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铁、四氧化三铁、冰水共存物
B.氯气、纯碱、漂白粉
C.水银、空气、干冰
D.二氧化碳、水蒸气、盐酸
2.(3分)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是否透明、均一、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3.(3分)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CCO2H2CO3CaCO3CO2
A.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4.(3分)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 C.KCl晶体 D.液态HCl
5.(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B.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Cu片插入AgNO3溶液中:Cu+Ag+═Cu2++Ag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OH﹣+H+═H2O
6.(3分)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O3﹣、SO42﹣、K+、Cl﹣ B.Ag+、Cl﹣、OH﹣、Na+
C.Cu2+、Cl﹣、Na+、Ca2+ D.NO3﹣、OH﹣、Mg2+、Na+
7.(3分)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8.(3分)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A.N B.C C.N和C D.N和S
9.(3分)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
的是( )
A.4Fe(OH)2+O2+2H2O=4Fe(OH)3
B.4NH3+5O24NO+6H2O
C.2NaHCO3=Na2CO3+H2O+CO2↑
D.Cl2+2NaBr=2NaCl+Br2
10.(3分)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若钠着火,不可以用水灭火
C.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做完实验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
11.(3分)将一小块钠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硝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
12.(3分)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绳紧系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U形管内的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中水位d<c
13.(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用MnO2制取Cl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共热
B.缓慢加热反应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
D.多余氯气常用较浓的碱液吸收
1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新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四组实验,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
A.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它们均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B.向氯水中加入大理石,有气体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C.光照氯水后,发现颜色逐渐变浅并产生气泡,说明放出的气体是Cl2
D.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Cl﹣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2分)(1)现有物质:
a.Fe;
b.CO2;
c.Na2O;
d.Cu(OH)2;
e.MgCl2;
f.NH4Cl;
g.H2SO4;
h.C2H5OH(乙醇)。
①按组成进行分类,属于酸的有 (填字母,下同),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
②上述八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NaHSO4: ;
②KHCO3: ;
③Fe2(SO4)3: 。
17.(3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Cu2+、Mg2+、OH﹣、Cl﹣、CO32﹣、NO3﹣.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原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不能肯定存在 离子.
(2)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是 .
18.(2分)(1)在S2﹣、Fe3+、Fe2+、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 作氧化剂。
(4)第(3)问反应③中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19.(11分)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A中现象是 。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中的现象是 。
(5)E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名称)。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铁、四氧化三铁、冰水共存物
B.氯气、纯碱、漂白粉
C.水银、空气、干冰
D.二氧化碳、水蒸气、盐酸
【分析】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的为混合物。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氯气为单质,纯碱即碳酸钠为化合物,漂白粉为混合物,故B正确;
C.空气为混合物,干冰为化合物,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单质、混合物、化合物概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分)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是否透明、均一、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分析】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3分)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CCO2H2CO3CaCO3CO2
A.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碳和氧化铜高温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二氧化碳和水能生成碳酸,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碳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反应进行。
4.(3分)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 C.KCl晶体 D.液态HCl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氯化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氯酸钾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氯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则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A错误;
B、氯化钙是由氯离子和钙离子构成的,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电离出氯离子和钙离子,所以氯化钙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B正确;
C、氯化钾晶体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氯化钾晶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C错误;
D、液态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不含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及电解质的电离,根据限制条件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A,注意氯酸钾不能电离出氯离子,为易错点.
5.(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B.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Cu片插入AgNO3溶液中:Cu+Ag+═Cu2++Ag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OH﹣+H+═H2O
【分析】A.漏掉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B.碳酸氢根离子为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
C.电荷不守恒;
D.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解答】解:A.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OH﹣+SO42﹣+Ba2+═BaSO4↓+Mg(OH)2↓,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B错误;
C.Cu片插入AgNO3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3分)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O3﹣、SO42﹣、K+、Cl﹣ B.Ag+、Cl﹣、OH﹣、Na+
C.Cu2+、Cl﹣、Na+、Ca2+ D.NO3﹣、OH﹣、Mg2+、Na+
【分析】溶液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
B.银离子与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
C.铜离子为有色离子;
D.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解答】解:A.NO3﹣、SO42﹣、K+、Cl﹣之间不反应,都是无色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Ag+与Cl﹣、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C错误;
D.OH﹣、Mg2+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7.(3分)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分析】A.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能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解答】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Cl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A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失去电子的物质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B正确;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存在电子的转移,表现为有化合价的升降,故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能部分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如氯气和NaOH的反应,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氢气与氧气反应时H、O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注意结合实例解答。
8.(3分)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A.N B.C C.N和C D.N和S
【分析】反应2KNO3+S+3C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反应2KNO3+S+3CK2S+N2↑+3CO2↑中,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S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N和S元素被还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物质在反应中的性质,难度不大.
9.(3分)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
的是( )
A.4Fe(OH)2+O2+2H2O=4Fe(OH)3
B.4NH3+5O24NO+6H2O
C.2NaHCO3=Na2CO3+H2O+CO2↑
D.Cl2+2NaBr=2NaCl+Br2
【分析】阴影部分的含义是: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但又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所以不符合,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溴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该反应又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B.若钠着火,不可以用水灭火
C.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做完实验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
【分析】A.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易爆;
C.依据钠浮在水面上可判断钠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
D.钠表面覆盖煤油,不会变质,且钠为危险品。
【解答】解:A.钠与氧气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故A正确;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燃易爆,所以若钠着火,不可以用水灭火,故B正确;
C.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正确;
D.钠表面覆盖煤油,不会变质,且钠为危险品,所以做完实验多余的钠必须放回原来的试剂瓶,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将一小块钠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硝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
【分析】根据钠的化学性质: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利用2Na+2H2O═2NaOH+H2↑及生成的碱与盐的反应来得出反应现象.
【解答】解:A、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硝酸铜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硝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的沉淀,故A错误;
B、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无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
C、钠不能与氯化钠反应,但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有气体产生,无白色沉淀生成,故C错误;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投入氯化镁溶液中后,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的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钠与碱、盐的反应中首先考虑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看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否与碱、盐本身反应.
12.(3分)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绳紧系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U形管内的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中水位d<c
【分析】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放热,可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产生O2使气球膨胀,该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锥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而出现U形管中水位d>c,由于浅红色的水是在U形管中而非试管中,则试管内溶液不变色,U形管内的红水不褪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过氧化钠,侧重于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此题解答时容易因定向思维而错选A、B,而没有注意到浅红色的水是在U形管中而非试管中。
13.(3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A、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烟和雾的区别来回答;
B、三价铁离子在溶液中显示黄色;
C、根据铜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氯化铜溶液的颜色来回答;
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解答】解:A、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后产生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了氯化氢气体,瓶口上方形成白雾,故A错误;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黄色,故B错误;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氯化铜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故C正确;
D、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氯气的化学性质,注意实验现象的记忆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4.(3分)下列关于实验室用MnO2制取Cl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共热
B.缓慢加热反应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
D.多余氯气常用较浓的碱液吸收
【分析】A.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物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B.浓盐酸易发挥;
C.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Cl2+2NaOH═NaCl+NaClO+H2O。
【解答】解:A.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共热制取氯气,故A正确;
B.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故必须缓慢加热以减少HCl的挥发,故B正确;
C.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故C错误;
D.Cl2极易与碱反应,故应用较浓的碱液吸收多余的Cl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氯气的实验室制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考物质的相关基本实验。
15.(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新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做了如下四组实验,其中结论错误的是( )
A.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它们均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B.向氯水中加入大理石,有气体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C.光照氯水后,发现颜色逐渐变浅并产生气泡,说明放出的气体是Cl2
D.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Cl﹣
【分析】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水、次氯酸三种分子,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少量氢氧根离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稳定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氯水的试管中,它们均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有漂白作用,故A正确;
B.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酸性弱于盐酸,加大理石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氯水中含有 H+,故B正确;
C.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氯化氢溶于水,所以放出的为氧气,故C错误;
D.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2分)(1)现有物质:
a.Fe;
b.CO2;
c.Na2O;
d.Cu(OH)2;
e.MgCl2;
f.NH4Cl;
g.H2SO4;
h.C2H5OH(乙醇)。
①按组成进行分类,属于酸的有 g (填字母,下同),属于碱的有 d ,属于盐的有 e、f 。
②上述八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cdefg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bh 。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NaHSO4: NaHSO4═Na++H++SO42﹣ ;
②KHCO3: KHCO3═K++HCO3﹣ ;
③Fe2(SO4)3: Fe2(SO4)3═2Fe3++3SO42﹣ 。
【分析】(1)①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②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2)①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和SO42﹣;
②碳酸氢钾是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 K+和HCO3﹣;
③硫酸铁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Fe3+和SO42﹣。
【解答】解:(1)①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H2SO4符合;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Cu(OH)2符合;盐是指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故MgCl2、NH4Cl符合,
故答案为:g;d;e、f;
②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c.Na2O、d.Cu(OH)2、e.MgCl2、f.NH4Cl、g.H2SO4符合;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b.CO2、h.C2H5OH(乙醇)符合,
故答案为:cdefg;bh;
(2)①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和SO42﹣,故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②碳酸氢钾是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CO3═K++HCO3﹣,
故答案为:KHCO3═K++HCO3﹣;
③硫酸铁是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故答案为:Fe2(SO4)3═2Fe3++3SO4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酸碱盐的概念以及性质,难度不大,应注意基础概念的掌握。
17.(3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Cu2+、Mg2+、OH﹣、Cl﹣、CO32﹣、NO3﹣.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原溶液中肯定有 OH﹣、Na+、Cl﹣ 离子,肯定没有 Mg2+、Cu2+、CO32﹣ 离子,不能肯定存在 NO3﹣ 离子.
(2)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是 Cl﹣+Ag+═AgCl↓ .
【分析】(1)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Cu2+,据①得出此溶液显碱性;
据②得出此溶液中不含有CO32﹣;
据③得出溶液中含有Cl﹣,据此解答即可;
(2)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
【解答】解:(1)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Cu2+,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故此溶液显碱性,故含有OH﹣,此时判断一定不能含有Mg2+;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故此溶液一定不含有CO32﹣;
③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此白色沉淀为AgCl,故此溶液中一定含有Cl﹣,到此不能确定的离子是NO3﹣,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阳离子钠离子;
故答案为:OH﹣、Na+、Cl﹣; Mg2+、Cu2+、CO32﹣; NO3﹣;
(2)操作③的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故答案为:Cl﹣+Ag+═Ag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离子共存,要掌握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存在的离子,排除与该离子反应的离子.
18.(2分)(1)在S2﹣、Fe3+、Fe2+、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Fe3+、Mg2+、H+ ,只有还原性的是 I﹣、S2﹣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Fe2+、S 。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② 。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KClO3 。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 FeCl3 作氧化剂。
(4)第(3)问反应③中氧化产物是 Cl2 ,还原产物是 ClO2 。
【分析】(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该元素的离子只能得电子而只具有氧化性;当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该元素的离子只能失电子而只具有还原性;而当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元素的离子既可以得电子又可以失电子,故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若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的价态之间;
(3)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
(4)根据价态的变化规律,“只归中,不交叉”,相邻价态容易改变,其中由KClO3对应生成的ClO2是还原产物;由HCl对应生成的Cl2是氧化产物。
【解答】解:(1)根据元素化合价可知:处于最低价态的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的只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的是Fe3+、Mg2+,只有还原性的是 I﹣、S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Fe2+、S;
故答案为:Fe3+、Mg2+、H+;I﹣、S2﹣;Fe2+、S;
(2)若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元素价态之间。氮元素﹣3 价与+2价之间应为0价或+1价,不可能出现+3价的氮,所以②式不能实现;
故答案为:②;
(3)由①知氧化性FeCl3>I2,还原性I﹣>Fe2+;由②知氧化性Cl2>FeCl3,还原性FeCl2>FeCl3;由③知氧化性KClO3>Cl2,还原性Cl﹣>ClO2,由此推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KClO3>Cl2>FeCl3>I2,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I﹣>Fe2+>Cl﹣>ClO2,KClO3可氧化Cl﹣、Fe2+及I﹣,Cl2可氧化Fe2+及I﹣,FeCl3只能氧化I﹣.所以必须选择比Cl2的氧化能力差而又比I2的氧化能力强的氧化剂,即只能选FeCl3,
故答案为:KClO3;FeCl3;
(4)根据价态的变化规律,“只归中,不交叉”,相邻价态容易改变。其中由KClO3对应生成的ClO2是还原产物;由HCl对应生成的Cl2是氧化产物,
故答案为:Cl2;ClO2。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涉及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9.(11分)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A中现象是 试管口有水珠 。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二氧化碳 。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Na2O2═2Na2CO3+O2 。
(4)D中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
(5)E中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填名称)。
【分析】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在A中的试管口冷凝为水珠,而CO2通过浓H2SO4干燥后与C中的Na2O2反应产生O2,未完全反应的CO2会使石灰水变浑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冷却后,可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故答案为:试管口有水珠;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干燥二氧化碳;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溶于水,可收集到氧气,故答案为: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碳酸氢钠、过氧化钠的性质,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合体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合体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共17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