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依”、“穷”、“目”。“鹳”和“欲”只识不写。
- 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3.了解诗古的意思,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课前准备】
听唱《春晓》《悯农》两首古诗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结合图片,介绍鹳雀楼及其名字的由来。
2.创设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境,通过评价指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3.揭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把诵读作为学习古诗的首要任务,可见它的重要性,而本首诗的题目孩子最容易误读成“登鹳/雀楼”,原因是孩子们不知意思。因此,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孩子明白“登鹳雀楼”的意思及名字由来,读好题目就很容易了。】
二、关注字音,初读指导
1.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生字再送回古诗,去掉拼音还能读好吗?(出示古诗,去拼音)指名读。
3.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来呢?通过评价指导读出节奏。
4.一起来读吧,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直至读准诗句的节奏和停顿,为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三、巧借生字,想象画面
1.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鼓励学生从说单个事物向整个画面发展。
3.巧借生字,指导学生将画面想丰富,想生动。
(1)依:(出示图片)人穿的衣服和人是贴在一起的。和“依”有关的词语通常表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亲密的感情:你看,他们挨得多紧啊!(依靠、依偎)太阳是怎么依着群山慢慢下沉的?(在“依”字旁边标注“靠”)
【设计意图:小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汉字绝大部分为形声字,掌握了形声字就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主动权。学习形声字重点是把握好形旁,如果理解了常见形旁,就能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就能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功效。】
(2)太阳依靠着山怎么样?从哪个字读出来的?(尽)那“尽”就是消失、完的意思。那谁能把这种景象完整的说出来?(傍晚的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
(3)你想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出示图片)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黄河?
(4)两行诗连起来读画面会更美!现在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出这抬头低头满眼的自然之美吧!我们男女生能合作读吗?
【设计意图:课标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反复诵读,理解诗理
1.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的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结合古文字,学习理解“欲”。 在诵读中,自然理解“千里目、更”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读。
3. “欲穷千里目”穷就是怎样啊?看完、看尽。“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就是——(生:眼睛,这里是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4.生边做动作,老师边问?你看到更远的地方了吗?没有,怎样才能看的更远呢?
5.是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呀!通过这样的体验我们知道了:(出示:只有站得______,才能看得_______。)(板书:登高才能望远)
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悟再读读这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意的大致理解,把学生引入到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状态。】
五、感情朗读,配乐诵读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诵读。
2.创设情境,练习吟唱。
3.集体带动作吟唱。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借助图画的感染,让诗中的意境浸透学生的心间,全情投入朗诵。让学生熏到作者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
六、背诵诗句,拓展运用
创设三个背诵古诗的情境(登鹳雀楼、被评为三好学生时、登龟山),让学生自然地背诵,快乐的背诵。
当你被评为三好学生时,为了不让你骄傲,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对你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当你登到龟山的半山腰时,妈妈对你说:欲看更多景,------------- 。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为了使学生对所背诵积累的诗句能够理解意思,学以致用,我特别创设了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着运用经典,将背诵与运用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体现古诗词“古为今用”的价值。】
七、巩固生字,范写练写 1.出示生字
2..看看这些生字,怎样记住它们呢?说说你的方法!你能记住那个字就说那个字?(拆字法、编口诀法看图法等)
3.记住了字形,怎样写好它们呢?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4.写之前先观察,一看结构、二想笔顺,第三写好关键笔画。
5.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先描红,再照着写一两个。(放音乐)
【设计意图:课标中针对学生的写字训练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同时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八、作业:抄写古诗
九、板书:
登鹳雀楼
读准古诗 看
想象画面
吟诵古诗 想 登高才能望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解诗题,观图明诗意,二句连读,赏图品诗韵,生字书写,拓展延伸,走进诗意的星空,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