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三 明晰非选错因规范审答策略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策略三 明晰非选错因规范审答策略,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5-,-6-,-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非选择题的审答错因分析1.审题不清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作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审题时应充分考虑:①要充分重视试题所提供的背景资料,②全面细致挖掘该题的限制条件、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③要注重读题,切忌草率答题,要慢审题,快答题;④对试题中关键字、词作重要标记。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时间、原因、影响、根本、直接、肯定、否定、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
2.不会提炼有效信息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曲线、生产实践或题目给予的新信息中的条件。隐含条件是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在某些题目中有意增设一些无意义的条件,起迷惑作用。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要细心分析,找出无意义条件。
3.概念混淆教材中有很多组概念,它们在形式上、内涵上、过程上相似,只有从本质上把握、区分这些概念、原理及规律,透彻理解,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4.思维定势受思维定势影响,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去解题。不经逻辑推理,仅凭直觉经验,导致错解。
二、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题.(2015课标Ⅰ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 (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本题要抓住雌雄个体数目相等、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和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等关键词(题眼),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一道试题,如果我们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果我们连知识点都定位错误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每个小题都考查两三个知识点,一道大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
例题.(2016江苏单科,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答案: (1)蛋白质(2)N、P(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4)①③④(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本题的关键词是硫化物、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稻田呈方形、稻田害虫、稻田净化的主要原因等。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S元素是蛋白质中的标志元素,所以硫化物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稻田是水生态系统,呈方形,大多数害虫活动能力差,所以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稻田净化主要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稻田中有机物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
3.答案的寻找遵循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相关内容在课本上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词语、语句组合而成。如果考生具备这种“从课本原话和题干”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能力,那也就真正做到了“鱼渔皆授”的教学目标了。
例题.(2015课标Ⅱ卷,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 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细胞代谢 发育和功能 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高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本题答案几乎全部来自课本上的原话。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无论是在数学上、物理学上,还是生物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由几句话组成,一般包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结论)→原因→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原因→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
例题.(2015课标Ⅰ卷,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 (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NADPH([H])本题的答案整理采取的就是“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根据C组植物和D组植物光照时间的长短,推导出单位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对比A、B、C三组植物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的时间由长逐渐变短,推导出了答案。
5.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遗传题,特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提示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基因型)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
例题.(2015福建理综,28)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P 红眼黄体×黑眼黑体 F1 黑眼黄体 F2 黑眼黄体 红眼黄体 黑眼黑体 9 ∶ 3 ∶ 4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 (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6.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高考试题的答案多用与考察内容相关的课本或题目中的原话回答,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与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高考试题的答案多用与考察内容相关的课本或题目中的原话回答。答案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简洁”,同学们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增分策略疫苗课件,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切入点2疫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增分策略生物与科技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点3生物与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增分策略模式生物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切入点5模式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