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5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5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315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3.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3.2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 27 次下载
- 第三章问题研究 阿联酋“造山引雨”是否可行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优秀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课题】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 课型:新授课 | |||||||||||||||||||
主备: | 审核: | 时间: |
| |||||||||||||||||
知识目标: 1.综合思维:运用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差异。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认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 ||||||||||||||||||||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 | ||||||||||||||||||||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新课教学]: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并且明白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今天我们要将气压带和风带的周期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先看第一部分——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讲的内容,全球有几个气压带,分布是什么? 生: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师: 不同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不同。 总体而言,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这样解释可能不会让你们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很透切,下面我们看一下书上的案例。 案例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 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师: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因为亚马孙平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形成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下面我们来讲下一部分。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请同学们说出全球有几大风带,分布是什么? 生: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师: 我们现在以低纬信风为例,它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所以气温变化是怎样的?降水是多是少呢? 生: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 师:那么中纬西风呢? 生: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 教师总结: 一般说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案例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师: 西风带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又因为这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再加上暖流的影响,所以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巩固练习】 1.热带辐合带是南北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其位置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做南北移动。下列与图中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盛行风成因相似的是( C ) A.南亚的东北季风 2.有关下图所含地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 3.甲(39°N)、乙(38°N)两地均位于某大陆滨海平原地区,下表为两地7月多年平均天气数据。读表,以下判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B )
A. 甲地7月降水少导致温差小 4.下图为亚欧大陆两地的气候类型图,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洋流性质 5.近年来,印度频繁遭受重大旱灾影响。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季风偏弱所致,这种季风特指( C ) A. 东南季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西北季风 6.非洲草原上的猴面包树树干粗大,质地疏松便于储水,有些季节枝头光秃,靠脱叶减少水分蒸腾。猴面包树储水和脱叶期间,影响当地的气压带和风带可能分别是( A )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
| ||||||||||||||||||||
【板书设计】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
| ||||||||||||||||||||
【教学反思】
|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等奖教案,文件包含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讲义-讲义+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讲义-讲义+分层练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与自然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