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327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327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327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练习题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节 国际合作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达标检测 试卷 0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
展开全书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森林植被恢复对当地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
A.下渗作用减弱
B.蒸腾作用增强
C.降水相对减少
D.地表径流增加
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主要体现了( )
①森林能促进雨水的下渗
②森林能促进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
③森林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增大
④森林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南京市某处路段的人工隧道示意图。该隧道是在开挖山体后建造的,并未采用传统山体基部掏空的方法。隧道长100米、高10米,两侧是相对高度为20米的小山丘,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降低噪声 D.涵养水源
4.修建城市道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隧道的主要原因是 ( )
A.防止落石 B.保护生态
C.方便通行 D.节约成本
西溪河属乌江水系,为六冲河左岸一级支流。为解决附近农村生活用电,1986年在西溪河上建设了小型水电站工程——西河水坝,西河水坝采用浆砌石筑坝,坝体高而薄。2013年西河水坝被爆破拆除,拆坝3年后,河道形态趋于稳定。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推测西河水坝被拆除的直接原因是( )
A.流量减小,发电能力减弱
B.坝体老化,出现安全隐患
C.修复生态,改善人居环境
D.库区岩溶发育,难以蓄水
6.西河水坝被拆除3年后,原坝址的上游河段( )
A.两岸侵蚀严重
B.河水变清
C.主河槽淤积
D.流速加快
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读我国各省区(除港澳台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生态足迹增长率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7.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省区
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
C.新疆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
D.全国生态足迹平均水平的变动是负向
8.下列关于山西生态足迹增长率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上升,能源资源储量丰富
B.生态足迹上升,植树造林,生态改善
C.生态足迹下降,开采矿产,破坏植被
D.生态足迹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包括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三种。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发)的雨水资源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读我国部分省(区、市)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10.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③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12.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风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到2025年,江苏将建成一个总装机容量超过2 000万千瓦时的“海上风电三峡”。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回答下题。
13.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发展的优势有( )
A.建设投资小,运营成本低
B.几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分布广泛
C.风能资源丰富,风向非常稳定
D.海洋空间广阔,节约土地资源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碳岩石,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下图为煤矸石堆积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题。
14.我国煤矸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产量大
B.我国煤矸石储量丰富
C.我国煤炭品位低,含碳多
D.我国众多小煤矿乱采滥挖
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城乡经济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读图回答下题。
15.垃圾处理方式中,相对于填埋、焚烧而言,堆肥的特点是 ( )
A.投资小
B.垃圾减量最彻底
C.环境效益高
D.技术要求低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某一年中到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1990—2015年每五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6.该期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表明( )
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17.利于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的可行措施是(深度解析)
A.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降低消费水平,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D.禁止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的海冰包围,秋冬季节多暴风雪。近50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海水侵蚀使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下题。
18.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对海岸的侵蚀加剧
B.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C.海平面上升,岛屿沿海低地被淹没
D.海冰消融,岛岸失去海冰的保护
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开启首次出征暨执行国家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2020年4月,“雪龙2”号返回国内。下图为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9.此次考察完成了泰山站的新能源微电网设备安装。这里的新能源是指( )
A.风能 B.核能
C.海洋能 D.地热能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题。
20.贵州工业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造成土地沙化
B.矿区道路铺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等造成生态退化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深度解析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酉阳、武隆和巫山12个典型村庄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酉阳和武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率普遍偏低。下面为巫山、酉阳和武隆位置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
(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材料中三地耕地撂荒情况严重的原因。(6分)
(2)说明材料中三地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6分)
(3)为缓解材料中三地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长江流域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大规模增殖放流,每年的捕捞量也不足10万吨,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15%。我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农业部关于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告》公布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下图示意长江流域范围。
(1)指出目前长江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6分)
(2)从渔业生产方面,推测国家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的地理背景。(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与委内瑞拉(下图)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稳步发展,目前我国是委内瑞拉第二大贸易伙伴。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年开采量居世界第五位。近年来,多家中资油气企业在委内瑞拉投资,并换回石油,委内瑞拉成了我国重要油气来源地。
(1)说明委内瑞拉吸引中资油气企业投资的优势条件。(4分)
(2)从运输与安全两方面,分析中资油气企业在委内瑞拉投资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6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深度解析
盐地碱蓬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盐碱地上,是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盐地碱蓬不仅是一种野草、一种美景,还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野菜。此外,它还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示意图。
(1)简述我国盐地碱蓬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甲地近年来盐地碱蓬生长范围扩大,试分析其原因。(4分)
(3)乙地盐地碱蓬大面积生长,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能有哪些?(4分)
答案全解全析
1.B | 2.B | 3.B | 4.A | 5.B | 6.D | 7.C | 8.D |
9.A | 10.A | 11.C | 12.B | 13.D | 14.A | 15.C | 16.B |
17.A | 18.D | 19.A | 20.C |
|
|
|
|
一、选择题
1.B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覆盖率提高,会使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蒸腾作用增强,降水相对增加,B正确。
2.B 该谚语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在下雨时,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截留雨水,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击,促进雨水的下渗,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减小。
3.B 净化空气和降低噪声一般是城市行道树的作用;涵养水源一般是河流中上游生态保持林的作用;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B对。
4.A 从图中可以看出,隧道位于背斜的顶部,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作用易被侵蚀,而山体的开挖促进了这种侵蚀的进程,易导致两侧的山体不稳定,岩石松动,影响交通安全,修建隧道可以保护城市道路,避免松动滑落的岩石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5.B 河流的流量减小,水库发电量减少,但依旧可以发电,所以不会是西河水坝被拆除的直接原因,A错;据材料可知,该水坝坝体高而薄,从建设到拆除,已经有27年的时间,水坝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故拆除,B正确;西河水坝具有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拆除反而不能改善人居环境,C错;库区是可以蓄水的,不然不能运营27年,D错。
6.D 根据拆坝前后上游河道断面形态可知,拆坝3年后,河道向两侧侵蚀减弱,下蚀作用增强,主河槽被侵蚀,则可推知流速加快,含沙量增大,河水并没有变清。综上分析可知,A、B、C错,D对。
7.C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中西部地区发达,我国东部省区整体人均GDP高于西部省区,A错;内蒙古人均GDP增长最快说明经济发展快,生态足迹增长率最大说明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大,环境有恶化可能,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同步,B错;新疆人均GDP增长率最低说明经济发展速度慢,生态足迹增长率大说明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大,处在最不利的发展状态中,C正确;读图可知,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生态足迹增长率都为正值,则全国生态足迹平均水平的变动是正向,D错。
8.D 山西生态足迹增长率小于0,说明生态足迹在下降,A、B错;开采矿产,破坏植被会使生态足迹上升,C错;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可能使生态足迹下降,D正确。
9.A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从图中可见,北京灰水足迹比重最大,污染最严重。
10.A 从图中可见绿水足迹比重海南远大于新疆,说明海南农业生产过程中蒸腾(发)的雨水资源量远大于新疆,这主要是因为海南年降水量大、气温高,①③对;海南耕地面积比新疆小,②错;新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农作物不可能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④错。
11.C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耗水量大,该地水资源短缺,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C正确;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流程复杂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B错误;“煤变油”消费市场广阔,D错。
12.B 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依赖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满足“煤变油”工程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13.D 相对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远离海岸,风电机组在恶劣的海洋环境影响下,螺栓等易损件失效增加,机械和电气系统故障率大幅上升,导致检修维护的频次加快,同时运行与维护需要特殊的设备和运输工具,导致建设及维护支出大大增加,A、B错;受海陆风等因素影响,风向不稳定,C错;相比陆地而言,海洋空间广阔,在海洋建设可节约土地资源,D正确。
14.A 由材料可知,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及洗选过程中产生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产量大,导致煤矸石的排放量大,A对;煤矸石是煤炭的伴生物,并非富集的矿物,B错;我国煤炭资源总体品位较高,C错;我国已经基本取缔了小煤矿,D错。
15.C 堆肥适合大多数的厨余垃圾,可以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达到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化,环境效益高;相比填埋和焚烧,堆肥的投资不一定小,垃圾减量不够彻底,技术要求高。故选C。
16.B 读图可知,1990—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逐渐提前。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不能表明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A错;1990—2015年,世界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B正确;技术发展导致资源利用种类增多,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延后,C错;1990—2015年,世界经济并没有下滑,D错。
17.A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A正确;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不能降低消费水平,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B错;以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来使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需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但不能禁止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D错。
规律总结
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符合一定排放标准的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不但强调清洁性,也强调经济性。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18.D 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小镇暴风频率增加和植被遭破坏,A、B错;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沿海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高度有限,材料提示该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而且预计到2025年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海平面上升,C错;随着全球变暖,包围基瓦利纳的厚厚海冰融化,岛岸失去海冰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D正确。
19.A 读图可知,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上,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因此风能资源丰富,A正确;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不是自然资源,南极大陆没有核能,B错;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上,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海洋能,C错;泰山站位于南极洲板块的内部,地壳活动稳定,地热能不丰富,D错。
20.C 贵州降水多,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不是土地沙化,A错;矿区道路铺设常用采矿的废料,可能加重水污染,但不是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B错;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多为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C正确;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不是生态退化,D错。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耕地破碎,各地块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难以实行机械化耕作;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低。(任答三点即可)
(2)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任答两点即可)
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大大降低。
(3)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治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解析 (1)根据材料进行分析,三地以丘陵山地为主,说明坡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耕作;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土壤肥力低;喀斯特地貌区耕地破碎,地块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机械化种植。(2)说明材料中三地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有利影响从植被恢复及其产生的影响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3)缓解材料中三地耕地撂荒现象的建议主要从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22.答案 (1)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多发;等等。
(2)长期不合理的过度捕捞,致使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或灭绝,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下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降低;等等。
解析 (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带来生物多样性减少;中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广,地势低平,支流多,排水不畅,加上围湖造田,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从文字材料可知,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如过度捕捞等,使长江流域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或灭绝,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下降;长江流域城市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力降低。
23.答案 (1)委内瑞拉石油资源储量和开采量丰富;可供开采的年限长;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2)两国相距遥远,油轮需要横渡大洋,时间长、风险大,运输成本高;两国(国民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社会文化差异大;受国际和委内瑞拉国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大。
解析 (1)据材料可知,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开采时间长,具有投资价值。另外,我国一直与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我国企业的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根据题意,从运输方面,中资油气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将委内瑞拉的石油运到我国,而石油从委内瑞拉运到我国需要横跨大洋,距离遥远,运输时间长、风险大,成本高;另外,国家间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政治环境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使国际石油投资与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
24.答案 (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
(2)甲地气候较为干旱,过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灌溉等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故碱蓬茂盛,生长范围扩大。
(3)保护海岸,减缓海浪侵蚀;改良盐碱地土壤(或降低土壤盐分);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平衡。
解析 (1)回答盐地碱蓬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分布不均和主要分布区位于我国北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等方面回答。(2)本题结合甲地的地理位置和盐地碱蓬的生长习性回答。甲地位于宁夏平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干旱,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灌溉等导致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故盐地碱蓬生长范围扩大。(3)本题考查盐地碱蓬的生态效益。乙地盐地碱蓬大面积生长,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能有保护海岸,减缓海浪侵蚀;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降低土壤盐分;利于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平衡。
解题方法
描述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通常以某一区域为背景,来呈现其分布状况,具体描述的角度有: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②极值区位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本册综合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二):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测评(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