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力发电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
B. 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D. 淀粉、豆油、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在燃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生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A正确;
B.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Fe作电解池的阴极,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属于原电池原理,故B错误;
C.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则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
D.豆油的成分是油脂,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为A。
2. 某有机化工原料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 不能与芳香族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在一定条件下自身可以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D.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和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征,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正确;
B.分子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1个环,则不饱和度为4,与芳香族化合物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含有羧基,羟基,可自身可以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故C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COOH、碳碳双键、-OH,结合羧酸、烯烃、醇的性质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g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 11.2L(标准状况)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C. 3 mol SO2和1mol O2于密闭容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3NA
D. 1L 0.1mol·L-1的Na2S溶液中HS-和S2-离子数之和为0.1 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4价,所以4g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mol =2NA,故A正确;
B. CCl4在标况下为非气态,无法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SO2和O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SO2和O2都有剩余,所以3 mol SO2和1mol O2于密闭容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3NA,故C错误;
D. Na2S溶液中分两步水解,生成HS-和H2S,根据物料守恒关系:HS-、H2S和S2-离子数之和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为“NA”应用试题,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题设陷阱,本题B选项,CCl4在标况下非气态,C选项,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D选项,要注意物料守恒的正确使用,考生只有在平时多总结,才能做到考试时慧眼识别。
4.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氢氧化铁胶体与FeCl3溶液
过滤
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B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C
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
蒸发
MgCl2受热不分解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分离胶体与溶液的方法是渗析,故A项错误;
B项,乙醇与水互溶,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项错误;
C项,用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固体,要先升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获得六水合氯化镁,然后通过干燥氯化氢气流加热得到MgCl2,故C项错误;
D项,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 有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X、 Y、 Z、 R、 Q, 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Z是组成叶绿素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都用电解法制Z、R单质
B. X和Y 的单质熔点: X
D. Y和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Y>Q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为前三周期的元素,第一周期只有2种元素,根据五种元素所占的的位置,可确定为X、Y为第二周期,Z、R、Q为第三周期,Z是组成叶绿素的金属元素,且为短周期则为Mg;R为Al;Q为P;X为C;Y为N;
【详解】A.Mg、Al为活泼金属,工业制取时都采用电解法制取,A正确;
B.C常温下为固体,氮气常温下为气体,C熔点高于氮气,B错误;
C.Mg、Al、N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Y>Z>R,C正确;
D.N、P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N>P,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Y>Q,D正确;
答案为B
【点睛】组成叶绿素的金属元素为Mg,要熟记基础知识和周期表的相关内容,为解决本题的关键。
6. 已知:,。常温下,向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与溶液的浓度相等
B. 点和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滴加溶液改为加水稀释,该图曲线不变
D. 升高温度,滴定过程中pH+pOH>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象看,初始时盐酸的pH=0,则盐酸的浓度为1mo/L,但无法判断NaOH溶液的浓度,故A错误;
B.B点溶液呈酸性,pH=4,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pOH=10,则c(OH-)=10-10mol/L;D点溶液呈碱性,pH=10,溶液中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由pH=10,则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mol/L,所以B、D两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B正确;
C.滴加NaOH溶液改为加水稀释,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最终只能接近10-7mol/L,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不可能大于7,与图象变化不符,故C错误;
D.常温下pOH+pH=14,升高温度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则pOH+pH<14,故D错误;
答案为B。
7. 利用锂电池“固定”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电化学装置放电时可将转化为和,充电时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只有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放电时,向电极方向移动
B. 该电池充电时,每转移的电子,理论上阳极产生
C. 该电池放电时,每转移电子,理论上有参加反应
D.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放电时,X极上Li失电子,则X为负极,Y为正极,正极上CO2得电子生成C和Li2CO3,反应式为:3CO2+4Li++4e-═C+2Li2CO3;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只有Li2CO3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CO2和O2,据此分析。
【详解】A.放电时,X极上Li失电子,则X为负极,Y为正极,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Li+向电极Y方向移动,故A错误;
B.该电池充电时,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只有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和,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Li2CO3-4e-=4Li++2CO2↑+O2↑可知,每转移0.4mol电子,理论上阳极产生0.2molCO2,题干中没有注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体积,故B错误;
C.放电时,正极上CO2得电子生成C和Li2CO3,即3CO2+4Li++4e-═C+2Li2CO3,则每转移4mol电子,理论上有3molCO2参加反应,故C正确;
D.该电池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只有Li2CO3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CO2和O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Li2CO3-4e-=4Li++2CO2↑+O2↑,故D错误;
答案为C。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8. 实验室可用溢流法连续制备无水四氯化锡(SnCl4)。SnCl4易挥发,极易发生水解,Cl2极易溶于SnCl4。制备原理与实验装置图如下:
Sn(s)+2Cl2(g)=SnCl4(l) ΔH=–511kJ∙mol-1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Sn
SnCl4
CuCl2
熔点/℃
232
-33
620
沸点/℃
2260
114
993
制备过程中,锡粒逐渐被消耗,须提拉橡胶塞及时向反应器中补加锡粒。当SnCl4液面升至侧口高度时,液态产物经侧管流入接收瓶。回答下列问题:
(1)a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
(4)E中冷却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尾气处理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6)锡粒中含铜杂质致E中产生CuCl2,但不影响F中产品的纯度,原因是________。
(7)SnCl4粗品中含有Cl2,精制时加入少许锡屑后蒸馏可得纯净的SnCl4。蒸馏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接收器 D.冷凝管 E.吸滤瓶
【答案】 ①. 平衡压强,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流下 ②.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③. 使氯气充分干燥 ④. 避免四氯化锡气化而损失,导致产率下降 ⑤. 乙 ⑥. CuCl2熔点较高,不会随四氯化锡液体溢出 ⑦. E
【解析】
【分析】SnCl4极易水解,反应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进行,装置A:采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的方法制取Cl2,反应还生成MnCl2,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通过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洗去氯气中的氯化氢,SnCl4在空气中极易水解,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氯气,防止产生SnCl4水解;然后Cl2和锡的反应,制备SnCl4,冷水冷却,可将气态的SnCl4冷凝回流收集产物;反应时应先生成氯气,将氧气排出,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a管将分液漏斗液面上下连通,起到平衡压强,使浓盐酸能够顺利流下的作用;
(2)A中的反应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3)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用来干燥氯气。由信息可知,SnCl4极易发生水解,故D的作用是使氯气充分干燥;
(4)由信息可知,SnCl4易挥发,故E中冷却水的作用是避免四氯化锡气化而损失,导致产率下降;
(5)尾气处理时,选用的装置中不能使用水溶液,因为水蒸气进入E会使SnCl4发生水解,故不选甲、丙,应选乙;
(6)由表中数据可知,CuCl2熔点较高,不会随四氯化锡液体溢出,所以锡粒中含铜杂质致E中产生CuCl2,但不影响F中产品的纯度;
(7)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和接收器,不用吸滤瓶,故不选E。故答案为E。
9. 氨法溶浸氧化锌烟灰制取高纯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溶浸后氧化锌烟灰中锌、铜、镉、砷元素分别以、、、的形式存在。
回答下列问题:
中Zn的化合价为_______,“溶浸”中Z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_______。
“氧化除杂”中,转化为胶体吸附聚沉除去,溶液始终接近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
“电解”时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阳极区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其通入滴有KSCN的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气体是_______写化学式。电解后的电解液经补充_______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后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答案】 ①. ②. ③. 低于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④. 胶体 ⑤. 、Cd ⑥. 或 ⑦. ⑧. 或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 氧化锌烟灰加入氨水、氯化铵进行溶浸,溶浸后氧化锌烟灰中锌、铜、
、镉、砷元素分别以以、、、的形式存在,加入过氧化氢,转化为As2O5,胶体吸附聚沉除去,过滤后加入锌粉还原,可除去Cu、Cd等,滤液主要含有Zn(NH3)42+, 电解可生成高纯度锌,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中Zn的化合价为;依据流程图可知,“溶浸”中Z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时锌浸出率最高的原因为:低于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低于时,浸出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时,氨气逸出导致浸出反应速率下降;
“氧化除杂”中,转化为胶体吸附聚沉除去,溶液始终接近中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胶体;
故答案为:胶体;
依据流程图可知,“滤渣3”的主要成分为锌发生置换反应的产物,所以主要成分为:Cu、Cd;故答案为:Cu、Cd;
“电解”时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反应式为:或;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其通入滴有KSCN的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所以该气体是;依据反应的总方程式可得,电解后的电解液经补充或后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故答案为:或;;或。
10. 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
(1)工业上利用甲酸的能量关系转换图如图:
反应的焓变________。
(2)某科学小组研究不同压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测得不同压强下,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浓度如下表:
试验编号
反应压强
物质浓度
1
0.3
0.3
0.9
2
0.4
3
0.4
0.4
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平衡时,实验1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_(填“>”、“<”或“=”)实验3的逆反应速率。
②由实验1的数据可计算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
③________。
(3)经研究发现采用电还原法也可将转化为甲酸根,同时还能提高的转换效率。其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电解过程中向极移动
C.极发生还原反应并有气体逸出
D.电解过程中浓度逐渐减小
(4)甲酸用途之一是用于配制“缓冲溶液”,在这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蚀碱,溶液的变化不大,能保持溶液相对稳定。(已知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①现将等浓度甲酸与甲酸钠溶液混合,配成的缓冲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将少量强碱加入缓冲溶液中,变化不大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若用溶液配制为4的缓冲溶液,需加入________(答案保留一位小数)溶液。
【答案】 ①. +31.4 ②. < ③. 10 ④. 0.2 ⑤. AD ⑥. HCOOH+OH-=HCOO-+H2O ⑦. 642.9
【解析】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求出反应热;根据题中数据平衡时实验3的平衡浓度大于实验1的平衡浓度,判断反应速率大小;根据题中实验1数据,计算平衡常数K值;根据温度不变,K值不变计算实验2中的a;根据缓冲溶液的原理解释加入少量NaOH,酸碱中和,pH变化不大;根据缓冲溶液配制原理计算加入NaOH的体积。
【详解】(1)由图示可知①HCOOH(g)⇌CO (g)+H2O(g)△H=+72.6kJ/mol;②CO(g)+ O2(g)=CO2(g)△H=-283.0kJ/mol;③H2(g)+O2(g)=H2O(g)△H=-241.8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③可得HCOOH(g)⇌CO2(g)+H2(g)的焓变△H=(+72.6kJ/mol)+(-283.0kJ/mol)-(-241.8kJ/mol)=+31.4kJ/mol;答案为+31.4。
(2)①实验1、2、3均在恒温恒压下进行,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3平衡浓度比实验1大,则压强较大,反应速率较大,平衡时,实验1的正反应速率小于实验3的逆反应速率;答案为<。
②由△H=-31.4 kJ/mol可知,平衡常数K= ,代入实验1的数据即K==10;答案为10。
③反应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平衡常数K不变,则K=10,可知K===10,解得a=0.2;答案为0.2。
(3)A.Sn与电源负极相连,Sn极为阴极,C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HCOO-,电极反应为CO2+2e-+HCO3-=HCOO-+CO32-,故A正确;
B.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K+向阴极移动,即向Sn极移动,故B错误;
C.Pt极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H2O-4e-=4H++O2↑,有O2逸出,故C错误;
D.根据阴极电极反应CO2+2e-+HCO3-=HCOO-+CO32-可知,电解过程中HCO3-浓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
答案为AD。
(4)①将少量强碱加入HCOOH-HCOONa缓冲溶液中,HCOOH可与NaOH反应,导致pH变化不大,离子方程式为HCOOH+OH-=HCOO-+H2O;答案为:HCOOH+OH-=HCOO-+H2O。
②若用100mL2mol•L-1HCOOH溶液配制pH为4即c(H+)=10-4mol/L的缓冲溶液,则由HCOOHHCOO-+H+可知,Ka===1.8×10-4,得出c(HCOO-)=1.8c(HCOOH),原溶液中n(HCOOH)=0.2mol,设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为x,因为NaOH与HCOOH发生HCOOH+NaOH=HCOONa+H2O可知,n(NaOH)=n(HCOO-)=n(HCOOH)消耗,因在同一体系中,体积一样,由c(HCOO-)=1.8c(HCOOH)得出x=1.8(0.2-x),解得x=0.12857mol,则需加入0.2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V(NaOH)= = =0.6429L=642.9mL;答案为642.9。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 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Z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Zn和Cu组成。第一电离能I1(Zn)________I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nF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ZnF2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ZnCO3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C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Zn晶体中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cm,高为c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Zn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 ①. [Ar]3d104s2(或1s22s22p63s23p63d104s2) ②. 大于 ③. Zn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电子 ④. 离子键 ⑤. ZnF2为离子化合物,ZnCl2、ZnBr2、ZnI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 ⑥. 平面三角形 ⑦. sp2 ⑧. 六方最密堆积(A3型) ⑨.
【解析】
【分析】本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综合题,需要熟练掌握这一部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一般来说,题目都是一个一个小题独立出现的,只要按照顺序进行判断计算就可以了。
【详解】(1)Zn是第30号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
(2)Zn的第一电离能应该高于Cu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Zn的核外电子排布已经达到了每个能级都是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失电子比较困难。同时也可以考虑到Zn最外层上是一对电子,而Cu的最外层是一个电子,Zn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还要拆开电子对,额外吸收能量。
(3)根据氟化锌的熔点可以判断其为离子化合物,所以一定存在离子键。作为离子化合物,氟化锌在有机溶剂中应该不溶,而氯化锌、溴化锌和碘化锌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的极性较小,能够溶于乙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4)碳酸锌中阴离子为CO3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其中心原子C的价电子对为3+(4-3×2+2)/2=3对,所以空间构型为正三角形,中心C为sp2杂化。
(5)由图示,堆积方式为六方最紧密堆积。为了计算的方便,选取该六棱柱结构进行计算。六棱柱顶点的原子是6个六棱柱共用的,面心是两个六棱柱共用,所以该六棱柱中的锌原子为12×+2×+3=6个,所以该结构的质量为6×65/NA g。该六棱柱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边长为a cm,底面的面积为6个边长为acm的正三角形面积之和,根据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该底面的面积为6× cm2,高为c cm,所以体积为6× cm3。所以密度为:g·cm-3。
【点睛】本题是比较常规的结构综合习题,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多数习题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指出的是最后一步的计算,可以选择其中的晶胞,即一个平行六面体作为计算的单元,直接重复课上讲解的密度计算过程即可。本题的解析中选择了比较特殊的解题方法,选择六棱柱作为计算单元,注意六棱柱并不是该晶体的晶胞(晶胞一定是平行六面体),但是作为一个计算密度的单元还是可以的。
12. 以芳香烃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某药物:
已知:(或可以是烃基或原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名称是_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②和③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遇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既能水解,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化物只有一种。
(6)根据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由2-丙醇和乙醇为主要有机原料合成的路线流程图________。
【答案】 ①. 苯乙烯 ②. 溴原子 ③. 取代反应 ④. 氧化反应 ⑤. +H2O ⑥. C8H10O ⑦. ⑧.
【解析】
【分析】由A的分子式C8H8、B的结构简式可知,A为,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对比B、D的结构,结合反应条件,可知②是B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生成C,③是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故C为,D的结构简式为,④发生已知中加成、水解生成E为,⑤是E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为,⑥是F发生醇的消去反应生成G,G的结构简式为,(6)由2-丙醇氧化生成丙酮,丙酮与HCN/H+作用生成,然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最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据此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A的化学名称是苯乙烯,B的结构简式,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答案为苯乙烯,溴原子。
(2)反应②是由B转化为C,结构中溴原子被羟基替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由C转化为D,结构中羟基转化为羰基,属于氧化反应;答案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3)反应⑥是由F在浓H2SO4、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G,分子内脱去1分子水形成碳碳双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答案为+H2O。
(4)C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8H10O;答案为C8H10O。
(5)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①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②既能水解,也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还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③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存在对称结构,共有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答案为。
(6)由2-丙醇氧化生成丙酮,丙酮与HCN/H+作用生成,然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最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答案为 。
2023届河南省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阿拉善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内蒙古阿拉善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拉萨市2021届高三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市2021届高三二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选考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