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实验观、微粒观,本节课就是在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培养学生这三观的指导思想下设计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本课题隶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本主题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教学价值分析
1.学科价值
学生体验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对反应的发生进行证明;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微粒观;学生对酸和碱的认识更加完整。
2.应用价值
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3.学生认识发展价值: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从猜测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从定性到定
量方法的运用,再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都是对化学方法和化学实质由浅入深地
提高过程。
三、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的知识状况:了解了常见酸和碱的一些性质;知道了酸、碱具有通性的微观实质;对中和反应有生活认识,没有总结归纳。
学生的能力状况:对验证性的实验探究方法能较熟练地应用;从围观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有了解不熟悉;对传感器的使用不熟悉。
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节课要用到新仪器心里充满期待。
学习障碍点分析
中和反应的实质
无现象反应的证明
3、传感器图像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和反应原理。
(2)能书写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3)知道无现象反应可借助其它试剂来证明。
(4)知道一些常见的中和反应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五、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
六、教学难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认识
2.中和反应的实验证明
七、教学手段
讲授、实验探究、pH值传感器
八、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探究、讨论分享
九、教学流程
知识巩固小结提升
提炼思路
知识巩固小结提升
提炼能力
科学用于实践
联系实际加强应用分析
实际应用练习检测
实际应用能力
用归纳建构认知
类比分析得出概念
总结归纳得出概念
用分享建构认知
微观分析找出实质成
积极分析白板展示
逻辑推理能力
实验探究
证明反应
赛
设计到动手操作
根据设计完成实验
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设疑引出问题
实验设计
积极思考设计方案
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认知发展线
学生活动
教学线索
类比分析能力
、
十、教学过程
十一、总结反思
1.本节课亮点
= 1 \* GB2 ⑴本节课使用了电子白板,使微观粒子分析这样抽象的内容生动起来,通过学生演示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障碍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白板强大的书写功能,即时展示学生书写的方程式,其他学生通过与之对比析错能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识。
= 2 \* GB2 ⑵本节课使用了传感器,使无现象反应的证明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学生的弱项得到了提高,使学生学会分析图像,分析数据。
= 3 \* GB2 ⑶本节课由于使用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使课堂容量大大提高,涵盖以往课堂中的全部知识点之外还增加了实验定量研究,中和反应pH值曲线的分析的内容。
= 4 \* GB2 ⑷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合理,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从现象分析到数据分析,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从理论推导到实际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
= 5 \* GB2 ⑸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记忆。
2.本节课待改进
传感器的使用对师生来说都是较陌生的,由于传感器与电脑的兼容性,图像取点间隔,实验操作等原因,导致中和反应实验完全呈现图像的组不多,对于新技术师生都应该加强学习和训练,尤其教师要课前预想各种问题,多练习技术,以便更积极地应对课堂上突发状况。
教学过程
主要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设疑引出问题
酸和碱是否能发生反应呢?大家从前面的学习中可以推测,如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实验: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
如何能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呢?
能反应
看不到现象
产生疑问
旧知引新知
问题引发兴趣
实验探究
证明反应
【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仪器:烧杯、玻璃棒、pH值传感器
预期方案
【方案分享】
将各组用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分享并分析,找到酸滴碱的图像特点,说明实验恰好反应的操作要点,拓展分析图像中溶质情况
学生获得的传感器图像:
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观察,找到合适的方案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分析各段物质变化情况,及各变化段溶质
锻炼实验探究能力
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微观分析找出实质
【微观分析】
白板中给出的可能存在的粒子,学生选择合适的粒子,拖拽到相应容器内,教师和学生不断修改、讨论,以获得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教师给出的白板示例:
学生分析后的白板示例:
小结: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交流讨论
反思得结论: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从实验到理论认知
总结归纳得出概念
【再分析】
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是否反应
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找出这些反应的共同点
总结:1、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实质—— H+ + OH— = H2O
强调中和反应既看反应物又看生成物
练习
找特点
思考回答
练习中加深理解,总结中找规律.
联系实际加强应用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分析】写出这些应用的方程式
1.用适量熟石灰——①改良酸性土壤②中和硫酸厂的酸性污水中含有的硫酸等物质
2.用硫酸——中和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注:在印染工艺中有多步工艺加入了强碱氢氧化钠 (如:煮炼、丝光)所以污水呈碱性。 】
3.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等】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4.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涂抹什么物质可减轻痛痒?
学生白板练习示例:
讨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中和反应练习并熟悉
简单知识自学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练习中和反应
小结
回顾并完善板书,引领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1、什么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
3、中和反应的实验证明给我们对无现象反应证明提供了怎样的思路?
4、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图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总结
直观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检测反馈,作业布置,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实验10-8,学生练习,课堂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