具有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解析】(1)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有利于精准定位,防灾减灾);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因此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其中遥感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以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
(3)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是分析不同强度的洪水发生槪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它包括洪水的危险性分析(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和损失评估。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涉及上述三方面诸多的自然、地理、社会因子并附上相应的权重进行空间叠加,是进行洪涝灾客风险分析与区划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由于防汛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复杂性,不少方面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GIS技术在这进程中能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若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4分)
(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6分)
(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5分)
【答案】(1)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
(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3)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
【解析】(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六大自然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地形、花岗岩等,从而可知影响因素为气候、植被、地形、岩石。
(2)亚马孙热带雨林处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读图,从圆圈的大小看,生物的养分高,土壤养分小;从箭头指向看,土壤的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雨水和地表径流带走养分,所以土壤贫瘠。
(3)砖红壤呈酸性、黏重,而生物炭黑色、呈碱性,疏松多孔,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变土壤质地,增加透气,透水性,改变土壤的颜色等。
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2年6月25日闽江及其支流洪水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12年7月23日长江上游大洪水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12年8月4~6日,受台风“苏拉”影响,湖北暴雨洪灾
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
2012年8月8日,台风“达维”侵袭辽宁
渤海、黄海辽东半岛、辽东湾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2019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中图版2019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01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