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word版 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05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word版 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05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word版 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4605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word版 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10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蜡液化 C.木柴制炭 D.酒精挥发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连接仪器
3.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4.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A表示)直接加热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B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下列关于A、B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参与了反应,性质也发生改变
C.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
D.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6.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铕是金属元素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多的粒子是阴离子
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8.75%的酒精是小范围消毒的理想试剂。它可以使病毒外壳的糖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其失去活性,就不容易进入人体的正常细胞里。关于酒精溶质(C2H6O),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微观角度看:C2H6O中含有8个原子
B.从宏观角度看: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
C.从质量角度看:C2H6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D.从变化角度看:C2H6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碳的密度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11.在反应2A+B=2C中,4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 C。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2:1 B.3:4 C.1:2 D.4:3
12.五颜六色的焰火总能给人带来愉悦,但放焰火对空气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在焰火火药中加入Cu(NO3)2能使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其中X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X是( )
A.NO B.N2O C.NO2 D.N2O5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特殊催化剂可把水变成汽油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1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H2CO3═H2O+CO2
B.CH4+O2═2H2O+CO2
C.2Fe+6HCl═2FeCl3+3H2↑
D.2KClO32KCl+3O2↑
15.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关闭天然气阀门﹣﹣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D.用湿抹布盖灭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填名称)。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久仍不褪色,是因为 。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 。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
(5)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6)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6H24X+C2H4,则X的化学式是 。
17.现有①二氧化碳、②红磷、③石灰石、④液氧、⑤氯酸钾、⑥冰水混合物、⑦海水、⑧水银等8种物质,其中(用标号填写):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
(3)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 .(4)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
1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种元素的粒子。
(2)D中x= 。
(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E所示,请回答: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其化学性质与哪种微粒性质相似 (填字母),金属锶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4)锶元素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9.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如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
①否定C装置的理由是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比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20.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使人窒息…似乎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
(1)请你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
(2)有位同学利用连通器原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上下移动A装置来 (即A装置的作用);
(3)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证明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通入该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你认为该同学设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醋不仅是调味品,而且还具有灭菌、抑毒作用,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小明为了判断家中米醋的含酸量是否合格,取100mL米醋(见标签)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当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记录的数据见表。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提示: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25
50
100
155
175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123.9
147.8
195.6
248.4
m
(1)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表中m的数值为 g。
(3)该产品的含酸量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预测试卷解析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蜡液化 C.木柴制炭 D.酒精挥发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石蜡液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木柴制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连接仪器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B。
3.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小于5mL B.等于5mL C.大于5mL D.无法确定
【解答】解: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mL,实际比15mL大,假设16mL,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如果读数为20mL,实际小于20mL,假设为19mL;
所以加入水的体积是19mL﹣16mL=3mL,小于5mL。
故选:A。
4.分别取两份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份(用A表示)直接加热制取氧气,在另一份(用B表示)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下列关于A、B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本题中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和浓度相同,所以最后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但加入二氧化锰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起始时间又相同,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C。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参与了反应,性质也发生改变
C.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
D.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解答】解: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可使反应变快或变慢,本身化学性质及质量不会改变。不加催化剂反应照样进行。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使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铕是金属元素
【解答】解:A、铕原子中有63个质子,中子数不是6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铕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铕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多的粒子是阴离子
D.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故A错;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B错;
C、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总数多的粒子,是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故C错;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8.75%的酒精是小范围消毒的理想试剂。它可以使病毒外壳的糖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其失去活性,就不容易进入人体的正常细胞里。关于酒精溶质(C2H6O),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微观角度看:C2H6O中含有8个原子
B.从宏观角度看: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
C.从质量角度看:C2H6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D.从变化角度看:C2H6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1个酒精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C2H6O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C2H6O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1)=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C2H6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二氧化碳的密度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与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在反应2A+B=2C中,4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g C。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2:1 B.3:4 C.1:2 D.4:3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0g﹣48g=32g。
设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2A+B=2C
2x y
48g 32g
x:y=3:4
故选:B。
12. 五颜六色的焰火总能给人带来愉悦,但放焰火对空气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在焰火火药中加入Cu(NO3)2能使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2CuO+O2↑+4X↑;其中X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X是( )
A.NO B.N2O C.NO2 D.N2O5
【解答】解:反应物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个铜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生成物分子中已经含有的原子个数是:2个铜原子、4个氧原子,还缺少4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因为X前面系数是4,所以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是:NO2。
故选:C。
1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特殊催化剂可把水变成汽油
B.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杂质,降低水的硬度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碳元素,水不能变成汽油,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H2CO3═H2O+CO2
B.CH4+O2═2H2O+CO2
C.2Fe+6HCl═2FeCl3+3H2↑
D.2KClO32KCl+3O2↑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CO3═H2O+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H4+2O22H2O+CO2,故选项错误。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关闭天然气阀门﹣﹣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隔绝氧气(或空气)
D.用湿抹布盖灭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解答】解:A、油锅着火关闭天然气阀门,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灭火原理,故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D、用湿抹布盖灭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是利用了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填名称)。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久仍不褪色,是因为 。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 。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
(5)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6)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6H24X+C2H4,则X的化学式是 。
【解答】解:(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故填:金刚石。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书画虽年久仍不褪色,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填:通常情况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3)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填:二氧化碳。
(5)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故填:CO2+H2O═H2CO3。
(6)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则X的化学式是H2O。
故填:H2O。
17.现有①二氧化碳、②红磷、③石灰石、④液氧、⑤氯酸钾、⑥冰水混合物、⑦海水、⑧水银等8种物质,其中(用标号填写):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单质的是 .
(3)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 .(4)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②红磷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③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④液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并且含有氧分子、⑤氯酸钾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⑥冰水混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⑦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且含有氧分子、⑧水银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故答案为:③⑦;②④⑧;②⑧;④⑦.
18.“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种元素的粒子。
(2)D中x= 。
(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E所示,请回答: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其化学性质与哪种微粒性质相似 (填字母),金属锶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4)锶元素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解答】解:(1)图中A、B、C、D共有三种质子数,属于三种元素的粒子。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D中x=18﹣2﹣8=8。
(3)由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的核外有五个电子层,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锶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金属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是:Sr2+。
(4)锶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化合价为+2价,C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SrCl2。
故答案为:(1)三。
(2)8。
(3)五;B;失去;Sr2+。
(4)SrCl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9.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如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
①否定C装置的理由是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比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解答】解:(1)①C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有气体放出质量就减少了,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故填: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到空气中;
②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D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能够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由于气球体积比较大受到的浮力就比较大,所以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质量的读数偏小;故填:因为气球变大后,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所以会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质量的读数偏小。
20.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使人窒息…似乎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
(1)请你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
(2)有位同学利用连通器原理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上下移动A装置来 (即A装置的作用);
(3)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证明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通入该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你认为该同学设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解答】解:(1)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光合作用;
(2)实验时A可上下移动时,盐酸会与大理石接触或分开,目的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为证明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通入该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该同学设计不合理;理由是:虽然能证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无论气体密度大小,都会由下往上扩散使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CaCO3+2HCl=CaCl2+H2O+CO2↑;
(4)为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不合理;虽然能证明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无论气体密度大小,都会由下往上扩散使蜡烛熄灭。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醋不仅是调味品,而且还具有灭菌、抑毒作用,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小明为了判断家中米醋的含酸量是否合格,取100mL米醋(见标签)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当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记录的数据见表。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提示: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25
50
100
155
175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123.9
147.8
195.6
248.4
m
(1)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表中m的数值为 g。
(3)该产品的含酸量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则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故填:6:1:8;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00mL米醋能与150g碳酸氢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则第5次加入175g碳酸氢钠溶液质量后,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为100g+175g﹣6.6g=268.4g,故填:268.4;
(3)解:设100mL米醋中醋酸的质量为x。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60 44
x 6.6g
=
x=9g
因为100mL米醋含酸量9g,故该产品含酸量合格。
答:该产品的含酸量是为100mL米醋含酸量9g,该产品含酸量合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模)(word版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0页。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