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展开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中考热点 分子的特性 、 原子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分别由有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板 书]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
[探究活动]
【实验2-2】 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
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味?
假设:
解释: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实验2-3】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观察:生成白烟。
问题: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假设:
解释:存在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白烟状的氯化铵。
讨论并完成课本35页下的表格
[板 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实验2-4】 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5】 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试液,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
解释: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2-6】由两位同学各拿两只医用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哪只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现象: 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
解释: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容易压缩。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不易压缩。
[讨论交流]
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静止停息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2.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液体难压缩呢?
[板 书]
分子具有的一些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提 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那么如果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何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案背景,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演示实验2-3,播放动画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分子有什么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