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_____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_____效应。(2)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_______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3)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被排放到环境中。
3.不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探索应用】 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
提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如下表所示: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探索应用】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提示: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基础考点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研析考题】例题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解析】(1)选C,(2)选A。第(1)题,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
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关联知识】关联1 环境问题的产生
关联2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1.环境污染问题: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4.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关联3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知识拓展】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是全球性和局域性,如下图所示:
【对点训练】 (2020·天津滨海新区模拟)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下图是树池篦子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对于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扬尘增加 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 D.土壤盐碱化2.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 ) 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 ②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 ③阻止其他植物生长 ④减少水污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1选A,2选A。第1题,北方城市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树穴裸露容易使扬尘增加;树穴裸露不会引起生态破坏;北方城市降水少,酸雨少;树穴是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第2题,树池篦子可以有效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减少行人踩踏的影响,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①②正确。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留有空隙,不会阻止其他植物生长;树穴铺设树池篦子不能减少水污染,③④错误。
【加固训练】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3.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第2题,“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第3题,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新动向·新情境·新预测
【命题新素材】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是中国的第五大湖,水域辽阔,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平均水深为5.7m。呼伦湖的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来自发源于蒙古国东部的克鲁伦河以及连接贝尔湖和呼伦湖的乌尔逊河。呼伦湖地处半干旱区高纬度带,多年平均气温为-0.24℃,年均降水量为228.6mm,科技人员对呼伦湖周围环境的实际勘察主要集中在6~9月,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3个取样点作为呼伦湖常年水质观测点(图1),并测得其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图2)。
【关键词句】“草原明珠”、 水质观测点、总氮、总磷【命题导向】呼伦湖总氮(TN)的空间分布特点、成因,呼伦湖总氮和总磷在每年7、8月份数值最大的原因。
【高考新命题】【命题示例】(1)说明呼伦湖总氮(TN)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2)实际观测发现总氮(TN)和总磷(TP)在每年7、8月份数值最大,分析其原因。
给材料 我命题——学以致用【我的命题】(3)(选择题或综合题) 答案:(1)特点:湖边及入湖河口处浓度高于湖心区。原因:湖边和河口污染物来源多;湖泊狭长,入湖径流量小,水循环慢。(2)湖周围以放牧为主,牛羊产生大量的粪便;7、8月份降雨较频繁,粪便会随地表径流入湖;呼伦湖属于浅水湖泊,7、8月份湖泊水体的水动力条件活跃,水体温度较高,有利于湖底底泥营养物质的释放。(3) 。
【命题母材料】1.绿色污染
绿色污染可理解为某种入侵生物大量繁殖,损害了土著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的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毁坏的现象。引起绿色污染的植物都是外来物种,它们通过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进入到污染发生区,经过一段潜伏期后,突然暴发出来,给人类带来巨大麻烦。由于绿色污染带来的损害之大,又难以治理,犹如一场战祸,故我们常常把引起绿色污染的外来植物称作“入侵植物”。绿色污染给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和生活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发生绿色污染的植物生存繁殖能力强,传播范围广。绿色污染发生前存在潜伏期,发生后难以控制和治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消费品,废弃物,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大气污染,消耗资源,臭氧层,需求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环境问题,水资源,水土流失,自然资源,2生态破坏,3自然资源枯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环境问题,水资源,水土流失,自然资源,2生态破坏,3自然资源枯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