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9161160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二当仁不让于师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916115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916116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916116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2109161163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六、有教无类课后练习题
展开有教无类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析A项,古今义最接近。B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C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就。B项,“之于”的合音。C项,副词,表猜测,大概。D项,动词,罢免/语气词,了。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如会同,端章甫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动词的正常用法;B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何谓也
C.起予者商也 D.其斯之谓与
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B项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也退,故进之
退:退缩。
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政:政事。
C.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
D.崔子弑齐君
弑:子杀父、臣杀君。
解析C项,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答案C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项,介词,把/动词,认为。C项,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不译。D项,动词,到/代词,这。
答案A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
解析D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错,根据文意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者”。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参考答案(1)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做事能够退一步想想。
(2)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马四十匹,却抛下这四十匹马到别的国家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瞻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改知夏县,作八监堂,书古贤令长治迹以自监。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哲宗立,转朝议大夫。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臣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昔尧、舜都蒲、冀,历年数百,不闻以河障外国。”后使者以东流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寖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
(选自《宋史·赵瞻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B.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C.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D.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解析“守臣之不才者”是定语后置句,“不才”是“守臣”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追还”的宾语是“昭明等人”,“等”表示列举未尽,所以应在“等”后断开,排除D项。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用的田地。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所辖范围不同。
C.中国,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文中指中原地区。
D.太皇太后,是我国古代对皇帝法定母亲的正式封号。
解析D项,“是我国古代对皇帝法定母亲的正式封号”错,“太皇太后”是古代皇帝法定祖母的正式封号。
答案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瞻严于律己,理政有方。赵瞻任夏县知县时,设八监堂,写下古代好的县令的政绩用来监督自己;任永昌县知县时,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每年给百姓减少赋税数十万。
B.赵瞻以史为鉴,劝说皇帝。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招抚各部,赵瞻以唐代的史实为据,上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并且言辞非常激切。
C.赵瞻面对不公,敢于直言。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抵御,皇帝却加任孙长卿为集贤院学士,赵瞻认为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赵瞻面对朝议,有理有据。黄河决堤后,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进行商议,赵瞻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解析C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文无据,下文“纳其言”指的是“追还昭明等人”,并没有说皇帝采纳“赵瞻认为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这一建议。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者恃德不恃险。昔尧、舜都蒲、冀,历年数百,不闻以河障外国。
(2)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
解析就(1)而言,关键点为“王者”“恃德”“障”等词,且语句通顺;就(2)而言,关键点为“爵命”“王略”“何辞”等词,且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1)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过去尧、舜在蒲、冀建都,经历了数百年,没有听说过用黄河来作为抵御外国的屏障。(2)况且已经任命了他爵号,他虽然丧失了众人的支持,却没有违犯王法,有什么理由来讨伐他呢?
参考译文赵瞻,字大观,祖先是亳州永城人。赵瞻考中进士,调任孟州司户参军,改任万泉县令。(他)捐赠圭田修建学校,学生从很远的地方来。改任夏县知县,设八监堂,写下古代好的县令的政绩用来监督自己。又作为秘书丞兼任永昌县知县,修了六条河堰灌溉农田,一年给百姓减少赋税几十万,因用水发生的纠纷都平息了。英宗治平初年,从都官员外郎任侍御史。英宗下诏派遣宦官王昭明等四人担任陕西各路钤辖,招纳安抚各部。赵瞻认为唐代用宦官作宣慰使,后世应当把这作为最值得警戒的做法,应该追回宦官,任用守臣。赵瞻多次上奏疏,言辞非常激切。适逢文彦博、孙沔防守西夏,另派冯京安抚各路,赵瞻又请求罢免冯京的使者职务,专门委派老将。西夏入侵王官,庆帅孙长聊不能抵卿,却加任孙长卿为集贤院学士。赵瞻说孙长卿应当被黜而不该奖赏,赏罚颠倒。京东的盗贼多次起事,赵瞻请求换掉曹、濮两地没有能力的大臣,没有结果。就请求隐退,力谏追回王昭明等人,英宗改变了态度,采纳了他的意见。哲宗即位,转任朝议大夫。当初,元丰年间,黄河在小吴决口,向北流入界河,向东流入大海。神宗下诏,东流入海的旧道淤泥很高,不能回流,不能再堵塞。于是开大吴来保护北都。这时,都水王令图请求恢复黄河故道,下达执政官讨论。赵瞻说:“黄河决口已有八年,没有形成定论。现在突然进行大工程,需要三十万劳工,用二千万木料,我担忧这件事。朝廷刚派遣使臣察看,如果认为河水向东流不便,应该立即听从他们的话;如果认为可以回流,应该制订几年的计划,以便缓和民力。”讨论的人又认为黄河入界河北流,失去了中原的险要屏障,过去的澶渊之战,如果不是黄河,战事就不会停止。赵瞻说:“称王天下的人依靠德操而不靠险要屏障。过去尧、舜在蒲、冀建都,经历了数百年,没有听说过用黄河来作为抵御外国的屏障。”后来使臣认为使黄河水东流不方便,水官又请求朝廷堵塞黄河北流,赵瞻坚决力争,皇帝终于下诏停工,听从赵瞻的意见。洮、河各族认为青唐首领逐渐衰弱可以挟制,想依靠宋军的威力废除他,边防大臣立即请求发兵。赵瞻说:“不行。驾驭外国人要以诚信为根本,况且已经任命了他爵号,他虽然丧失了众人的支持,却没有违犯王法,有什么理由来讨伐他呢?如果这件事不能成功,战祸就会从此再起。”(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五年去世,赵瞻享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对辅佐大臣说:“可惜呀,他是个忠厚的君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14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杜 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以动衬静,意思是春日山中丁丁伐木声使得山谷更显清幽。
B.颔联紧扣诗题“隐居”,“涧道”“林丘”写出了所居之地的僻远。
C.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
D.全诗抒写了诗人造访张氏隐居之地未见其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D项,“全诗抒写了诗人造访张氏隐居之地未见其人的惆怅之情”错,结尾“对君”是“面对着您”之意,可知“未见其人”说法错误;“惆怅之情”说法也是错误的,最后一句意思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这是说自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答案D
14.从后四句看,张氏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五、六句“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意为“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诗句化用《南史》典故,凸显张氏的高洁、与世无争。第七、八句“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意思是“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迷出处”,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使诗人“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泛虚舟”,则表现张氏的飘逸与神秘。由此可以看出,诗中的张氏是个远离世俗、品性高洁、与世无争的隐士。
参考答案张氏是远离世俗的喧嚣、品行高洁、与世无争的隐士。“不贪夜识金银气”写出了张氏高洁,不贪慕财物;“远害朝看麋鹿游”写出了张氏与世无争。“杳然迷出处”“泛虚舟”暗示张氏迷人的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远离世俗的喧嚣,使诗人“遂迷,不复得路”,忘了自我。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当仁,不让于师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当仁,不让于师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