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移动互联网霸占人们视线的今天,读书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之事。而阅读经典名著,似乎更是奢侈中的奢侈。一般来说,读经典名著要比阅读“快餐文学”更费时、费力。然而在真正爱读书的人眼中,名著是永不过时的珠宝,无论何时,都有其独特价值。
“我还是喜欢读一些年轻作家写的小说。经典名著是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读的,自己很少主动去看。”正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挑选购书的小刘这样告诉笔者。
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而且很多名著不仅篇幅巨大,文字还很晦涩,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似乎与现代人处处追求高效的理念及碎片化阅读习惯背道而驰。
对此,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范颖却有着不同的理解:“阅读是为了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为丰富,所以不应该把有限的读书时间浪费在那些并不值得一读的书上。就像我的朋友让我推荐书目时,我都会从名著经典中挑出来给大家选择。”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也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淘洗、接受过众多读者检阅的作品。阅读一本经典,即便没能让你收获良多,也至少不会“添堵”。所以,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
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姜健说,阅读经典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名著培养阅读长文字的能力。“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学生需要静下来。只读短、平、快的东西无法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经典名著则是很好的学习范本。”
除了教师,很多家长也鼓励孩子多阅读名著经典。北京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母亲,她也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经典是很有实际价值的:“语言的教育更多是靠熏陶吧,要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我会给我的女儿买一些名著经典来阅读,比如“四大名著”之类的,我想对她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
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姜健认为阅读经典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观。“学生开始阅读名著的时候,可能是会有困难的,但这是在打底子,至少是可以延展学生的视野。现在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是很浅,而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与历史连接起来,拓宽他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谁也回不到过去,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好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应该借鉴,不应该放弃”。可以说,经典著作正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下的人文智慧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将不同时代的经典著作排列起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特别是本民族的经典名著,其中留存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大有作用。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灿若星辰,“仁义礼智信”这些精神至今仍能对国民精神起教化作用,与现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阅读名著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这个暑假,初二学生淼淼要完成的阅读作业是:“啃”下一部《水浒传》。“说实话,文字有些难,也不太符合女孩子的阅读兴趣。”眼见女儿淼淼随意翻了几页就把书扔在一边,妈妈灵机一动,从网上找到了有声说书《水浒传》,用另一种方式为孩子打开了阅读经典名著的路径。一周之后,对水浒提起兴趣的淼淼,开始和父母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00后、10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阅读媒介也有新变化:除了传统的纸本阅读,读屏、听书等都成为他们接触并贴近书本、接触经典的方式。不仅如此,如今,更多的孩子喜欢互动式阅读-一边看书,一边在网上看“弹幕”,了解其他同龄人阅读的感受。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完成作为教学任务的“整本书阅读”,究竟行不行?
谈到阅读这件事,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他们喜欢听书,经常在网络上听各类经过加工的有声
读物,在音效的烘托下,故事情节更加突出,仿佛身临其境。而不少有声读物,不仅给孩子读名著,连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一并“读”出来了。这似乎也在向老师和家长传递一个新信息-眼下,00后、10后更接受快节奏的短视频、更习惯“快餐式”阅读,连看电视剧都要“快进”,这与传统阅读所倡导的“原汁原味读大部头”的方式差异不小。
借助不同的媒介,以相对轻松的方式做“引子”,从而引导更多青少年爱上阅读,不少语文教师持宽容、肯定的态度。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表示,学生获取阅读内驱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关注历史事件来阅读书籍,或是对某个作家感兴趣,进而阅读他的作品,当然也能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达到了解著作的目的。
平日里,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看文字产生视觉疲倦后,也会偶尔选择听有声书。在他看来,听书的过程中,有时能感受到比读文字更生动的东西。但他强调一点: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一种参与,读书的过程便是参与到作者的创作当中。看文字参与度最高,听书的参与度相对较少。”
谈及指导青少年阅读整本书的情况,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提及一点:思维品质。在他们看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透过最传统的文字阅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想象力将得到释放;通过读优秀作品,他们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情,在精神层面得到丰富的滋养-这些由深度阅读带来的获得感,是读屏、听书等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也正因此,语文界存在着另一种声音:不主张学生用听音频、看视频的方式替代读原著文字。上海市建平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坚定地表达了他的看法:通过阅读文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脑海中点滴形成;而看过影视作品后,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永远挥之不去了,堵塞了人物更加丰满的可能性。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西施”这个人物并没有十分详尽的容貌描画,她指向的是“极美”的人物形象。但在影视作品中经过演员的演绎,学生会将“美丽”的概念定位在此。“文学的力量就是不断丰富内心的力量,而不是用看似华丽的方式,消解阅读文字的困难。”郑朝晖说。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希明也有同感。他认为,影视作品容易引起对人物的刻板印象,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利于书籍的多元解读。“对于严肃的名著阅读来说,还是先阅读文本再看影视作品为宜。”
(选自文汇报《习惯了“快餐式阅读”,如何才能慢下来“啃”书》)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很多读者不喜欢读经典名著,这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关,也和经典名著自身的特点有
关。
B.经典名著的权威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
C.淼淼的妈妈为了引导孩子读《水浒传》,用网上的有声说书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D.现在,青少年阅读整本书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教师、家长去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面对经典著作,普通读者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选择。
B.对中小学师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首先是一个教学任务。
C.对于听书、读屏之类的阅读方式,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
D.影视作品对人物容貌的表现往往比文学作品更具体,但这未必是好事。
3.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空闲时间、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制约着人们的阅读选择。
B.不论是读短文、时文,还是读经典名著,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帮助。
C.推进经典名著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
D.如果读经典名著不能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就不会支持。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当今时代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4分)
5.请根据材料内容和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对学校推进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痴迷
【美】B·V·劳森
偏偏在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可能无法在五点半贝利琴行关门前赶到了,还是改为步行吧。踏在雨水浸泡的水泥地面上,每一步似乎都在对他进行嘲笑,如同一个缓慢摆动的大怀表-踢踏,嘀嗒;踢踏,嘀嗒;踢踏,嘀嗒。他愿意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来换取短短的几分钟。
他跌跌撞撞地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5:05,越南老妇人和她的花店;5:07,卡斯克夫人牵
着失聪的贵宾犬托尼在溜达;5:08,亚伯拉罕和穆罕默德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争论政治;5:10,爵士三重奏在老弗里蒙特酒店地下室排练。最后在5:15,终于赶到了,仿佛一个闪耀的灯塔,冲破了他心中焦虑的迷雾,冲破了贝利琴行的平板玻璃橱窗,上面折射着他身后层层叠叠的橙色和深蓝色暮光。
然而,它还在等着吗?万一有人捷足先登,像他一样爱上它怎么办?虽然几周前它就到了这里,但当他第一眼看见它那迷人的曲线,在灵魂深处,他知道他们注定要在一起。此后的每一个夜晚,它的黑白轮廓总是出现在他的梦中。
他颤抖着跨过门槛,屏住呼吸,将视线投向他的珍宝。令他惊恐的是,它不见了。之前它一直在那里,像个神龛似的待在角落里,在画着蓝色和金色天使的彩色玻璃窗户下面,那是他的吉兆。当他走向柜台,询问是哪个该死的偷了他的宝贝,他一眼瞥见了它,神情凄凉地待在一个它不熟悉的地方,紧挨着男盥洗室。
他虔诚地走近它,用墨迹斑斑的双手抚摸着光滑的琴盖,当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琴键时,几乎变得颤抖起来。他坐在琴凳上,试了试踏板。
突然间,本顿·贝利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他身旁,
“你把它挪了位置。”
“我们整理了一下库存,为一批新货腾出地方。但它还在这里,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我还担心您今天来不了了。您很喜欢这架钢琴,对吗?”
他的声音低下来,激动得有些哽咽。“贝利先生,我想,我决定买下它了。”
他仔细地数出一沓百元钞票,“这些够订金吗?”
贝利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
“她会慢慢接受的。”
他知道她会是怎样的反应。愤怒的眼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不满,双手叉腰,长期的愤怒情绪使她的脸满是皱纹,这一切皆来自她确信他正驶向永恒之火和地狱诅咒。
在回家的路上,他感觉像在跳舞。让她们嘲笑吧,说他多么愚蠢。他知道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希望他拥有这架钢琴,任何人都不应该违抗神的意图。
他8岁的时候,想要一架钢琴,或者至少是一节钢琴课,但遭到了父亲的拒绝。他说“音乐属于娘娘腔男人”,并且强迫儿子踢足球,而他是那么讨厌足球。至今,他仍然可以体会到那脆弱的幼小心灵的怨恨,直到成年后,这些酸楚的回忆一直吞噬着他的自信。即便是现在,当他渴望感受指尖下象牙和乌木琴键的绝妙感觉时,仍想象父亲严厉的训斥从头顶上的云层倾泻而下。
当他爬上公寓的三段楼梯时,三个女魔头(妻子和两个女儿)正等在那里。瑞秋和蕾妮与她们的母亲分享一切,包括嘲笑他梦想拥有一架钢琴。
怀着喜悦的心情,他跨进家门告诉她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付了买钢琴的订金。”
一阵沉默,周围的温度似乎下降了十度。瑞秋先开了腔:“你在开玩笑,对吗?”
他摇摇头,坐在他最喜欢的椅子上,拿起《泰晤士报》。
接下来是蕾妮,“哦,爸爸,你不可能是认真的,你根本不会弹钢琴。”
轮到他妻子发话了,“我们已经谈过几百次了,我们负担不起。”
“我存了一些钱。”
“你是想告诉我,你把我们的积蓄浪费在一架微不足道的钢琴上?”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建立了一个钢琴基金,每年往里面存一些钱。我把这些钱放在一个户头里,挣了一些利息,钱不是很多,但够用了。其中,包括高中时期在卡尔杂货店打工的薪水,零零散散的圣诞节红包,卖掉那辆生锈的旧雪佛兰汽车的收益,以及一些零钱……”
她们突然一起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把它放在哪儿?”(妻子)
“你知道,你最近有点老糊涂了。”(瑞秋)
“你会打扰邻居。你会成为周围邻居的笑柄。”(蕾妮)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
“你太老了,学不了钢琴。”这是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放下报纸,把身子挺得笔直,圣海伦火山似的一股力量从他的血管里喷发出来。
他没有大喊大叫,他的声音近乎耳语,但它传遍了房间里布满蜘蛛网的每个阴暗角落,“五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别人告诉我如何经营我的生活。你的目标太高了,他们说。你不够聪明,当不了律师,他们说。你需要安定下来,成家立室,他们说。我做了别人期望我做的一切。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你们三人。”
这只是他刚刚打开了话匣子,他的肺部一张一弛,犹如圣保罗教堂的轨杆管风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要经历这样的时刻,他要与狼一起奔跑,与鹰一起飞翔。”他的妻子会说,这些话都是陈词滥调,也许还会说得更难听,但他不在乎。他停顿了一下,手指像指挥棒似的猛地戳向空中,“钢琴就放在电视机的那个角落,如果有人不喜欢,可以离开。我付房租,我提供食物,我不想听到争吵。”
他重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继续读报,身后一阵嘀咕声,然后门轻轻地关上了。他的妻子坐在沙发上,从篮子里拿出她正在织的毛衣。屋内唯一的声音是毛线针的咔嗒声。
他站起来,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到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一个好兆头。胜利在他的生
活中极为罕见,但他觉得琴行橱窗里的天使守护着他。钢琴放在那个角落会很合适,仿佛肯塔基赛马会上一匹夺冠的黑色纯种马。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男主人公在赶到琴行的路上,走过每一个熟悉的路标时,精确到每分钟,既写出了他内心的焦虑与急切,也表现了他无数次探访琴行,对钢琴的痴迷。
B.男主人公对妻子得知他预付订金后一定会恼怒的想象,以及妻子在确认无法阻止丈夫而选择
沉默的做法,表明了他妻子虽然暴躁,但也能善解人意。
C.男主人公从8岁起就渴望得到一架钢琴,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直到年老时,顶着家人的压,用平生的积蓄做代价,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D.小说结尾写男主人公打开收音机很高兴地听着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以及想象钢琴摆放位置的
情景,通过典型化的场景描写烘托了他胜利后的得意心态。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回忆,突显了童年的心灵创伤会记忆很久,甚至终生难忘,使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
B.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强横做法给男主人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
C.写男主人公渴望抚摸钢琴的感受,为下文写他不惜与妻女决裂也要买钢琴的情节作铺垫。
D.运用插叙的手法,不仅交代了男主人公痴迷于钢琴的原因,而且使小说的行文富于变化。
8.“钢琴”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哪些主题?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梁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远性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①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多水族,甚,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者,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数十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立②.远度已无赃,就立三七日不款③,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起为镇南将军、武康令,愈励廉节,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④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⑤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士类益以此多之。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我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论曰:东汉大将军窦宪将兵出屯,所至州郡悉修礼遗,惟张掖太守李恂公清不阿为宪奏免。何远以廉正举职,在武康令时,太守王彬巡属县,诸皆盛供帐,独武康设糗水而已,彬去更与尽欢。鸣呼!郡县礼遗供帐之属,一出于公家给赐则可;在上位者若逾法制责之,彼令守何从得之?是驱而与裒削耳,贤者肯为之哉!此君子所以称远之清正,而犹多彬之不屑责于人也。
(选自费枢《廉吏传》,参考《梁书》略有修改)
【注】①摙:担运。②立:测立,一种刑讯制度。③款:服罪。④糗:干粮。⑤近畿:京城附近地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B.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C.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D.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顷之/迁武昌太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践阼,“阼”是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就是皇帝登基,也写作“践祚”。
B.江左,指的是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因为古代一般习惯是“左东右西”,所以也称“江东”。
C.廷尉,官名,秦朝始设,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是国家最高司法官,汉代有时又称为“大理”。
D.擢,提拔;古代跟官职升降有关的词还有除、迁、黜等,“除”是授官,“迁”是平调,“黜”是罢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远当了武昌太守之后,不再和朋友交往,也不收任何馈赠,这和他以前的行事风格不同。
B.夏天的时候,何远嫌江水热,就去买凉的井水,有的老百姓,不仅不收钱,还帮他把水挑回家。
C.何远对下属很严厉,常常鞭他们,他因此被控告弹劾,虽然他不认罪,但最后还是丢了官。
D.何远从不说虚妄之言,人们对他的这个优点很赞赏,他对自己的这个优点也很自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2)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士类益以此多之。
14.在最后的“论”里,作者为什么称赞太守王彬?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B.颔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
C.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美好景致。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16.李白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道,24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李白离开匡山时的内心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将进酒》中使用了曹植痛饮典故的诗句是“ , ”。
(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3)“月华”在诗文中常用来指月亮、月光、月色等,“月华”成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比如含有“月华”的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美学要回归大众 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头讲章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源源不断的 ,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 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 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丰富多彩 滋养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B.琳琅满目 滋养 沧海桑田 亘古亘今
C.丰富多彩 浸润 沧海桑田 亘古亘今
D.琳琅满目 浸润 日新月异 古今中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
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B.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
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C.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
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D.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奋斗之壤育精神之果,一代代铁路人拼搏奉献、挥洒汗水,而这一代代的精神传承,推动着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有创新,才有超越,这是中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内涵所在。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蓝海豚”到“绿巨人”,( ),中国高铁便是如此保持着创新超越时代的精神和中国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发展出自己的高度,最终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几年之中,中国高铁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不断填补世界高铁技术的空白,刷新世界高铁速度的记录。总结好、运用好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经验,对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我国高铁在“十四五”实现更大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造福亿万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21.填入文段中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追赶到超越,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无到有
B.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引进消吸收到自主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追赶到超越,从无到有
D.从追赶到超越,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
22.请根据文段总结出我国高铁发展的三条经验,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12月18日,腾讯网报道,一名教授在访谈节目中感慨地说,不少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过于相信“课本知识”;不会发问,很少会阐述“自我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这番话非常扎心,但又让人觉得句句在理。
2020年12月22日,在由搜狐教育主办的“2020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我们看到了多条名人的学习之道,如:“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人的脑袋里面慢慢建构出来的。因此,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又如:“我们往往以为理解与实践是先后的关系,先要理解才能实践,先学了才能用,但其实两者是一起发生的。”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语文答案
1.B.(根据材料一,“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读者有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
2.C.(材料中教师有不同的态度,不能说哪个就是“主流”。)
3.D.(材料中是举李女士为例,不能说就有这个必然关系。)
4.①提升阅读、写作能力。②拓宽视野,丰富世界观。③继承文化传统,传承人类文明,树立文化自信。(写出一条1分,两条2分,三条4分。)
5.答案示例:建议一:设立专门的读书课,给学生提供阅读时间。
建议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三:注重深度阅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建议四:提倡读书交流会,释放文学想象力。
(每一点2分,三点6分。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6.B(不能表现出妻子“善解人意”的一面,而是一种无奈的表现。)
7.D(这里不是“插叙”,而是“他”当时的感受。)
8.(4分)①“钢琴”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钢琴”写想买钢琴、给买钢琴订
金、回想小时对钢琴的喜爱,以及为买钢琴与妻女的争吵等情节;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间写“他”交付钢琴订金时贝利说“这是很大一笔订金,我以为您太太一-”,引出下文“他”与妻女争吵情节的叙写;③突出人物性格。因为“他”对钢琴的痴迷,表现了“他”的执着性格;④通过“钢琴”,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丰富了文章的主旨。(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示例:(1)执着追求理想,理想才能实现:钢琴是他小时侯的梦想,为了追求这个梦想,他不断存钱,甚至不惜为了买钢琴与妻女决裂,最后取得胜利;(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父亲因为自己的喜好,反对他学钢琴,成了他一生的痛,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3)表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父亲为了自己的爱好强迫他踢足球,妻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反对他买钢琴,他为了自己的喜好不惜与妻女断绝关系,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追求;(4)人要活出自我:男主人公五十多年都在努力工作,听从别人生活着,失去自我,而买钢琴的胜利,使他找回人生的自信。(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C.(“素善”,一向关系好,不能断开;“在府尽其志力”是连贯完整的一句话:“恢”是人名,前面断开:“推心仗之”“恩寄甚密”是四字结构;“顷之”前后应断开。)
11.D.(“迁”是晋开或调动官职。)
12.B.(“摙水还之”是说何远担水还给别人,不是别人给何远挑水。)
13.(1)到年终时,选择那些最穷困的人,用这些俸禄抵免他们的租调,并把这种做法作为一种常态。(“岁暮”“充”各1分,句意2分。)
(2)他轻视钱财,坚持正义,周济他人的急难,说话不虚妄,士人们更加因此赞扬他。(“周”“多”各1分,句意2分。)
14.因为王彬巡视属县时,各县都给他丰盛的招待,而只有何远简单地招待他,王彬却对何远很好。(2分)王彬实际上支持了何远清廉为官,倡导了好的社会风气。(1分)
15.B(颔联是写山中农人的生活画面。山上野径交错,农人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
16.①对匡山优美的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③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实现理想的决心,将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17.(1)昔日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九秋凉风肃,千里月华开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18.A(丰富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根据语境,选择“丰富多彩”。滋养:滋补保养,供养。浸润:沾润、滋润。根据语境,选择“滋养”。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根据语境,选择“日新月异”。古今中外:截至目前为止,最广泛的时间和空间。亘古亘今: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根据语境,选择“古今中外”。故选A项。)
19.D(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而非“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二是介词缺失,应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三是搭配不当,“掀起······新潮”而非“展开······新潮”。A项,语序不当;B项,介词缺失;C项,搭配不当。故选D项。)
20.构成特点:本体是中国画中的“远山”和“近水”;喻体是“黛”和“烟”。(2分)表达效果:远山如黛,古语中常形容眉毛如黛,远山含黛就是远山的颜色宛若女子黛色的眉。近水含烟,近处的水面像是附着了雨水,烟雾袅袅。(1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画可感可知的特点。(2分)
21.B.(根据句中逻辑关系、语气顺畅和上下文判断。)
22. ①持续拼搏奋斗 ②学习国外技术 ③立足自主创新
23作文 略
2024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宜昌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宜昌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定稿docx、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卡定稿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