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初步分析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概念,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教学目标:1、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知道频数与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频数和统计观念.重点:正确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难点:正确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数学实验室”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的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2)在统一发放的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3)将选票投入投票箱:(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二、概念1、频数: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2、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议一议: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频数与频率是同一概念,且有时结果一样.( )(2)在数l、2、3、2、1、2、3、2、2、1、2、3、2、1、2、1中“2”的频数是8,频率是( ).2、在数字l241421235623412141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2”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_,“4”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为了解某品牌A,B两种型号冰箱的销售状况,王明对其专卖店开业以来连续七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A型销售量(单位:台)10141716131414B型销售量(单位:台)6101415161720(1)完成下表(结果精确到0.1): 平均数中位数方差A型销售量 14 B型销售量14 18.6(2)请你根据七个月的销售情况在图中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依据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对专卖店今后的进货情况提出建议(字数控制在20~50字).四、课堂小结1、频数: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2、频率: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3、为了直观、形象的反映所要考察对象的频数情况,常常借助图表来表示;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确定统计量的范围,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即极差;(2)决定组数和组距,合理分组;(3)确定分点;(4)列频数分布表;(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图形面积的形式反映了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率大小;各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5、频数折线图:如果将每个小长方形上面一条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频数折线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课时小结,活动与探究与练习,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 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8.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