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272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光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272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光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3272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光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光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光强化难点(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位置不重合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苹果的影子 B.茶杯的倒影C.水中筷子“变弯” D.海市蜃楼4.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墙壁上竖直放置了一块高1.2m的平面镜,小宇同学身高1.6m,当他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平面镜,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宇在走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逐渐变大B.小宇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C.镜中的像身高1.6m,相对于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镜中的像身高1.2m,相对于小宇同学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5.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镜花水月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有一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D.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7.近处的物体反射(发出)的光经眼睛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人看不清物体,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下列哪种镜来矫正(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三棱镜8.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9.阳春三月,渠水国家级湿地公园绿水青山,鸟语花香,鱼翔浅底,到处勃勃生机。如图我们看到的“鱼”其实是( )A.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C.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 D.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10.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成语涉及物理知识。如图所示,下列成语故事与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的是( )A.凿壁偷光 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 D.杯弓蛇影11.如图所示的有关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在银幕发生了镜面反射B.乙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C.丙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D.丁图中,彩虹成因与日环食的原理相同12.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A. B.C. D.13.随着我国疫情高峰过去,全球疫情走势及防止境外输入成为焦点,3月12日19时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一起,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下列有关说明正确的是( )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是因为光在显示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B.摄像头工作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C.若要使屏幕中的人像更大,人应靠近摄像头D.此时人与摄像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14.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集邮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1)(2) B.(2)(3) C.(1)(4) D.(2)(4)15.如下图所示是人坐在游泳池中在某一角度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发生了“错位”现象,下列成语中所描述的光学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的是( )A.凿壁偷光 B.杯弓蛇影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二、简答题16.中国古人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许多有用的经验。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人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请你依据所学光的反射知识进行解释。17.如图所示,有一个中空的平行玻璃砖,中空部分的形状犹如一个凸透镜。有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光束。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可画图辅助说明)。18.白天,当你看到较远处的建筑时, 是外墙壁较亮还是透明的窗户较亮?请你观察得出结论,并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此现象.19.综合作图与问答 水中的鱼为什么看上去比实际深度要浅?请配图说明.________答: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来自水中鱼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________(选填“靠近”、“远离”)法线进入人的眼中,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变浅的________像,而实际上鱼的位置较像要深一些.20.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确定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确定了是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21.毕业前期,方明所在班级拍摄毕业照是,摄影师看到两边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他及时进行了调整,顺利完成了拍照,请你说说摄影师是怎样进行调整的?22.想一想:坐在教室内从某一个角度看黑板,黑板有时会发生“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23.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栋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窗户是关着的.小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来.24.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为什么不允许打开驾驶室里的灯?25.让一束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观察光束在介质和空气中的径迹变化,得到光束在介质中的入射角i及其正弦值sini、折射角r及其正弦值sinr的值如下表所示。从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出:折射角总是_________入射角(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1.D【详解】A.岸边的树在水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带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故选D。2.C【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选C。3.A【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A.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遇到不透明的苹果时,会成苹果后面形成黑暗的区域,即影子,故A符合题意;B.光滑的桌面相当于平面镜,茶杯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为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出去,看到的筷子 “变弯”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详解】A.小宇在靠近平面镜时,大小不变,则镜中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是虚像,故B错误;CD.小宇身高1.6m,则镜中的像也1.6m,因为物体与镜中的像等大,且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物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也以相同的速度靠近,而不是远离平面镜,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C【详解】A.雨后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线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是一种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即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详解】A.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并不一定会聚到焦点或某点,而是指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偏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变收缩,故A错误;B.凸透镜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C.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会改变,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一点上,会聚光束经过凹透镜后可能发散,可能平行光射出,也可能会聚于一点。减慢会聚也是发散。故D错误;故选C。7.B【详解】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眼睛的会聚光线的能力弱,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就能看清物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详解】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符合题意;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无人机航拍时,距离地面较远,离地面的距离远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详解】在水边看到水里的鱼,是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A【详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猴子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成语中隐含的光学知识,体现了物理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11.B【详解】A.甲图中,观众能从多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图像,是由于光照在凹凸不平的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B.乙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太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B正确;C.丙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D.丁图中,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故选B。12.B【详解】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相反,物与像等大,故B正确。故选B。13.C【详解】A.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银幕上的图像,是因为显示器屏幕本身能发光,是光源,故A错误;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若要使屏幕中的人像更大,人应靠近摄像头,故C正确;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想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与摄像头的距离应该大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故D错误。故选C。14.D【详解】(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1)错误,不符合题意;(2)照相机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2)正确,符合题意;(3)幻灯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3)错误,不符合题意;(4)老花镜是凸透镜,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故(4)正确,符合题意。故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C【详解】A.人在游泳池中时,由于光的折射在某一角度观看时会产生“错位”现象,也就是照片中的“错位”现象,凿壁偷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与人体“错位”原因相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D.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人体“错位”原因不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迎着月光走时,由于月亮在人的正前方,月光通过积水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地面发生漫反射,所以较亮的地方是积水;背着月光走,由于月亮在人的背后,月光通过积水也发生镜面反射,但是反射光线无法进入人眼,地面发生漫反射,所以较暗的是积水。【详解】月光照到积水上发生镜面反射,地面上发生漫反射,由于人迎着月光时,积水镜面反射光线能够到达人眼,所以感觉发亮;人背着月光时,积水镜面反射光线一点也不能到达人眼,所以感觉暗的是积水。17.发散 可将此玻璃砖看成两个玻璃凹透镜A、B的组合,如答如图所示。平行光束通过两个凹透镜时,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散过程,因而出射光是发散的。 【解析】(1)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发散光束;(2)理由:可将此玻璃砖看成两个玻璃凹透镜A、B的组合,如图所示,平行光束通过两个凹透镜时,先后经历了两次发散过程,因而射出的光是发散的。18.外墙壁较亮,这是因为外墙壁粗糙,会发生漫反射,使人感觉发亮;窗户,要么光线直入,要么光线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很大的范围内看不到光线,看上去比较暗.【分析】我们看到的是亮还是暗,关键是反射的光线能否进入眼睛,进入眼睛的光线是强还是弱,当頝反射时,如果处在反射光线的位置,则更亮,但不在反射光线的范围内时,反而变暗了.【详解】看较远处的建筑时,墙壁较亮,因为墙壁不是十分光滑,表面是粗糙的,所以光线射到墙面上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而透明的窗户的玻璃表面,将会发生镜面反射,只有要特定的位置才能看到强光,大部分地方看不到此反射光线,所以窗户看起来较暗.19. 折射 远离 虚【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我们沿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时,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即像在鱼的上方,如图所示:20.如果把眼镜对着远处的电灯丝,光线通过眼镜射到光屏上,在光屏上能得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由于灯丝离凸透镜较远,从灯丝射到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这时灯丝像的位置即为焦点,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大约等于眼镜的焦距,因此,测量出眼镜到光屏的距离即可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解析】【详解】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有实焦点,能成实像;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没有实焦点,也不能成实像。利用它们的这些性质,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把它们对着太阳光或者远处的电灯丝,看它们能否把光线会聚,光线通过眼镜射到光屏上: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如果光屏上能得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测量出眼镜到光屏的距离即可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点睛】透镜距离光源足够远时,通过透镜折射前的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21.摄影师应该讲镜头离同学远一点,同时摄影师还应将暗箱的长度缩短些。【解析】照毕业照时发现有部分同学没有进入镜头,要想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要使所成的像清晰,则必须同时调节镜头缩小像距,所以应使镜头靠近胶片。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需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其次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22.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详解】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当从某一角度看黑板,这一角度的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强度大,看黑板时会很刺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可以采取的方案有: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黑板采用漫反射光材料等.【点睛】考查镜面反射,属于分析信息题,要求学生能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物理服务于社会.23.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上时,光在玻璃表明发生镜面反射,小明刚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当太阳光从开着的窗户照射进室内时,很少有光从里面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详解】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上时,光在玻璃表明发生镜面反射,小明刚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当太阳光从开着的窗户照射进室内时,很少有光从里面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24.车前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将车内物体成像,反射光照射到司机眼中,影响驾驶安全。【详解】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外光线较暗,若驾驶室开灯,车前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把驾驶室内的灯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使驾驶员看不清车前较暗的路况,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5.大于 1.50 【解析】【分析】比较实验数据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即可解答。【详解】由实验数据知道,当入射角i由10°增大到40°的过程中,对应折射角的度数,总大于入射角的度数,即光从某介质以不同角度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1.50。【点睛】本题考查光的是折射规律,通过简单计算找出规律,需要学生有分析数据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光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光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光综合与测试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