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3分)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3.(3分)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Cl﹣、HCO3﹣B.H+、Na+、Mg2+、SO32﹣
C.K+、Na+、OH﹣、Cl﹣D.Cu2+、Ba2+、Cl﹣、CO32﹣
4.(3分)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Fe→FeCl2B.SO3→H2SO4C.ClO3﹣→Cl2D.CO2→C
5.(3分)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的是( )
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K2CO3+H2SO4=K2SO4+CO2↑+H2O
③CaCO3+2HCl=CaCl2+CO2↑+H2O
④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④
6.(3分)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7.(3分)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NO3﹣、SO42﹣、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a2+、Na+、Mg2+被H+替换
8.(3分)下列逻辑关系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3分)羟基氧化铝是一种“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1~100nm。若将其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某一分散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10.(3分)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在常见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 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X2+>R2+>Y2+>Z2+B.Y2+>Z2+>R2+>X2+
C.Z2+>X2+>R2+>Y2+D.R2+>X2+>Z2+>Y2+
11.(3分)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B.
C.
D.
12.(3分)市场上某些免洗手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乙醇,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乙醇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烃D.有机物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D.NaHSO4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NaHSO4是酸
14.(3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AgNO3+NaCl=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MgCl2(熔融)Mg+Cl2↑
15.(3分)二氧化氯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工业上常用Cl2氧化NaClO2制得,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l2被氧化
B.消耗1单位NaClO2时,转移1单位电子
C.ClO2是还原产物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量之比为1:2
16.(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反应:Cu(OH)2+2H+═Cu2++2H2O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SO42﹣+Ba2+=BaSO4↓
17.(3分)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撞车时,能自动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碰撞时发生的反应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已知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每生成16个N2转移30个电子
B.氧化性:KNO3>N2
C.该反应中KNO3被氧化
D.该反应中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8.(3分)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B.X、Z、Q、G、YC.X、Z、Q、Y、GD.G、Q、Y、Z、X
二、填空题:(共46分)
19.(12分)下图是常见的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由该物质可以得到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是一种碱其中阳离子是人体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①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A: ,B: ,C: ,D: 。
②写出Fe2O3反应生成C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③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 。
20.(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Cl2可发生反应:RO3n﹣+Cl2+2OH﹣RO42﹣+2Cl﹣+H2O,在上述过程中RO3n﹣被 (填“氧化”或“还原”),RO3n﹣中R的化合价是 价。
(3)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下同)
②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4)Ca(ClO)2+4HCl(浓)═2Cl2↑+CaCl2+2H2O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21.(10分)有下列三个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
请根据上述反应分析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
(2)Cr2O72﹣、I﹣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则Cr2O72﹣、Fe3+、Fe2+、Cl﹣中能与I﹣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10分)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l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l2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
A.天平
B.烧杯
C.漏斗
D.玻璃棒
(2)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用实验方法证明红褐色溶液是胶体而不是溶液,常用方法为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一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18=54分)
1.(3分)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分析】A.分散系划分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B.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D.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解答】解:A.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
B.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B错误;
C.单质间的转化过程中因为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故C错误;
D.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分类、物质性质和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把握基础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结合实例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3分)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
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
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
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NaCl,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乙的转化;氢氧化钠与稀硝酸生成NaNO3,一步反应即完成了物质甲到丙的转化;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NaNO3,实现了乙到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是Na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而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A错误;
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Cl2、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u(OH)2、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CuCl2,实现了甲至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B错误;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别能实现甲至乙、甲至丙、乙至丙和丙至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故C正确;
D、硫酸钡无法转化为硫酸钠,所以无法实现乙到丙的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3.(3分)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Cl﹣、HCO3﹣B.H+、Na+、Mg2+、SO32﹣
C.K+、Na+、OH﹣、Cl﹣D.Cu2+、Ba2+、Cl﹣、CO32﹣
【分析】A.OH﹣与HCO3﹣反应;
B.H+与SO32﹣反应;
C.K+、Na+、OH﹣、Cl﹣相互不反应;
D.Cu2+、Ba2+与CO32﹣反应。
【解答】解:A.OH﹣与HCO3﹣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H+与S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K+、Na+、OH﹣、Cl﹣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选;
D.Cu2+、Ba2+与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判断,明确离子反应条件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3分)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Fe→FeCl2B.SO3→H2SO4C.ClO3﹣→Cl2D.CO2→C
【分析】变化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则一般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Fe→FeCl2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A正确;
B.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ClO3﹣→Cl2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C错误;
D.CO2→C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时物质被还原、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时被氧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3分)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的是( )
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K2CO3+H2SO4=K2SO4+CO2↑+H2O
③CaCO3+2HCl=CaCl2+CO2↑+H2O
④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④
【分析】CO32﹣+2H+=CO2↑+H2O 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Na2CO3+2HCl=2NaCl+CO2↑+H2O,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故选;
②K2CO3+H2SO4=K2SO4+CO2↑+H2O,反应实质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故选;
③碳酸钙为沉淀,应保留化学式,所以CaCO3+2HCl=CaCl2+CO2↑+H2O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故不选;
④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所以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表示,故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拆分,题目难度不大。
6.(3分)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①②③②④D.④②③②①
【分析】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钡溶液,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来选择加入试剂顺序及操作步骤。
【解答】解:Cl﹣用含有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
CO32﹣用Ba(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
OH﹣用Mg(NO3)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
Cl﹣、CO32﹣、OH﹣都和AgNO3反应,CO32﹣、OH﹣都和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只有CO32﹣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应该先检验CO32﹣、再检验OH﹣;即正确顺序为④②①②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同时需考虑物质之间的反应。
7.(3分)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水中的NO3﹣、SO42﹣、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a2+、Na+、Mg2+被H+替换
【分析】由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图可知,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由电荷守恒可知H+数目增加,再经阴离子树脂除去阴离子,然后发生H++OH﹣═H2O,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增加,故A错误;
B.水中的NO3﹣、SO42﹣、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阴离子只有OH﹣,故B正确;
C.净化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水的导电性降低,故C正确;
D.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a2+、Na+、Mg2+被H+替换,阳离子数目增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交换法净化水的过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交换树脂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下列逻辑关系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胶体属于分散系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一种;
B.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碳酸钠属于钠盐,也属于碳酸盐,碳酸钾属于碳酸盐,也属于钾盐;
D.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一类。
【解答】解:A.胶体属于分散系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一种,图示为包含关系,故A正确;
B.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化合价变化,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和化合反应部分有化合价变化,部分没有化合价变化,所以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图示符合逻辑关系,故B正确;
C.钠盐与碳酸盐,钾盐与碳酸盐为交叉关系,故C错误;
D.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图示符合逻辑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明确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特点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图示逻辑关系意义。
9.(3分)羟基氧化铝是一种“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1~100nm。若将其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某一分散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分析】若将纳米羟基氧化铝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解答】解:若将羟基氧化铝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比较稳定,一般不会沉淀,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明确胶体概念内涵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3分)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在常见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 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X2+>R2+>Y2+>Z2+B.Y2+>Z2+>R2+>X2+
C.Z2+>X2+>R2+>Y2+D.R2+>X2+>Z2+>Y2+
【分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R、X、Y和Z四种元素,它们常见的化合价均为+2价,X2++Z═X+Z2+中X2+是氧化剂、Z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X2+>Z2+,Y+Z2+═Y2++Z中氧化剂是Z2+,氧化产物是Y2+,氧化性Z2+>Y2+,X2+与单质R不反应,氧化性R2+>Z2+,
所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R2+>X2+>Z2+>Y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性强弱判断,明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2;
B.该反应中Fe元素失电子、Cl元素得电子;
C.该反应中H2S中的S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H2SO4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
D.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6价和+4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
【解答】解:A.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2,正确的是,故A错误;
B.该反应中Fe元素失电子、Cl元素得电子,正确的是,故B错误;
C.该反应中H2S中的S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H2SO4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正确的为,故C错误;
D.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6价和+4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双线桥法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及电子得失数目、电子转移方向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C,注意C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时不能交叉,为易错点.
12.(3分)市场上某些免洗手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乙醇,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乙醇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烃D.有机物
【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B.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
C.烃只含C和H两种元素;
D.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解答】解:A.乙醇含有C、H、O三种元素,不是单质,故A错误;
B.乙醇含有C、H、O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乙醇含有C、H、O三种元素,不是烃,故C错误;
D.乙醇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相关概念及乙醇的分子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D.NaHSO4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NaHSO4是酸
【分析】A.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B.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C.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D.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解答】解: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
D.硫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不是酸,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的概念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AgNO3+NaCl=AgCl↓+NaNO3
C.Fe2O3+3CO2Fe+3CO2
D.MgCl2(熔融)Mg+Cl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
①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解答】解:A.Fe+CuSO4=FeSO4+Cu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AgNO3+NaCl=AgCl↓+NaNO3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Fe2O3+3CO2Fe+3CO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MgCl2(熔融)Mg+Cl2↑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的分类,题目很简单,关键是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5.(3分)二氧化氯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工业上常用Cl2氧化NaClO2制得,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l2被氧化
B.消耗1单位NaClO2时,转移1单位电子
C.ClO2是还原产物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量之比为1:2
【分析】工业上常用Cl2氧化NaClO2制得ClO2,则Cl2+2NaClO2═2ClO2+2NaCl中,Cl2为氧化剂,Cl2中0价Cl原子得到电子变为﹣1价的NaCl,NaClO2为还原剂,NaClO2中+3价Cl元素被氧化为+4价的ClO2,以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工业上常用Cl2氧化NaClO2制得ClO2,Cl2为氧化剂,则反应中Cl2被还原,故A错误;
B.NaClO2为还原剂,NaClO2中+3价Cl元素被氧化为+4价的ClO2,则消耗1单位NaClO2时,转移1单位电子,故B正确;
C.NaClO2中+3价Cl元素被氧化为+4价的ClO2,则NaClO2为还原剂,ClO2是氧化产物,故C错误;
D.Cl2为氧化剂,NaClO2为还原剂,根据Cl2+2NaClO2═2ClO2+2NaCl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信息、元素化合价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实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6.(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反应:Cu(OH)2+2H+═Cu2++2H2O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SO42﹣+Ba2+=BaSO4↓
【分析】A.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B.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铜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
C.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碳酸钙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
D.漏写生成氢氧化铜的离子反应.
【解答】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u(OH)2+2H+═Cu2++2H2O,故B正确;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H2O+CO2↑+Ca2+,故C错误;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反应为Cu2++SO42﹣+2OH﹣+Ba2+=BaSO4↓+Cu(OH)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7.(3分)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撞车时,能自动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碰撞时发生的反应为:10NaN3+2KNO3═K2O+5Na2O+16N2↑,已知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每生成16个N2转移30个电子
B.氧化性:KNO3>N2
C.该反应中KNO3被氧化
D.该反应中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分析】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中,NaN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为0,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该反应转移10e﹣,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生成16mlN2转移电子数为10ml,故A错误;
B.KNO3是氧化剂,N2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KNO3>N2,故B正确;
C.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则KNO3得电子,被还原,故C错误;
D.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该反应中N2是生成物,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基本概念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N元素化合价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8.(3分)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B.X、Z、Q、G、YC.X、Z、Q、Y、GD.G、Q、Y、Z、X
【分析】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高,则必然有降低,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G→Q+NaCl中,NaCl中Cl元素为﹣1价,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Q>G>﹣1,
③Y+NaOH→G+Q十H2O中,为歧化反应,Y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介于G、Q之间,结合①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Q>Y>G,
②Q+H2OX+H2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Cl元素的化合价为X>Q,
④Z+NaOH→Q+X+H2O中,为歧化反应,Z中Cl元素的化合价介于Q、X之间,结合②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为X>Z>Q,
所以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G、Y、Q、Z、X,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卤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共46分)
19.(12分)下图是常见的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由该物质可以得到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是一种碱其中阳离子是人体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①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A: Ca(OH)2 ,B: HCl ,C: CO2 ,D: CO 。
②写出Fe2O3反应生成C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写一个)。
③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 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
【分析】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则B为HCl,A是一种碱其中阳离子是人体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而人体骨骼含量最多的金属为Ca,故A为Ca(OH)2,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且能与碳酸钠直接相互转化,也能由盐酸、氧化铁分别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C,考虑C为CO2,C与D含有相同的元素,且C与D也可以相互转化,D能与氧化铁反应,考虑D具有还原性,则C为CO2、D为CO。
【解答】解:①由分析可知,A、B、C、D的化学式分别是Ca(OH)2、HCl、CO2、CO,
故答案为:Ca(OH)2;HCl;CO2;CO;
②CO与Fe2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和CO2,反应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
③Fe2O3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Fe2O3+6H+=2Fe3++3H2O,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故答案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常见化学变化,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O+2NH33Cu+N2+3H2O 。
(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Cl2可发生反应:RO3n﹣+Cl2+2OH﹣RO42﹣+2Cl﹣+H2O,在上述过程中RO3n﹣被 氧化 (填“氧化”或“还原”),RO3n﹣中R的化合价是 +4 价。
(3)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H2CrO4 。(填化学式,下同)
②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H2CrO4 → Cr(OH)3 。
(4)Ca(ClO)2+4HCl(浓)═2Cl2↑+CaCl2+2H2O用双线桥表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分析】(1)氧化铜与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和水;
(2)化合价升高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可以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3)该反应中H2O2→O2,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2是还原剂,则反应中H2CrO4为氧化剂,被还原为Cr(OH)3,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据此分析;
(4)该反应中,1ml次氯酸钙反应得到2ml电子,生成1ml氯气,盐酸失去2ml电子需要2ml盐酸作还原剂,生成1ml氯气,所以其转移电子数是2ml。
【解答】解:(1)氧化铜与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
故答案为:3CuO+2NH33Cu+N2+3H2O;
(2)反应RO3n﹣+Cl2+2OH﹣RO42﹣+2Cl﹣+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降低的,总共降低了2价,所以R元素的化合价是升高的,则RO3n﹣被氧化,R元素共升高了6﹣(6﹣n)价,根据电子守恒,即R元素化合价升高了n价,所以n=2,根据化合价规则,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4价,
故答案为:氧化;+4;
(3)①H2O2→O2,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从所给物质可知,化合价降低的只有Cr元素,H2CrO4发生还原反应:H2CrO4→Cr(OH)3,所以氧化剂是 H2CrO4,
故答案为:H2CrO4;
②H2O2→O2,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从所给物质可知,化合价降低的只有Cr元素,H2CrO4发生还原反应:H2CrO4→Cr(OH)3,
故答案为:H2CrO4、Cr(OH)3;
(4)该反应中,1ml次氯酸钙反应得到2ml电子,生成1ml氯气,盐酸失去2ml电子需要2ml盐酸作还原剂,生成1ml氯气,所以其转移电子数是2ml,,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21.(10分)有下列三个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
请根据上述反应分析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K2Cr2O7>Cl2>FeCl3>I2 。
(2)Cr2O72﹣、I﹣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Cr2O72﹣会氧化I﹣ 。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则Cr2O72﹣、Fe3+、Fe2+、Cl﹣中能与I﹣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Fe2+、Cl﹣ 。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3HSO3﹣+5H+=2Cr3++3SO42﹣+4H2O 。
【分析】(1)依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判断;
(2)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据此分析;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氧化性较强的离子不能共存﹣;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据此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答】解:(1)依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可知,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
故答案为:K2Cr2O7>Cl2>FeCl3>I2;
(2)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故Cr2O72﹣会氧化I﹣,两者不共存,
故答案为:不能;Cr2O72﹣会氧化I﹣;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则Cr2O72﹣、Fe3+、Fe2+、Cl﹣中能与I﹣大量共存的离子是Fe2+、Cl﹣,两离子氧化性较弱,无法将其氧化,
故答案为:Fe2+、Cl﹣;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3HSO3﹣+5H+=2Cr3++3SO42﹣+4H2O,
故答案为:Cr2O72﹣+3HSO3﹣+5H+=2Cr3++3SO42﹣+4H2O。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内容,明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为解题关键,整体难度适中。
22.(10分)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MgCl2固体配成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向此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图甲所示)。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MgCl2固体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BD 。
A.天平
B.烧杯
C.漏斗
D.玻璃棒
(2)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 。
(3)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2OH﹣═Mg(OH)2↓ 。
(4)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5)用实验方法证明红褐色溶液是胶体而不是溶液,常用方法为 丁达尔效应 。
【分析】(1)溶解MgCl2固体,应该在烧杯里进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据此选择用到的仪器;
(2)反应是将NaOH滴入Mg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参加反应,首先发生反应是酸碱中和,图象对应OA段;
(3)酸反应完后,再发生沉淀反应,曲线中对应A点之后,当Mg2+完全沉淀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
(5)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
【解答】解:(1)溶解MgCl2固体,应该在烧杯里进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不上天平、漏斗,
故答案为:BD;
(2)反应是将NaOH滴入Mg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参加反应,首先发生反应是酸碱中和,图象对应OA段,所以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OH﹣═H2O;
(3)酸反应完后,再是沉淀反应,曲线中对应A点之后,当Mg2+完全沉淀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所以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Mg2++2OH﹣═Mg(OH)2↓;
(4)氯化铁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与HCl,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e (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FeCl3+3H2OFe (OH)3(胶体)+3HCl;
(5)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检验制得胶体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铝镁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氢氧化铁胶体制备、胶体性质等,知道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侧重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