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01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02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03
    还剩7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8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过程,学单导学,自主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科学探究目标
    1. 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3.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四、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 板书设计: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2.种植凤仙花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
    2.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4. 基于种植活动和生活经验预测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1.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2.培养合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种植的技能,并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花盆、土壤等种花工具,透明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种植凤仙花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生长条件、观察计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请大家看P5页中的“播种方法”。
    2.生:阅读P5页中的“播种方法”。
    3.师:请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4.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种下的一些种子,他们都能长成一株植物吗?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种到花盆或校园的花池中。
    (2)想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小组讨论,共同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6页的表格中。
    (2)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完成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播种?
    2.需要提供什么条件,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选带芽眼的土豆块、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3.种子长出了根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
    3. 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
    4.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2.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种子、试管、水、食用油、
    七、教学资源利用:课件
    八、板书设计:
    种子长出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根芽  直根系  须根系  变态根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凤仙花种子)我们种植的凤仙花,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种子长出了根。
    5.师: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种子萌发先长出了根。推测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进行实验,证明植物的根的作用: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⑤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种子,有什么发现呢?
    (2)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4. 茎和叶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 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 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 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
    2. 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 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3.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三、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认识到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观察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茎和叶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段凤仙花的茎叶、红色素水、烧杯、单面刀片;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茎和叶
    茎  叶  运输  蒸腾  纵切  横切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3.师:破土而出的凤仙花,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况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
      ①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②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③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④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2)推测茎和叶分别有什么作用。
    (3)想办法证明我们想法的正误。
    茎的运输作用:①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   ②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中。③观察凤仙花茎的变化。 
    叶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①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
    (2)茎插入水杯中后,有什么变化?纵向切开、横向切开茎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3)被遮住光的叶子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套在叶子上的干燥塑料袋发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植物的叶子平展且在茎上交叉生长有什么好处?
    2.植物茎、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
    3.根据植物根、茎、叶的特征,推测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5. 凤仙花开花了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2. 根据花的结构,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3. 在花的各部分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 解剖花,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特征。
    2. 观察雄蕊和雌蕊,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想它们的作用。
    3. 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花的结构以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解剖的花、镊子、放大镜,课件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花粉   传粉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我们种的凤仙花植株已经花满枝头了!凤仙花的花是什么样的?它经历了怎样的花开花谢过程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花的结构。摘一朵盛开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花,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将花的各部分撕下来,将它们分类排列在纸上。
    (2)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找一些其他植物的花,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雄蕊、雌蕊各有什么特点?
    (3)各种植物的花有什么共同点?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雄蕊和雌蕊分别有什么作用?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试着为凤仙花进行人工授粉。
    2.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传粉的过程。只有完成传粉,植物的花才能发育成果实。
    3.蜜蜂等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可以帮花朵传粉。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6. 果实和种子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 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2. 在解剖观察植物的果实的过程中认识果皮的作用。
    3. 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四、教学难点: 果实的生长变化,果实的结构和种子。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凤仙花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水果刀、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果实和种子
    果实结构   果皮   种子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轻轻挑开一朵凋谢了的凤仙花,观察花里面有什么。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
    (2)摘下一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并数数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3)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果实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凤仙花果实由什么组成,内含多少粒种子?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一个凤仙花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结出这么多种子有什么意义呢?
    3.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种下了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多株凤仙花,每株凤仙花又会结出许多种子。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7.种子的传播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
    四、教学难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分组:凤仙花、苍耳、蒲公英(莲蓬、樱桃等)的果实和种子。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种子的传播
    果实、种子的特征
    种子的传播方式:弹力传播 动物传播 风力传播 水力传播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果实里面有种子。果实成熟后,就要把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长出新的植物。那么,植物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收集一些成熟的凤仙花果实,用手轻轻捏它的果皮,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凤仙花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
    (2)观察苍耳的果实和种子,描述苍耳果实的外部特征。推测苍耳的种子是怎样被传播出去的。
    (3)观察蒲公英的果实,描述蒲公英果实的外部特征。推测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推测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果实和种子有什么特点,推测凤仙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2)苍耳果实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测苍耳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3)蒲公英果实外部有什么特征,推测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式?它们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有什么特点?
    2.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有什么意义呢?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根据果实和种子的特点,做一个果实模型,模拟种子的传播。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8. 凤仙花的一生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2.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2. 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 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2. 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
    3. 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的整理,认识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四、教学难点: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几个重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的图片,PPT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个人观察记录或观察记录表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凤仙花的一生
    1.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凤仙花植株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3.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温度等条件。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亲历了栽培、管理的过程,观察、记录了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整理并分析我们收集的信息,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展示并交流我们种植的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2)将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

    (3)根据我们的记录,完成下表。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

    (4)根据记录的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分析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的规律。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根据凤仙花生长的变化,可以将其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可以将凤仙花植株分为哪几个部分?
    (2)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多长?
    (3)凤仙花高度生长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交流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凤仙花生长的过程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
    2.成熟的凤仙花植株包括哪几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
    3.凤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运用我们的观察记录说明凤仙花生长变化的规律。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做一个凤仙花模型。
    2.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凤仙花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1. 电和我们的生活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到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电很危险,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
    科学探究目标
    1.头脑风暴分享交流关于电所了解的内容和想知道的问题。
    2.调查家中的用电器。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乐于参与调查活动。
    2.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勇于接受不同人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获取学生初始想法,意识到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难点: 电器用电的来源,用电的安全知识。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海报纸
    七、教学资源利用:课件
    八、板书设计: 电和我们的生活
    1.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2.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像手机、石英钟等都是由电池供电。
    3.安全用电: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我们对电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关电的知识?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讨论前,明晰讨论要点。
    (1)用讨论的方式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

    (2)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这些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能做什么?

    2.讨论中,围绕问题展开交流。
    (1)我们学习生活中,电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
    (2)生活中电器电的来源怎么分类?电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讨论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用电安全提示:
    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2.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2. 点亮小灯泡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1. 连接简单电路
    2. 观察、描述、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 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
    2. 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感受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三、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四、教学难点: 知道小灯泡点亮的原因是电流流进灯丝。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小灯泡、1.5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组成。
    2.干电池有正极(金属铜帽端)和负极。
    3.电流经过小灯泡灯丝时,称为通路;导线直接与电池
     正负极相连,没经过小灯泡灯丝时,称为短路。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就亮了,它是怎样亮起来的?
    2.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用示意图表达你的想法。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观察小灯泡。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有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小灯泡发光的是什么部位?灯泡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2)怎样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小灯泡才能发光?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交流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2.分析那些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你认为电池和小灯泡怎样连接,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3.你认为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3. 简易电路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电池盒和灯座以及开关点亮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科学态度目标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简易电路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 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并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连接电路。准确认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简易电路
        1.简易电路:电池、导线、用电器、开关。
        2.开关的作用:闭合开关,电流接通;断开开关,电流断开。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回顾我们是怎样点亮小灯泡的,小灯泡和电池的连接点在哪里,电流是如何通过小灯泡的。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电路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能组装一个电路吗?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组装一个电路。
    为了发现电路更多的秘密,我们使用电池盒和灯座把电池和小灯泡固定下来,再进行观察。


    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用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把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用导线把它和电池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


    (2)在电路中安装开关。
    把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3)画电路连接图。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电池盒和灯座的作用是什么?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灯座上的?导线怎么连?
    (3)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的?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在电路中,电是持续流动的,你认为电流动的路径是怎样的?把你的想法用箭头在连接图中表示出来。
    2.我们已经发现电路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电路中哪些电器元件是必备的?如果我们将小灯泡换成小风扇或小电动机,会有什么现象?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4. 电路出故障了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
    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所学的电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四、教学难点: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电流中断。
    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有电了。
    3.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5.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 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有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科学探究目标
    1.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3. 体会有序检测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电路检测器的检测原理的熟练掌握。
    四、教学难点: 根据检测结果推测内部连接方式。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有四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
    ①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
    ②检测两次。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如果看不到电路,我们能知道各个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吗?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检测一个打不开的接线盒,并推测它的内部是怎样连接的。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记录检测结果。
    (2)推测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检测电路前,先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检测两次。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我们如何知道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下表是一个接线盒的检测记录,你能用示意图说明接线盒内部是怎样连接的吗?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如果是5个或6个接线柱的接线盒,怎样才能毫无遗漏地检测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6. 导体和绝缘体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四、教学难点: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物体的导电性。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3.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
    (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
    (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
    (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
    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安全提示: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在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阻断电流。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7. 电路中的开关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清楚开关的制作材料以及材料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回形针开关 2.简单电路
    学生准备: 科学活动手册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连接或断开电流的控制元件。
    2.开关是导体、绝缘体共同组成的。
    3.开关种类: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生活中,我们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与断的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制作前,明晰制作方法。
    (1)观察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把这个小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想一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3)做个回形针开关。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
    ①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
    ②先把一枚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
    ③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2.制作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开关主要分几部分?各部分作用是什么?对应需要什么特性的材料?
    (2)回形针开关由哪些材料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3.制作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闭合开关,接通电流,小灯泡亮;断开开关,断开电流,小灯泡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
    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将红色、绿色玻璃纸分别包在小灯泡外面,并将它们与电池、导线、回形针开关连接起来,做成红绿灯。试着用我们制作的回形针开关控制这组红绿灯。
    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8.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 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需要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
    2.开关可以控制电流的通和断
    科学探究目标
    1. 设计房间照明电路,根据设计图纸完成制作。
    2. 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设计图,进行反思和完善。
    3. 经历过程设计全过程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科学态度目标
    1. 乐于倾听和表达设计的的想法。
    2. 乐于将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完成指定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 房间平面图结合电路图的合作设计
    四、教学难点: 设计方案交流优化修正的畅通性。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设计图纸、两盏电灯(照明灯和阅读灯)、两个开光、电池(房间电源)、若干导线。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 板书设计: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方法:设计图纸→交流→设计方案→模拟安装→分享成果→测评展示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连接一个电路,怎样用开关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模拟安装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吗?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制作前,明晰设计方案。
    (1)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①在纸上画出房间的平面图,标出书桌、床、窗户的位置。
    ②房间需安装两盏电灯(照明灯和阅读灯),并由两个开关分别控制。在房间平面图上标出电灯、开关的位置。
    (2)班级交流,阐明小组设计的合理性,并倾听他人意见,修正和优化小组的设计方案。
    (3)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①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电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②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③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4)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2.制作中,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两盏电灯安装在什么位置比较好?怎样设计线路,可以减少导线的消耗?
    (2)班级交流修正与优化设计方案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优化?
    3.制作后,展示制作成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我家房间里实际的照明电路图是怎样的,能否通过亲自观测在图纸上画出来?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分小组组织画图设计、模拟安装,并进行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1.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产生初步的认识。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明白岩石与土壤是地球重要的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岩石和土壤也能够给我们提供线索,认识地球上发生过的一些故事。
    三、教学重点:岩石与土壤的形态结构对科学研究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 岩石与土壤的形态结构对科学研究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常见的岩石和土壤,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和土壤。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1.岩石:陆地上的岩石、海洋中的岩石。
    2.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推断地球的年龄。
    3.岩石中的动植物痕迹表明地球的先前状况。
    4.岩石与土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九、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你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观察前,明晰观察要求。
    (1)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2)说说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岩石和土壤,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3)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2.观察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对我们所观察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分类,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2)调查岩石采集的来源,采集的来源由于其用途有什么关联?
    (3)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中,哪些可以说明他们是地球重要的资源?哪些表明他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哪些可以给我们探索地球上的故事提供线索?
    3.观察后,汇报交流。
      懂得岩石与土壤之间有密切联系。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
    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调查一下当地有什么岩石,土壤是什么样的。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榔头、钳子等。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观察工具: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小刀等。
    2.岩石特征:颜色、条纹、气味、颗粒、软硬、光滑、粗糙、轻重、层次、斑点、小孔。
    九、教学过程
    (一) 聚焦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 探索
    1. 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
    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 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 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
    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 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颗粒大小一样吗?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 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通过实验发现: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 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5) 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刻画后可以用手抹擦刻画位置,避免把指甲粉末等认为成痕迹)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较软。
    (三) 研讨
    1. 我们观察的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对照表格说一说)
    2. 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岩石?(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描述岩石的的时候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
    (四) 拓展

    (五)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3. 岩石的组成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3.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2.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2.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三、教学重点: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四、教学难点: 能掌握描述常见的矿物的各种方法。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七、 教学资源利用:课件
    八、板书设计: 岩石的组成
    1.岩石由矿物组成。
    2.花岗岩的组成:石英、长石、云母。
    九、教学过程
    (一)聚焦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你知道这些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矿物和岩石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以花岗岩为例,展开研究。
    下面我们就以花岗岩为例,展开研究。
    (二) 探索
    1. 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花岗岩是由多种颜色的颗粒组成的。
    解释:其实不同颜色的颗粒都是不同的矿物。
    2. 观察三种矿物。
    (1) 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观察这三种矿物的颜色,并记录。然后分别将它们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接着,观察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是否一样。(将瓷板用铅笔划线,平均分为三部分,避免反复清洗瓷板)
    石英:颜色为白色,条痕颜色为白色,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长石:颜色为肉白色,条痕颜色为白色,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云母:颜色为黑色,条痕颜色为白色,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2)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对透明度的观察
    用手电筒照射三种矿物碎片的边缘,看矿物是否透光。
    观察标准:准备三种纸片,分别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将它们放于图上观察,清晰衡量标准。能够完全清晰地看到图画的,纸片是透明的;仅能看到一部分图画,或能模糊的看到图画的,纸片是半透明的;完全看不到图画的,纸片是不透明的。
    通过实验发现:石英是半透明的;长石是不透明的;云母是透明的。
    ·对光泽的观察。
    继续借助其他物体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描述这三种矿物的光泽。
    观察标准:观察丝绸、泥土、玻璃、金属、珍珠的光泽。
    通过实验发现:石英是玻璃光泽,长石某些颗粒近似玻璃光泽,某些颗粒近似泥土光泽,云母是珍珠光泽。
    3. 将花岗岩的颗粒分别与这三种矿物进行比较,辨别出这些颗粒中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长石,哪些是云母。
    通过观察发现,花岗岩里的颗粒主要有以下几种:
    (1)黑色颗粒:半透明,珍珠光泽,条痕为银白色。
    (2)乳白色或肉红色的颗粒:不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泽,条痕为白色。
    (3)白色、透明的颗粒:透明,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
    由此辨别出黑色颗粒为云母,肉色颗粒为长石,白色颗粒为石英。花岗岩主要是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组成的。
    (三)研讨
    1.对于矿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观察?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有什么特征?
    (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借助工具观察矿物的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等。借助表格再阐述三种矿物特征。)
    2.对于岩石和矿物,我们有哪些新的认识?
    (矿物组成了岩石。)
    3. 岩石和矿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们发现岩石从内到外都是相同的,矿物的颜色可能和它本身条痕的颜色不同,条痕才是它们真正的颜色,例如黑云母的条痕是白色的。)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4.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2.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乐趣。
    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岩石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三、教学重点:锻炼制作标本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搜集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时规范地编号和添加标签;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自行搜集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本盒、便贴纸。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方法与步骤:采集——编号——图鉴——添加标签——存放——展示。
    九、教学过程
    (一) 聚焦
    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了岩石和矿物的关系,对岩石和矿物有了进一步认识。搜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二) 探索
    1. 介绍需要准备的材料:鞋盒子,收集的岩石和矿物,放大镜,标签,岩石矿物标本图鉴。
    2. 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3. 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岩石。
    4. 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标注名称、采集地等信息)
    5. 将岩石和矿物标本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
    6. 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
    7. 展示错误制作的例子,进行纠正。
    (三) 研讨
    1. 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的方法是怎样的?
    (首先搜集岩石矿物等准备好材料,接着给采集到的岩石矿物进行标号,然后对照岩石和矿物标本图鉴进行识别,最后给它们进行标签添加,按照顺序放置到盒子内)
    2. 通过制作标本,你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认识到各种岩石矿物的样子和采集地以及用途等等)
    3. 要想制作一个精美的岩石和矿物标本,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可以进行装饰,分格子等等)
    (四) 拓展
    请学生采集更多的岩石和矿物,不断充实标本盒。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5. 岩石、沙和黏土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重点: 亲身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知岩石、沙和黏土,通过对比实验感受沙和黏土的吸水性。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实验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搜集岩石、沙和黏土;班级记录表、放大镜、白纸。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岩石、沙和黏土
    1.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大的岩石碎裂,形成较小的沙和黏土。
    2.眼看:岩石颗粒大,沙颗粒小,黏土最小。
     鼻闻:黏土有气味。
     手触摸:岩石、沙粗糙,黏土细腻。
     团小球:黏土容易团成小球。
     涂痕:黏土涂痕均匀,沙不均匀
    九、教学过程
    (一)聚焦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它破碎后会形成什么?它和砂以及黏土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岩石、沙和黏土的知识。
    (二)探索
    1. 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等)
    2.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
    (2)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
    (3)摸、捻: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发现: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
    (4)团球散落: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发现: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5)涂痕: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土壤,在白纸上图痕,用手抖一下纸。
    发现: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三)研讨
    1. 经过观察,你知道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对照表格简单复述)
    2. 经过观察,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岩石可能会向土壤进行转化)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6. 观察土壤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视觉、嗅觉和触觉全面细致地观察土壤成分。
    四、教学难点: 水倒入土壤中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挖一块校园或田野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牙签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观察土壤
    1.根据颗粒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
    2.土壤中还有空气、矿物质、无机盐等成分。
    九、教学过程
    (一)聚焦
    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土壤里有什么呢?
    (二)探索
    1.说说我们对土壤组成的猜测。(岩石,土,植物,小动物等等)
    2.采集并观察、描述土壤。
    (1)在校园或田野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2)整体观察:把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并用鼻子闻一闻土壤的气味。用手捻一捻,体会有什么感觉。
    发现:土壤是褐色的,掺杂着植物的根和叶子,还有虫子和小石子等等。有气味。用手捻一捻,发现土壤有些潮湿。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解释:死亡的小动物和植物的根叶子,统称为动植物残体,它们落到土壤里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腐烂,变成一种黑色物质,我们统称为腐殖质。
    (1)颗粒观察:把土壤晾干、碾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发现: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2)沉积实验: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三)研讨
    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什么?(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里有空气。搅拌后等一段时间,能看到大部分土壤沉在水底,分为了两层颗粒小的是黏土,颗粒大的是砂,树叶和草根浮在了水面上,说明沙和黏土更重。)
    2.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你对土壤有哪些新的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四)拓展
    请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7. 比较不同的土壤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2.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三、教学重点:土壤黏性和渗水性的比较实验。
    四、教学难点: 认识到土壤的成分与其特点的关联,同时结合实验结果评估土壤的成分比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   三种成分比例不同的土壤、白纸、放大镜、水、漏斗、滤纸
    七、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比较不同的土壤
    土壤根据沙粒和黏粒的比例多少,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其中壤土最适合种植植物。
    九、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砂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那不同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二)探索
    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1.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
    发现:1号土壤颜色是棕黄色的,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
    2号土壤颜色是浅黄色的,颗粒最小,摸起来非常滑腻。
    3号土壤颜色是黑色的,颗粒大小不均。
    2. 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发现:黏土最易成型,砂土也可成团,土壤不易成型。
    3. 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预测:1号>3号>2号。
    ·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保证三种土壤所取量相同),确保达到同一高度。
    ·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实验初期观察哪种渗水最快,中期观察哪种土所需时间最短,后期观察哪种土渗水最多)
    通过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是:1号>3号>2号。
    (三)研讨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实验结果简述)
    结合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的特点,确定1,2,3号土壤的名称。
    2.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沙质土渗水快,不易存水,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粘质土不容易渗水,水分都浮于表面,不下沉,也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壤土渗水能力适中,可以存贮水分,其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最适合植物生长。
    (四)拓展
    查阅资料,举例说说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课题:8.岩石、土壤和我们
    备课人:
    教学内容:
    班级人数:
    教学时数:八课时
    教学课时:
    授课类型:新课
    授课日期:
    一、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2.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
    3.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调查、阅读资料等形式,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3.能够基于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种种行为,树立保护、合理利用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意识与自觉。
    2.乐于在课外继续从事有关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三、教学重点: 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对人类的作用。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身边的岩石、矿物和土壤。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课前开展学生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和土壤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上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矿物和土壤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七、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书。课件
    八、板书设计:
    岩石、土壤和我们
    1.岩石可变成土壤。
    2.岩石的组成成分是矿物和其他。
    3.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开采后不可能再生,因此要好好保护、合理利用。
    九、教学过程
    (一) 聚焦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岩石和土壤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密切的联系?
    (二) 探索
    1. 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2.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人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
    (1) 一些矿物可供我们制作食物食用——石膏。
    (2) 岩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
    (3) 岩石可以铺设道路。
    (4) 岩石可以建造房屋和桥梁。
    (5) 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6) 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3. 介绍植物动物与土壤的关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土壤。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下去的是种子,收上来的是粮食。人类不但在土壤中获取食物,还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资源。
    4.保护自然资源。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人类开采这些资源以后,它们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人类滥砍、滥挖、滥施农药的行为使环境问题特别严重,大地母亲已经发出了红色警报。涛涛的洪水,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更使我们不得不沉痛的反思。黄土高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要流失土层1厘米以上,然而形成1厘米图层需要400年,土壤流失速度比土壤形成速度快几百倍。据相关人员观测,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4000万吨,这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力,从而导致当地人民生活贫困。过去的草原上牛羊数量不多,人们也都是着水、草而居,他们根据气候的冷暖,牧草的情况,把草原分成四季牧场,轮回利用,使得草原有充分的时间恢复。而现在的草原却疲惫不堪,为了增加短期的利益,人们增加牲畜的数量,牛羊把草都吃光了,甚至连草根都不放过,严重影响了草原的自我恢复功能,许多草原已是黄沙漫天飞。请大家告诉周围所有的人,为了我们的生存,请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三) 研讨
    通过学习本单元,你对岩石和土壤有哪些新认识?(我们知道了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1.你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哪些用途?(岩石可以建造雕塑、铺设道路等等。土壤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人类不但在土壤中获取食物,还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资源。)
    2.举例说明人们对岩石和土壤的利用和它们的特性有什么关系。(利用岩石坚硬的特性,可以将岩石用作建筑材料。利用土壤)
    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岩石和土壤?(不刻画文物古迹,积极参与进行垃圾分类。)
    (四) 拓展
    调查当地土壤被污染和浪费的情况,以及人们对土壤进行的保护措施。根据调查情况,完成一份调查小报告。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四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教案设计,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教案设计,共10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植物的生长变化,三单元中间,以保证合理,岩石与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附全册知识点): 这是一份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附全册知识点),共13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