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1)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C.湿手烘干 D.冰雪消融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C.人的正常体温为39℃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别为80dB-90dB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B.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白霜D.白霜的形成过程向周围放热5.根据如图表格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物质铝固态氢酒精水银熔点/℃660-259-117-39 A.660℃的铝只可能是固液共存态B.-260℃的氢是液态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6.以下与温度有关的生活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42℃ D.泰州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7.以下是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33℃C.冰箱保鲜室的温度约为-5℃ D.无论怎样降温,也只能非常接近-273℃8.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B.湿衣服晾干了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计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雪是空气中的水凝固形成的10.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11.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12.如图中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A. B.C. D.13.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14.相信你经历过:①刚买的新鲜蔬菜没得及时吃,就会用保鲜膜包起来或者放入冰箱冷藏起来,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来减慢蒸发的,后者是通过_________来减慢蒸发的。②年终时节,会买来许多牛肉烘干,方便储藏,已备来时之需,这样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_________蒸发的(填“加快”或“减慢”)。15.如图所示,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熔化为糖浆后,将山楂放入锅中蘸上糖浆,等待山楂上的糖浆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16.如图所示,常用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17.为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小丽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是否有关。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持不变。实验用到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法。18.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 B.35~42℃° C.-20~50℃ D.0~50℃(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_____;(2)若要来测量南京气温应选___________;(3)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19.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方案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方案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_(方案一/方案二)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20.如图所示,在东北严寒的冬季将一杯水高高抛起便可形成一幅奇妙的泼水成“雪”景象。泼水成“雪”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21.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渠道饮水,因为地下温度___________、空气流通速度___________,从而大大减少了运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人工降雨时会向空中撒下干冰,在这里干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22.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23.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D3.A4.C5.C6.C7.D8.A9.B10.B11.D12.A13.D14.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降低液体温度 加快 15.放出 凝固 16.2917.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控制变量法 18.A C 热胀冷缩 36.6 19.方案一 熔化 凝华 放 20.凝固 放出 21.低 慢/小 升华 22.降低23.热胀冷缩 C -2°C 88°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