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4272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4272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4272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O2,N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一 、单选题1.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不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原子数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2.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 3.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H2和O2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4.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入苯,苯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B.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为排除某些离子的干扰,可以先加稀盐酸将溶液酸化,无明显现象后再滴入氯化钡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D.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证明铝的熔点高于三氧化二铝 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还有少量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CO2 B.NH3、NO2、N2 C.NH3、NO2、CO2 D.NO、CO2、N2 6.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B.酸R为浓盐酸,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KD.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但大于煤油的密度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C.利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备氧气,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D.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8.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A.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2 种单质B.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C.在过程④⑥反应中每氧化0.2 mol Br-需消耗2.24 L Cl2D.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9.X溶液中含有下表离子中的某5种,且浓度均为0.1 mol·L-1(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向X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溶液中不可能含有HC或CB.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4H+3Fe3++NO↑+2H2OC.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含Mg2+D.X溶液中一定含3种阳离子、2种阴离子 10.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11.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1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FeSO4溶液,应先将盐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并加入少量铁屑B.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刀切割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要证明淀粉已水解,取样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生成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14.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纸上,称得质量为10.2 gB.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 16.30 mLC.用干燥的广范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5.1D.用10 mL量筒量取NaCl溶液,体积为6.5 mL 15.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16.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1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饱和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后,可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B.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每次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洗涤干净C.实验室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1. 00 mL稀溴水D.检验MgCl2中是否含有AlCl3,可以选用过量的NaOH溶液 18.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Fe2+、Fe3+、Al3+、Mg2+、Na+、K+、CO、SO。取废水样品分别进行如图所示①~④四个实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废水中含有Na+,不含K+B.废水中含有SO和COC.废水中不含Fe3+,可能含Fe2+D.废水中一定含有Na+、Al3+、SO 1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外加试剂,就能实现鉴别的是 ( )①CuSO4 K2SO4 KNO3 KOH②Na2CO3 BaCl2 HCl Na2SO4③NH4NO3 Na2SO4 Ba(OH)2 AlCl3④NaAlO2 Na2SiO3 H2SO4 NaCl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0.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3《化学实验》(含答案)答案解析 一 、单选题1.答案为:A;解析:A项,1 mol水(H2O)中含有的中子数是8NA,1 mol 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是10N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相等;B项,乙烯、丙烯最简式都是CH2,所以若二者的质量相等,含CH2的个数相等,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也相等;C项,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NO分子数相同,且每个分子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原子数相同;D项,由于Cl2的氧化性很强,与变价金属Fe反应时生成的是FeCl3,与Al发生反应生成Al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相等。 2.答案为:B;解析:根据制溴苯的反应原理可知,得到的粗溴苯中含有溴化铁、溴、苯、溴化氢等杂质,本着节约药品的原则,应先用水洗去易溶于水的溴化铁、溴化氢,再用NaOH溶液将溴反应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然后水洗除去,剩余苯和溴苯的混合物可根据两者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将苯除去,蒸馏前还要先用干燥剂除去水洗时留下的少量水分,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②③①。 3.答案为:C;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三同定一同,A项压强不一定相同,B项温度不一定相同,故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A、B错误;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同,若质量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故所含原子数相同,C正确;体积、密度相等,质量相等,两者的摩尔质量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前者为双原子分子,后者为六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不相等,D错误。 4.答案为:C 5.答案为:A 6.答案为:D;解析:粗锌中含少量铜,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A项错误;酸R应为稀硫酸,实验室一般不会使用浓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因为这样会引入氯化氢杂质,装置b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干燥氢气,B项错误;点燃酒精灯前必须用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引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项错误;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装置d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槽中可能逸出的水蒸气,避免氢化钙因吸收水蒸气而变质,D项正确。 7.答案为;A;解析:钠在水和煤油的界面反复上下跳动,可以证明ρ(煤油)<ρ(钠)<ρ(水),A项正确;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氢氧化铁沉淀,B项错误;过氧化钠是粉末状物质,不能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C项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利用D装置只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而不能说明氯水中的某种成分具有漂白性,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D项错误。 8.答案为:B;解析:过程①的提纯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杂质,A项错误;过程⑤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B项正确;在过程④⑥反应中每氧化0.2molBr-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2.24LCl2,C项错误;MgCl2·6H2O在灼烧时会发生水解,D项错误。 9.答案为:D;解析:加入足量稀盐酸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说明X溶液中不含OH-、HC、C,含有Cl-,有无色气体生成,应是N与Fe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气体:3Fe2++N+4H+3Fe3++NO↑+2H2O,因此X溶液中肯定还有N和Fe2+。由于Cl-、N、Fe2+的浓度均为0.1mol·L-1,此时电荷已守恒,但已知X溶液中含有5种离子,则还应含有阴、阳离子各一种,阴离子只能是S,则由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可能是Ca2+或Mg2+,由于Ca2+与S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只能是Mg2+。综上所述,溶液中含有两种阳离子:Fe2+、Mg2+,三种阴离子:Cl-、N、S,故D项不正确。 10.答案为:B;解析:收集CO2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导气管应长进短出,A、D错误;C项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错误。 11.答案为:C;解析:KNO3中混有NaCl,提纯KNO3,将它们溶于热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12.答案为:C;解析: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化铁水解,配制溶液过程中要加入盐酸,选项A错误;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滤纸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选项B错误;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 NH4++OH-NH3↑+H2O,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选项C正确;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选项D错误。 13.答案为:A;解析:Fe2+易水解、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Fe3+,故配制FeSO4溶液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并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其被氧化,A正确;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应在水中切割,B错误;淀粉中加入的稀硫酸为催化剂,在用银氨溶液检验时,必须先除去其中的硫酸,故先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滴加银氨溶液,检验是否生成葡萄糖,C错误;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D错误。 14.答案为:D;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且NaOH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A项错误;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故B项错误;广范pH试纸不能精确到0.1,故C项错误。 15.答案为:B;解析:海水淡化,利用水的沸点低,选择蒸馏法,而图中冷却水的方向不合理,应下进上出,A错误;氯气不溶于食盐水,可排饱和食盐水测定其体积,则图中装置可测量Cl2的体积,B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NaOH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仪器的使用不合理,视线应注视锥形瓶,D错误。 16.答案为;B;解析:工业废气中的CO2、S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更难溶的CaCO3和CaSO3,石灰乳微溶于水,A项正确;气体1中含有NO、CO和N2,若用过量空气,则NO被全部氧化为NO2,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和NaNO2,与流程图中NaNO2不符,故通入的空气不能过量,NO2与NO气体按照1:1混合与NaOH完全反应生成NaNO2,B项错误;气体2只含有N2和CO,N2无毒,故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CO,C项正确;NaNO2具有氧化性,NH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D项正确。 17.答案为;A;解析: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分离,A项正确;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是该滴瓶所盛装试剂的专用滴管,不能用蒸馏水洗涤,否则会对药品起到稀释的作用,B项错误;溴水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C项错误;若所含AlCl3的量较少,则MgCl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沉淀会掩盖AlCl3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的“沉淀”及“沉淀消失”的现象,D项错误。 18.答案为:D;解析:根据已知废水为酸性,故和H+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即CO不存在,根据溶液是电中性的,可知SO一定存在,由实验①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实验②加盐酸后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再一次说明含有SO;实验③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Fe3+;实验④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无现象,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最后沉淀溶解,说明含有Al3+,不含有Fe2+和Mg2+,所以废水中肯定含有Na+、SO和Al3+,肯定不含CO、Fe2+、Mg2+、Fe3+,可能含有K+,故D正确。 19.答案为:D;解析:①根据溶液颜色可鉴别出CuSO4溶液,用CuSO4溶液可进一步鉴别出KOH溶液,但K2SO4和KNO3溶液无法鉴别;②两两混合,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两种物质生成沉淀中,该物质是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两种物质是Na2CO3和Na2SO4溶液,将HCl溶液加入两种沉淀中,沉淀消失的原物质是Na2CO3溶液,不消失的原物质是Na2SO4溶液,本组能鉴别;③两两互滴,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出Ba(OH)2和AlCl3溶液,再利用Ba(OH)2溶液鉴别出Na2SO4和NH4NO3溶液,本组能鉴别;④两两互滴,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可鉴别出NaAlO2和H2SO4溶液,再用H2SO4溶液鉴别出Na2SiO3溶液,最后一种物质就是NaCl溶液,本组也能鉴别,故正确答案是D。 20.答案为:B;解析: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需要萃取分液操作,使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B正确;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溴水中的Br2,故C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灯,且缺少气体发生装置,故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23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常见气体的除杂与干燥,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体积的测量,尾气处理方法,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2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 m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08×1023个,8 L,82 mL浓盐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跟踪练习1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容器体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