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7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导学思练,地面喀斯特,石钟乳,风蚀地貌,风蚀垄,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风积地貌,纵向沙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常见的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1)分类:喀斯特地貌分为___________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_____、峰丛、_____、孤峰等。(3)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_____、地下河及溶洞中的_______、石笋、石柱等。
    【探索应用】简要描述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提示:河流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1.岩浆岩:(1)形成过程: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_________而成。(2)常见的岩浆岩:_______和_______。2.沉积岩:(1)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碎屑物,碎屑物被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下来,经过_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2)常见的沉积岩:_______、砂岩和页岩。
    3.变质岩:(1)形成过程: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___________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2)常见的变质岩:_______、板岩、片麻岩。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类型: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2)地质作用:a_________ b+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3)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景观;③实现了_________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图表应用】在下面示意图中添加箭头,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基础考点1 河流地貌【研析考题】例1 河流侵蚀地貌的分布及影响(2020·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2)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第(1)题,读材料 “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出露的岩层中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作用岩石风化侵蚀破碎,矿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随后河流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逐渐累积而形成沙金。
    答案:(1)金矿石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2)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例2 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解析】(1)选C,(2)选B,(3)选B。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洪积扇主要形成于山口,是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说明河流沟谷较多,山口密集,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东麓河流较多,故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结合堆积物的沉积特点,粗大的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沉积物的分布与水量大小、水流速度有关。图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地势起伏较大,河流短小,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故沉积物以砾石为主;而甲地洪积扇上游地形以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弱,且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容易在中上游沉积,故山口处沉积物以泥沙为主。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贺兰
    山东麓南部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说明土壤是影响耕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即以砾石为主,土层浅薄,不适合耕种,而边缘地区泥沙颗粒较小,土层深厚,适合耕种。
    【关联知识】关联1 冲积平原的形成冲积平原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分布、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关联2 河谷的演变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图所示:
    关联3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处为凹岸。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形成机制。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3)凹岸、凸岸的应用。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可以淘金等;凹岸处河水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
    【知识归纳】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对点训练】  (2020·山东联考)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如图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洪积扇B.冲积岛C.江心洲D.河漫滩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A.长江干流北移B.南支不断淤塞C.北支河槽发育D.南支径流量大
    【解析】1选D,2选D。第1题,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第2题,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
      (2020·烟台模拟)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因其形状恰似牛轭,故被称为牛轭湖。尺八湖(又称老江河)原系长江荆江河段,属典型的牛轭湖,位于湖北省监利县,沿河进出水口共20余个,承雨面积138平方千米。下图为尺八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牛轭湖最易形成于下列何种地形(  )A.平原B.盆地C.丘陵D.山地4.尺八湖与长江隔断后并没有干涸,其主要原因有(  )①汛期长江地下径流补给②周边工农业用水量需求少③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多④气候湿润,蒸发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与长江隔断后,尺八湖水环境发生的变化可能有(  )A.水深逐渐变大B.泥沙淤积加重C.水质逐渐变好D.湿地面积增加
    【解析】3选A,4选C,5选B。第3题,牛轭湖的形成主要是河流水流离心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向一侧偏移,导致一侧河岸易被侵蚀,另一侧河岸受流水作用弱,导致泥沙堆积,随着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故主要发生于地势平坦地区。第4题,尺八湖作为湖泊水体,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汛期河水水位及地下水位高,河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尺八湖,①正确。长江荆江段人口稠密,工农业需水量大,②错误。该地地处南方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③正确。该地气候湿润,但纬度较低,蒸发相对旺盛,④错误。第5题,
    与长江隔断之后,尺八湖无法与长江进行地表水体交换,加上该地蒸发较大,水深将逐渐变浅。尺八湖无外流河流,无法通过径流进行排沙,泥沙淤积将逐渐加重。水体量减少,再加上泥沙淤积,导致水质将逐渐变差,湿地面积将逐渐减少。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群分布图,自北至南, 太行山前平原较大冲洪积扇群有:北京—永定河扇区(Ⅰ)、保定—石家庄—滹沱河扇区(Ⅱ)、邢台—沙河扇区(Ⅲ)、邯郸—安阳—滏漳河扇区(Ⅳ) 和新乡—大沙河扇区(Ⅴ)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  )A.太行山为南北走向B.大部分为黄河流域C.地形以平原为主D.地势北高南低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永定河扇区面积逐年加大B.颗粒由扇顶至扇缘逐渐变细C.滹沱河流量小于沙河D.扇区比冲积平原的土壤更易盐碱化
    【解析】6.选C,7.选B。第6题,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华北平原地区大部分并非为黄河流域,而是海河流域。该地以华北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受太行山的影响,该区域内地势应为西高东低。第7题,据图无法判断永定河扇区面积是否逐年加大。由于流水速度的差异,山麓冲积扇搬运能力由山麓向扇缘减弱,因此泥沙颗粒由山麓向扇缘逐渐变细。滹沱河冲积扇面积大于沙河,可推测滹沱河的流量和搬运能力均大于沙河。山区土壤肥沃,且地势相对平原更高,存在一定的坡度,因此其土壤盐碱化与冲积平原相比相对较轻。
     【加固训练】   (2020·攀枝花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貌剖面。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A.该地貌属于侵蚀地貌B.扇形地上部沉积物颗粒较小C.扇缘带适合种植水稻D.扇形地下部地表径流变小2.该扇形地下部和扇缘带基本无砾石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植被覆盖较差   B.大气降水较少C.河流流程较长D.地表坡度较陡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由扇形地上部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应逐渐变小。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冲积扇上有绿洲分布,因此该冲积扇应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当地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水稻。由冲积扇顶部到扇缘,地下水水位变浅,说明水在流动过程中下渗明显,因此扇形地下部地表径流变小。第2题,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流水的搬运能力与水流速度呈正相关,因此流水沉积具有严格的分选,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从大逐渐变小。因此河流较长,被挟带至冲积扇处的物质粒径小。
    基础考点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其示意图的判读【研析考题】例题 三大类岩石(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如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具有层理构造,说明其是沉积岩,岩石周边较为陡峭,垂直裂隙发育,粤北地区降水量多,最终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该地貌景观。第(2)题,沉积岩形成的环境为地势较低的地区,且层层覆盖,而现在该地区地势较高,说明发生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岩层出露地表。
    【关联知识】关联1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关联2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方法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根据箭头指向。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作用,是内力作用。
    【对点训练】  节理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广泛发育的一种裂纹或裂缝。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的江郎山主要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由于节理发育而形成雄伟奇特的“三爿石”景观,图1为“江郎山外景照”,图2为“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构成江郎山山体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2.“三爿石”的形成过程先后顺序是(  )A.节理发育—地壳抬升—风力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节理发育C.地壳抬升—节理发育—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节理发育—地壳抬升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题干中“红色砂砾岩”信息可知,该山体的岩石为沉积岩。图2中甲、乙、丙、丁依次为岩浆、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第2题,该地地处气候湿润的浙江省,以流水侵蚀为主;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地壳抬升和节理发育之后。
       “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图1)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4.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解析】3选A,4选B。第3题,由图2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由①变为甲,则①为沉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过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则乙为变质岩。③表示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化。由材料可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第4题,玄武岩面多气孔具有透气性,但并不能通风;质地松软,易于开凿可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坡度大,利于排水不是主要因素;层理清晰是沉积岩的特征。
     【加固训练】   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 m,海拔53.6 m,为花岗岩山体。山不高,有二峰。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图1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BB.CC.DD.E2.图1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材料可知,组成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为侵入岩,图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E为喷出岩。第2题,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接着地壳上升形成山体,然后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貌。
    综合考点3 冲淤平衡原理的应用【研析考题】例1 冲淤平衡的原理分析(2019·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2)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库前河流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平原,据此判断山前平原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构造运动会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难以形成平原;冰川作用主要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平原(呈波状)等,与山前平原形态不符;风力的作用一般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诸如沙丘之类的。第(2)题,从材料可知,出现断流是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且出现了多年断流。该区域为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断流后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平原沙滩裸露,易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洼地。
    例2 应用冲淤平衡的原理分析贝壳堤的形成(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解析】第(1)题,4-6月水位不断上升,深度不断增大。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7月之前的河流补给主要是冬季的积雪融水,造成水位上升;积雪融水含沙量小,河流下切侵蚀,造成河床变深,深度增大。第(2)题,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暴雨造成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大;当降雨较少的时间段,流速下降,造成泥沙堆积。
    答案:(1)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备选例题】  (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
    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口线经多次位置的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
    【关联知识】关联1 抓原理——冲淤平衡原理(1)冲淤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淤积;反之冲刷。由于流域来水来沙条件经常变化,河床处于不断冲淤的过程之中,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关联2 析应用——冲淤平衡原理的应用(1)应用:冲淤平衡原理可用于分析河床、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形态的变化,河道的演变,海岸线的变化等。(2)河流不同部位的冲淤表现。 ①河床演变:河道输沙不平衡是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冲淤作用导致流程方向上河床高程的变化称纵向变形,影响河床的深浅;与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变形,则称横向变形,影响河床的宽度变化及河流在平面上的摆动。溯源侵蚀使河床变长,下蚀使河床变深,侧蚀河床变宽;堆积使河床变浅,河床变窄。
    ②河口河床: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同时也引起了海岸线进退变化。③河口海底:汛期,流水作用强时,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积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蚀为主。
    【对点训练】  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1988-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A.1989年B.1991年C.2000年D.2013年2.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  )A.流速增快B.输沙量增大C.结冰期延长D.径流量变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B.上游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读图可知,1991年左岸与右岸均为正值,数值最大,说明以侵蚀为主,河流两岸均受侵蚀,说明河道变宽。第2题,读图可知,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为主,径流量变小。流速增快,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应以侵蚀为主。结冰期长短与气温变化有关,与淤积和侵蚀关系不大。第3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由于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C.海水侵蚀作用强D.盐度低,水位高
    5.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外坡受侵蚀B.高度降低C.向外海推移D.体积增大6.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  )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洄游D.不利泄沙排洪
    【解析】4选C,5选A,6选B。第4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外侧为细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第5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第6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
     【加固训练】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图”,完成1、2题。
    1.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C.中游围湖造田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2.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解析】1选B,2选B。第1题,等深线是从水底到水面的高度值,一般而言,越靠近陆地,等深线的数值越小,离陆地越远,等深线数值越大。影响河底深度的因素就是泥沙的淤积程度,泥沙淤积越少,等深线数值越大。看图可知,5m等深线越来越靠近陆地(沙洲)部分,说明泥沙淤积越来越少,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可拦蓄泥沙,使下游泥沙淤积减少。第2题,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水量可以减轻咸潮影响。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3、4题。
    3.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4.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增大时,则以泥沙淤积为主,反之则以侵蚀为主。从图中可看出,1975-1978年,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大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泥沙淤积为主,而1978年以后,距起始点距离呈变小的趋势,故此时间段以侵蚀为主。第4题,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时间段内泥沙沉积作用持续减弱。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则黄河流量增加,输送泥沙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强;而且较短时间段流域降水不会有大的改变;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则输送泥沙的量减少,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含沙量增加,输
    送泥沙的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强;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则黄河流量增加,输送泥沙的量增加,泥沙沉积作用增强。
    新动向·新情境·新预测
    【命题新素材】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位于三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会部位,周围高山环绕。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示意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
    【关键词句】新构造运动、滩坝砂体【命题导向】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新命题】【命题示例】(1)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青海湖的演化过程。(2)在任一期滩坝的形成过程中,青海湖水位(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水位稳定D.反复升降给材料 我命题——学以致用【我的命题】(3)(选择题或综合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初期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盆),积水形成外流湖;后因东部隆起,外泄通道(倒淌河)堵塞,青海湖演变成了内流湖。(2)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母材料】  1.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指以山东省临沂市岱崮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
    相关课件

    地理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1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多媒体教学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泰姬陵大理岩,个园假山石灰岩,赵州桥砂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气孔流纹构造,侵入地壳上部,喷出地表,侵入型岩浆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自主检测,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作业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珊瑚石,玄武岩,大理岩,花岗岩,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鲁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