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环境与发展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鲁教版
展开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指全球普遍存在的或者带来全球性影响的_________、环境污染和_________等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主要特点:(1)已经从区域性、小规模向_______、大规模发展;(2)从肉眼所见的烟雾弥漫、河水变浊等宏观危害向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毒化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等_____危害发展;(3)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_________发展;(4)环境问题已对人类___________构成严重威胁。
【探索应用】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严重?提示: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探索应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经济增长吗?提示:不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方面。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1.主要途径:包括技术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径等。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条件:_________和公众参与。
【探索应用】 近几年来,江苏某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既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取得生态效益,成为“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目前,烟气脱硫系统在该公司投入商业化运行,系统脱硫率大于90%,同时,脱硫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脱硫石膏也是一种再生原材料,纯度高可广泛用于石膏板、水泥缓凝剂的生产。电力生产产生的大量粉煤灰,也成为制造砖瓦和水泥的原料。该电厂清洁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该发电有限公司是如何在发电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的?
提示:该发电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进入到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排放量减到最小。
基础考点1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研析考题】例题 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解析】(1)选C,(2)选A。第(1)题,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二
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关联知识】关联1 环境问题的产生
关联2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4.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关联3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知识拓展】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是全球性和局域性,如下图所示:
【对点训练】 (2020·天津滨海新区模拟)树穴是在行道树树脚特意留出的供树根呼吸,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近年来,园林部门一直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栽植植物、覆盖树皮、铺设硬质透水板(树池篦子)等,解决树穴带来的环境问题。下图是树池篦子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对于北方城市来说,树穴裸露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扬尘增加 B.生态破坏 C.酸雨多发 D.土壤盐碱化2.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可以( ) ①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 ②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 ③阻止其他植物生长 ④减少水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1选A,2选A。第1题,北方城市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树穴裸露容易使扬尘增加;树穴裸露不会引起生态破坏;北方城市降水少,酸雨少;树穴是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第2题,树池篦子可以有效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减少行人踩踏的影响,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①②正确。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留有空隙,不会阻止其他植物生长;树穴铺设树池篦子不能减少水污染,③④错误。
【加固训练】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2.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3.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 )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第2题,“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第3题,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基础考点2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析考题】例1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传统的打坝淤地,既能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也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故A、B、D项是两者都具有的功能;而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耕地,而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项正确。第(2)题,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 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都不属于生产条件的改善,A、C可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而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成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第(3)题,“治沟”治理的是沟谷。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
例2 循环经济 (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该流程图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处理的是厨余垃圾,因此厨余垃圾是原料。第(2)题,从厨余垃圾流程图的处理流程看,厨余垃圾是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生产工业油脂,并产生部分废渣和杂物。废渣是生产沼气后产生的;工业油脂是提取生物油脂的产品;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生产有机渣,生产沼气,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废渣;有机渣是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
【关联知识】关联1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消除贫困:
关联2 循环经济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2.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关联3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现以下图为例,展示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方法:
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①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②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③④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⑤是沼气生产的原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
3.增添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1)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2)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3)社会上,安排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知识拓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对点训练】 (2020·青岛模拟)下图示意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网络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贝壳 B.桔皮C.温度计 D.橡胶篮球2.符合该回收网络模式特点的说法是( ) ①居民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 ②上游企业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③下游企业负责包装 产品的生产 ④成立以废品回收为主体的合作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1选D,2选D。第1题,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而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橡胶篮球的橡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属于可回收垃圾;温度计因为包含水银属于有害垃圾;桔皮是厨余垃圾;贝壳不可回收。第2题,结合图可知,政府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大部分包装废弃物都是可回收的,所以主要是合作社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故①②项错误;结合图及相关知识可知,③④项说法正确。
【加固训练】 (2020·南昌模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垃圾适合填埋的是( )A.废旧金属 B.废旧电池 C.建筑余土 D.厨房垃圾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的是( ) A.弃耕地 B.弃矿坑 C.山谷 D.山顶
(3)建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表现为防止( )①病虫害 ②盐碱化 ③肥力下降 ④水土流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废旧金属可回收重复利用;废旧电池污染较大,不适合填埋;建筑余土适合填埋;厨房垃圾可堆肥生产有机肥。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弃矿坑可利用垃圾回填,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弃耕地离人类居住地较近,且地形较平坦,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山谷为集水区域,易造成水污染,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山顶海拔较高,运输不便,且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第(3)题,建阳光堆肥房集中处理垃圾可防止病虫害,能通过堆肥可防止肥力下降,①③正确;对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综合考点3 运用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研析考题】例题 可持续发展措施 (2019·天津高考)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解析】(1)选C,(2)选 A。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可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随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最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延伸。第(2)题,该特色小镇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他三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联原理】关联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对点训练】 (2020·济南模拟)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温度为23~30℃、盐度为10~20‰、pH为7.5~8.5的弱碱性水中生活较好。甘肃景泰县由于靠近河流,常年大水漫灌,土地盐碱化严重,县内部分耕地因高度盐碱化弃耕。近年来,景泰县因地制宜提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发展模式,在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同时,虾池附近的耕地也得到了恢复,实现了部分盐碱地“变害为宝、变废为宝”(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甘肃景泰“挖塘降水”,能够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决于( )A.劳动力丰富B.适宜的水质C.全年热量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
2.“抬田造地”后,虾池附近的耕地发生了变化是因为( )A.蒸发量减少B.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位下降D.土壤肥力增加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从材料信息可知,南美白对虾适宜在7.5~8.5的弱碱性水中生长,甘肃景泰土壤盐碱化严重,县内部分耕地因高度盐碱化弃耕,经过挖塘降水,抬田造地,形成池塘和台地。池塘能够成功养殖白对虾,主要取决于有适宜白对虾生长的弱碱性水质;而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不是成功养殖白对虾的主要因素;甘肃位于温带地区,仅仅夏季热量丰富。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抬田造地”后,虾池附近的耕地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土地抬高,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表蒸发量减少,土壤中的盐分随着灌溉水流下移,地表盐分含量减少,土地盐碱化程度下降。而当地的蒸发量、降水量、土壤肥力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新动向·新情境·新预测
【命题新素材】 甘肃金昌, 缘矿兴企、因企设市。长期以来,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化工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其中的典范。下图示意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
【关键词句】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命题导向】金昌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高考新命题】【命题示例】(1)指出金昌发展循环经济之前,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金昌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效益。给材料 我命题——学以致用【我的命题】(3)(选择题或综合题)
答案:(1)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对资源高度依赖,抗风险能力较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2)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增加收入。(3) 。
【命题母材料】1.绿色发展(1)绿色发展的含义: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2)绿色发展的意义: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思路、方向和着力点;节约资源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2.绿色消费(1)绿色消费的概念: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2)绿色消费的含义。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单元环境与发展第3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九单元环境与发展第3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鲁教版,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地区尺度由小到大,基本原则,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2生态破坏问题,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3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第3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大气温室,紫外线,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