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习总结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对化学计算问题类型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总结激情。
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
金属和酸以及金属和盐反应时,物质之间质量量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问题”和总结规律。
三、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讨论、总结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可以用“总结――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以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完成制订的学习任务。学生对于计算问题比较不擅长于独立完成,缺乏信心。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师生总结讨论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研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
六、教学策略
1.以讨论交流为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
2.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把正确的顺序写在黑板上。
问题激疑
1.在上面的排列中,那些可以置换出酸当中的氢?枚举出来。
2.在上面的排列中枚举出可以在水溶液中置换出银和铁的金属。
3.等质量金属(镁、铝、锌、铁)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你能计算出来吗?
师生互动
等质量金属(镁、铝、锌、铁)无论跟跟足量常见的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都一样为Al>Mg>Fe>Zn。
拓展自我
请你动脑筋,设计问题情景,证明如下的规律:
在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中:
a.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b.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在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小结
学习化学,同学们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总结意识,学会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规律,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学会对比的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温故知新,合作探究,学以致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师生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五四制)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探究目的,探究方案,观察记录,问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