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七),文件包含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七学生doc、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七教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核能发电 C.食物变馊 D.碘升华
2.有一种人造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每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3.植被丰富的公园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2-)。已知O为8号元素,下列关于O22-与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 个O22- 比1个O2多2个电子 B.O22-与O2的质子数不同
C.O22-与O2 的化学性质不同 D.O2是一种单质
4.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的是( )
5.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式是: ① 2FeTiO3+6C+7Cl2eq \(=====,\s\up7(一定条件)) 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eq \(=====,\s\up7(高温))2MgCl2+T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eTiO3属于盐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D.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6.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7.有理论认为,从疾病发生机制上考虑,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氢气有还原性 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C.常温下氢气较稳定 D.氢气对人体无毒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
9.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丁 C.甲和乙 D.乙和丁
10.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同时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13.小晨同学要完成纯净的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的反应(2NH3+3CuOeq \(=====,\s\up7(△))3Cu+3H2O+N2),d为氨气的发生装置。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浓氨水受热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的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固体由黑变红,说明了CuO 具有还原性
B.b装置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c装置主要作用是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C.d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氢氧化钠固体
D.仪器最佳连接顺序是 dcab
14.小晨在做红磷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红磷;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红磷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
A.对比①和②能够得出燃烧需要的一个条件
B.对比②和③中的现象能够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红磷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
15.下列实验中现象到结论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图甲观察到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图乙发现集气瓶壁发热,说明铝箔与氧气反应吸热
C.图丙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图丁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后烧杯壁变冷,说明反应吸热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16.(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氦气 ;②2个硝酸根离子 ;
③干冰 ;④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微粒 。
(2)填写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①Fe2+ ;
②eq \(Mg,\s\up6(+2))O ;
③2CH4 ;
④SO2 。
17.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18.苹果是一种富含多种营养的水果,其中的苹果酸(化学式:C4H6O5)与糖混合,使苹果酸甜可口,能增加食欲,有开胃健食的作用。
(1)苹果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
(2)浓度为1%的苹果酸水溶液的pH为2.4,若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会变 色。
19.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献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Ⅰ.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挂在陶罐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 ===4HNO3)
分析与评价:
(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然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 。
20.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2价的亚铁盐。请回答:
(1)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2)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 。
(3)已知C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来制漂白液,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 +NaCl+H2O。上述反应方程式中,氯元素呈现了 种化合价。
2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图乙,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改用图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 。
23.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实验现象,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 B.汞 C.硫酸铜 D.金刚石
(2)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粒高锰酸钾晶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是我们所熟悉的。
(1)图甲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E.该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用图乙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3)小红利用图丙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 。
25.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6.小红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动物某些脏器中含有的物质等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红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红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 。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③如果确定CuSO4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
27.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是在加热条件下,铜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
(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
(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产生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如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eq \(=====,\s\up7(MnO2))2H2O+O2↑)。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放的物质是 。
(2)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最好选用 (填序号)。
①氢氧化钙溶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水
(3)若准确称取1.12 g样品(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1.44 g,E装置增重3.52 g,则该有机物样品中所含的元素为 。
四、解答题(29题3分,30题7分,31题10分,共20分)
29.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1)用15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需要水 千克。
(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 。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 。
30.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需完成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两个实验,实验册提示取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克。
(1)计算分析:小明实验时采用容积为125毫升的集气瓶,如果按实验册提示,他能否制得两瓶氧气?(氧气密度为1.43克/升)
(2)实验操作:
①制氧时,小明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
A.没有塞紧试管塞
B.试管口放有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②小明采用右图方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实验桌上,发现瓶口上方的玻璃片容易滑动,其原因是 。
31.墨鱼骨能治疗胃酸过多等多种疾病,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杂质可溶于水)。为了测定墨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小朱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测定D 瓶质量变化来研究。
①装置C 用于干燥气体,C 中所盛的试剂可以是 。
②反应结束后未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并说明理由: 。
(2)小科也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测定B 瓶质量变化来研究。他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样品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三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计算第三组实验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A
B
C
D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工业上可用作燃料
B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C
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
家庭中可于除水垢
D
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
选项
A
B
C
D
甲
氧单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碱
乙、丙
氧气、臭氧
分子、原子
甲烷、乙醇
烧碱、纯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 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温度(℃)
60
80
90
100
硫酸镁溶解度(克)
54.6
55.8
52.9
50.4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样品质量/g
3.0
6.0
9.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剩余固体质量/g
0
0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五),文件包含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五学生doc、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五教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九),文件包含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九学生doc、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九教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四),文件包含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四学生doc、备战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卷四教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