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3506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3506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习题
展开1“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
解析“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答案D
2亚里士多德曾被柏拉图称作“小驹”,主要是因为他( )
A.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B.敬重老师但不盲从
C.对哲学问题兴趣极大
D.完全否定老师的观点
解析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经常与柏拉图就哲学问题展开辩论,因此柏拉图称他为“小驹”。
答案B
3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实质是( )
A.理性主义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D.人文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思想的起源。题干中柏拉图肯定了“人”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肯定了“自己”,这些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
答案D
4有人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太阳下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一席之地。这些问题包括( )
①哲学问题 ②生物学问题 ③伦理学问题 ④经济学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不包括经济学。
答案A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他在理想国中把公民分为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
材料二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亚里士多德
请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主张和政治主张的不同。
参考答案哲学: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政治:柏拉图认为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以法治国;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法治优于人治。
能力提升
1“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的( )
A.理念论B.三段论
C.形而上学D.中庸思想
解析理念论是柏拉图的观点;形而上学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中庸思想是秉持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不甘于堕落的价值观;三段论是传统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与材料内容相吻合,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2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运动太多或太少,同样损伤体力;饮食过多或过少,同样损伤健康;唯有适度饮食与运动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这反映了他( )
A.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中庸之道的观点
C.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解析材料“运动太多或太少……饮食过多或过少……唯有适度……”说明亚里士多德强调适度原则即中庸之道的观点,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B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他没有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
B.他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
C.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材料中可知亚里士多德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案A
4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
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温和的民主派
D.激进的民主派
解析“中庸”反对的就是过度和不及,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带有“激进”,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5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大)德也。”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
A.普罗泰格拉B.亚里士多德
C.韩非子D.墨子
解析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创立了伦理学,B项符合题意。普罗泰格拉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社会道德,排除A项;韩非子属于法家,法家强调严刑峻法,不重视道德教化,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墨子的主张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都是从大量收集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把它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研究之中。
请完成:
(1)材料一所反映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
(2)材料二为什么认为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
(3)材料二中“这种思维方式”具体是指哪种方式?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大量收集材料”等信息,从材料收集、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实质考查逻辑学的作用和地位,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中的“思维方式”应依据材料中“自始至终贯穿在他的研究之中”进行判断,“举例”应注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等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1)注重对材料的收集;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注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理;注重进行科学分类。
(2)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科学,是各门科学建立的基础。
(3)具体方式: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推理。举例:大前提——所有学生都应该遵守校规;小前提——小王是在校学生;结论——小王应该遵守校规。
7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即可;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的思想。第(1)问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树立社会秩序”“中道”等加以概括。第(2)问要联系所学知识,选择一人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其治国思想,对影响的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注意语言的精练。
参考答案(1)相同:中庸之道(或适度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秩序。
(2)孔子:从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从目的来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从影响来看,其思想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正统思想)。亚里士多德:从时代背景来看,雅典民主制的衰落;从目的来看,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从影响来看,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
孔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亚里士多德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美德乃是牵涉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后测评,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宣称,亚里士多德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