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展开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条形、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设计两组数据,通过比较,掌握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学习绘图的过程中,通过动手,经历过程,掌握制作方法 3.态度和情感目标: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计算机绘图过程的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作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 |||||||||||||||
教学重难点: 、 |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尤其是有多条折线统计图来分析事物的变化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的资料每人一份、三角板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活动 | 设计说明 | |||||||||||||||
一.创设问题情境、回顾知识、引出课题。 1.教师给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 问:从给出的数据中,你能知道那个省市的人口最多吗? 当学生发现在众多的数据中找最大的数非常困难时,老师乘势给出做好的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条形统计图,从图上学生马上可以得到答案.条形统计图生动直观的特点显而易见,并激发了学生去学习如何画条形统计图. 2.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条形统计、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出课题
| 起点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二.经历尝试,学习新知: 1.绘制条形统计图:问题(课本例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单位:万人) 北京:1382 上海:1674 天津:1001 重庆:3090 你能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条形统计图吗? 处理:先引导学生画统计表,教师再进行板示画统计图,在教师板演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跟着画,要强调几个注意的地方:(1)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当某个数轴上数字较大,注意数轴上单位的确定;(3)标出横、纵数轴分别所表达的意义;(4)一般情况下,每个长方形的宽相同,间距相同. 2、归纳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写出标题 (统计图名称); (2)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 (3)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 (4)确定长度单位; (5)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 3、绘制折线统计图 问题2:某摩托车厂2003年第三、四季度各月产量如下表:
(1)请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请问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月产量增长幅度最大?最大增长幅度是多少? (3)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几? 处理:与学生一起完成画图任务,并解决第(2)和(3)小题 4、归纳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标题 (2)画出横、纵两条数轴.(表示两个标目) 3)根据横、纵方向上的对应标目的数据画点 (4)用线段依次连结相邻两点 5、归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反映了数据变化的走向 6、统计图的选择 两种统计图有各自的特点,那么你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区分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吗? 学生归纳,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若所给的问题中的数据是具体的,绝对的数量,并且各个部分是相互独立的,选用——条形统计图;若所给的问题中的数据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选用——折线统计图.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统计图的分析:
问题:1、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去年A城市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约为 ,月平均气温最低发生在 月。 (2)去年B城市一年温差约为 °C(温差是指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 (3)观察图中两个城市的温度变化情况,你还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四. 借助计算机的Excel软件来画条形统计图.用计算机演示画法 计算机绘图过程的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作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五、知识回顾及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吗? 学生各自畅谈本节课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当总结不完整时,教师可进行适当补充. 作业:作业本及配套练习
教后反思: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能够利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整理过程的体验,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力求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感受统计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本节的问题背景选取自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人口普查、工厂生产问题等,以这样丰富有趣的素材为载体学习统计图,并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析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感受到统计在实际中所起的作用. 2.提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通过实践掌握统计图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本节课中,学习两种统计图时,都是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两种统计图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亲自绘制统计图的过程,掌握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3、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我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课本中的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问题,我认为教材是2004年九月投入使用,当时的学生对“非典”问题,记忆犹新,比较有教育意义。而现在的的学生对“非典”问题,也许还有点记忆,但已不再感兴趣,而且这个问题是“中国人心中的痛”,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用,所以我选择了,A 、B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图。 4、提倡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重视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节课中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统计软件----Excel在绘制统计图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数据处理和表示的思想和方法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了计算机在处理数据、绘制图形中的强大功能. 这节公开课得到数学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各位!请多多指教。 |
制表的过程比较复杂、教师板书全过程,能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
通过两组数据的特点,展示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绘图的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经历过程,掌握制作方法。
在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来学习它的画法,学习如何分析统计图,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实用性,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开放式讨论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概括,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计算级差、数据分组,并列出频数分布表这些过程, 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频数的概念,以及频数对于描述数据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投影幕 | 3.1频数和频率 1.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 例题 数据个数也称为频数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例题频数分布 2. 将事件的发生按类别分组, (2)决定组距与组数 表见 频数就是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 (3)决定边界值 (4)制频数分布表 |
、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5频数直方图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5频数直方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例题讲解,辨析,合作学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后反思 组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5.1 分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5.1 分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4频数与频率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6.4频数与频率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学以致用,练习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