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河中石兽》课件第1课时pptx、《河中石兽》课件第2课时pptx、《河中石兽》课件第3课时pptx、《河中石兽》教案docx、《河中石兽》朗读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培养学生实际调查观。[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题目时编者加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编写而成,主要收集了当时流传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乡野怪谈或亲耳听闻的奇情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默写龚自珍的的《己亥杂诗》一诗。
⑴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⑶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⑴杜甫《望岳》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陆游《游山西村》中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_____编写的_____体小说《______________》,它和《聊斋志异》一样都属于_____小说。
沧( )海 圮( )坏 募( )捐 棹( )舟 曳( )步 铁钯( )木杮( ) 湮( )灭 啮( )咬 溯( )流 臆( )断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 。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棹( )舟 曳( )步 溯( )流 pǐ( )坏 木fèi( ) yān( )灭 yì( )断
⑴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⑵僧 募 金 重 修⑶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⑷是 非 木 杮⑸然 则 天 下 之 事 ⑹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⑴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⑵僧/募金重修⑶求二石兽/于水中⑷是/非木杮⑸然则/天下之事 ⑹不知其二者/多矣
⑴山门圮( )于河 ⑵阅( )十余岁⑶竟( )不可得 ⑷尔辈不能究( )物理⑸棹( )数小舟 ⑹湮( )于沙上
⑴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⑵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经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⑷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⑸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2.把一二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链接,研读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精读品味,预习反馈,初读感知,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5 河中石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河中石兽,临靠近,圮倒塌,河干河岸,并一起,阅经过,募募集,竟最后,求寻找,以为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5 河中石兽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潮湿,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代词指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