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1.(2分)不能用来作为新冠病毒的消毒剂是( )
A.84消毒液B.漂粉精C.75%酒精D.明矾
2.(2分)第75号元素铼是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稀土元素。从信息中不能获取的是( )
A.质量数B.周期表中位置
C.质子数D.核外电子排布
3.(2分)因被氧化而使溴水褪色的是( )
A.苯B.二氧化硫
C.乙烯D.氢氧化钠溶液
4.(2分)铝锂合金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型材料,下列性质与其应用无关的是( )
A.导电性好B.密度小C.硬度大D.熔点比铝低
5.(2分)有关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肥都含铵根离子
B.NH4NO3是复合氮肥
C.自然固氮可产生尿素
D.自然界氮循环能产生铵盐
6.(2分)关于丙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式为:B.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C.与1,3﹣丁二烯是同系物D.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7.(2分)常温下三氧化硫以液态(SO3)3聚合存在,气化时以SO3存在。已知SO3分子结构是平面三角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液态变气态是物理变化
B.SO3属于弱电解质
C.SO3含有极性键
D.SO3是极性分子
8.(2分)在硫酸铜晶体(CuSO4•nH2O)结晶水含量测定的操作中,导致n值偏小的是( )
A.坩埚未干燥B.在空气中冷却
C.加热过程中晶体爆溅D.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9.(2分)下列实验中,所加固体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常温下小块铝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
B.少量碘片投入足量溴化钠中
C.小块硫磺投入足量二硫化碳中
D.小块铜片投入热乙醇溶液中
10.(2分)能用键能解释,且结论正确的是( )
A.熔点:金刚石>晶体硅B.分子稳定性:H2O>HF
C.溶解度:SO2>CO2D.状态:常温时Cl2是气态
11.(2分)某溶液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Ba2+、Na+、NH4+、H+、Cl﹣、I﹣、SO32﹣、SO42﹣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为无色。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NH4+B.肯定不含H+
C.肯定含有SO32﹣D.肯定不含Cl﹣
12.(2分)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对应离子X+、Y2﹣、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YB.还原性:Z﹣>Y2﹣
C.Z元素最高价为+7D.X与Y可形成X2Y2化合物
13.(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SSO2H2SO3
B.NH3NO2HNO3
C.Fe2O3FeFeCl3
D.AlNaAlO2Al(OH)3
14.(2分)港珠澳大桥桥体的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方法。有关其分析正确的是( )
A.越靠近海底的钢构件,腐蚀越严重
B.钢构件上镶嵌铝块,属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C.钢构件若腐蚀,正极反应式为:Fe﹣2e→Fe2+
D.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防止形成电解池
15.(2分)I2(s)+H2(g)⇌2HI(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热为E2﹣E1
C.加入催化剂,E1、E2都不变
D.若I2为气态,则该反应热大于E2﹣E1
16.(2分)盆栽鲜花施用S﹣诱抗素剂(结构如图)以保持鲜花盛开。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6O4
B.分子中的羟基能被氧化
C.能跟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
D.1m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产生0.5ml氢气
17.(2分)下列工业生产采取的措施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AB.BC.CD.D
18.(2分)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2N(g)﹣Q(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之比始终是v逆(M)=2v正(N)
B.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时,转化率均增大
C.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
D.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加快
19.(2分)室温时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制取乙酸丁酯
B.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分离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
20.(2分)常温时,同浓度的①V1mL CH3COOH溶液②V2mL NaOH溶液③V3mL CH3COONa溶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混合若pH>7,则V2>V1
B.当V2=V3时,溶液中离子总数 ③>②
C.将①稀释10倍,溶液中c(H+)•c(OH﹣)增大
D.③溶液中:c(H+)﹣c(OH﹣)=c(CH3COO﹣)﹣c(CH3COOH)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5分)NaNO2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俗称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完成下列填空:
(1)钠元素核外有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 。
(2)NaNO2晶体类型是 ;组成NaNO2的三种元素,其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工业上可用NaNO2从含I﹣的卤水中提取单质碘。流程如图。
(3)酸性条件下,含I﹣的卤水发生如下反应。补充完整方程式并配平。
NO2﹣+ I﹣+ → NO↑+ I2+
当有0.75ml I﹣参与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L。
(4)上述反应为什么不选用常见的氧化剂氯气,而选择价格并不便宜的NaNO2,可能原因是 。
从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提纯I2涉及到的方法可以是 。(选填编号)
a.萃取
b.升华
c.纸层析
d.过滤
(5)在富集碘元素过程中,还使用了NaHSO3溶液。该物质既能水解又能电离,设计实验验证其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
22.(15分)尿素和氨气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l)
完成下列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在恒定温度下,将NH3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2:1充入固定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经20min达到平衡,此时固体质量增加120g。用CO2表示20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3)合成尿素时不同温度下CO2转化率变化曲线如图。
该反应正方向为 热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a、b、c三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如何: (用Ka、Kb、Kc表示),理由为 。
在某温度时,将1.0ml・L﹣1氨水滴入10mL 1.0m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4)a、b、c、d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是 。
(5)氨水体积滴至 时(填“V1”或“V2”),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简述判断依据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是 。
23.(15分)物质G是升高白细胞的常见药物,合成G的路线如图。
已知:R﹣CHO+R′﹣CH2﹣CHO(﹣R、﹣R′代表烃基)
完成下列填空:
(1)①的反应条件是 ;②的反应方程式 。
(2)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 ;④的反应类型是 。
(3)⑤的反应试剂是 ;步骤④、⑤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
(4)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只有两种不同官能团;
②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设计以为原料合成的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为:XY……目标产物)
24.(15分)莫尔盐[(NH4)2Fe(SO4)2・6H2O,392g/ml]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可通过以下流程制取:Fe2(SO4)3溶液FeSO4溶液(NH4)2Fe(SO4)2溶液莫尔盐
已知:硫酸铵、水合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
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Fe2(SO4)3溶液需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 。
(2)(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的原因是 。
(3)隔绝空气下莫尔盐受强热分解会产生多种气体。利用如图装置验证气体中存在H2O、SO2和SO3。
验证气体的装置次序为 ;c装置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 。
测定莫尔盐样品的纯度:称取莫尔盐样品20.000g,用蒸馏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加入稀硫酸,用0.1000ml・L﹣1的KMnO4溶液滴定三次,达到滴定终点时平均消耗10.00mL KMnO4溶液。
(4)蒸馏水要预先加热煮沸的原因是 ;配成250mL溶液的定量仪器为 。
(5)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会导致最终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滴定反应中n(Fe2+):n(MnO4﹣)为5:1,该样品的纯度为 。
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不能用来作为新冠病毒的消毒剂是( )
A.84消毒液B.漂粉精C.75%酒精D.明矾
【分析】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据此分析。
【解答】解:84消毒液、漂粉精均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75%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明矾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所以不能用来作为新冠病毒的消毒剂是明矾,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2.(2分)第75号元素铼是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稀土元素。从信息中不能获取的是( )
A.质量数B.周期表中位置
C.质子数D.核外电子排布
【分析】第75号元素铼,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VⅡB族,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等于原子序数,据此分析。
【解答】解:第75号元素铼,其原子序数为75,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VⅡB族,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等于原子序数为75,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由于中子数不知道,所以无法确定质量数,故A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2分)因被氧化而使溴水褪色的是( )
A.苯B.二氧化硫
C.乙烯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被氧化而使溴水褪色,说明该物质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据此分析。
【解答】解:A.苯与溴水混合发生萃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使溴水褪色,故B选;
C.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因为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C不选;
D.氢氧化钠溶液与溴水反应时,只有Br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r2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基本概念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2分)铝锂合金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型材料,下列性质与其应用无关的是( )
A.导电性好B.密度小C.硬度大D.熔点比铝低
【分析】合金的强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且铝和锂都是轻金属,密度较小的特点解答。
【解答】解:铝锂合金是航空飞行器较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说明其耐腐蚀、密度小、硬度大、强度高,和其易导电这个性质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合金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铝锂合金是航空飞行器较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是由其密度小但强度高、耐腐蚀等性能决定的。
5.(2分)有关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肥都含铵根离子
B.NH4NO3是复合氮肥
C.自然固氮可产生尿素
D.自然界氮循环能产生铵盐
【分析】A.硝酸盐和尿素都属于氮肥,但二者被还原铵根离子;
B.复合肥中必须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元素;
C.自然固氮是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一般为硝酸盐);
D.固氮生物可将自然界中的N元素转化成铵盐。
【解答】解:A.有的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单有的氮肥中不含铵根离子,如尿素CO(NH2)2、硝酸盐等,故A错误;
B.NH4NO3只含N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氮肥,故B错误;
C.自然固氮为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时反应生成NO,NO被氧气氧化成NO2,NO2、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最后硝酸与难容性的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硝酸盐,所以自然固氮不会产生尿素,故C错误;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将自然界中的N元素转化成铵盐,动植物尸体腐败时也能够产生铵盐,所以自然界氮循环能够产生铵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含氮化合物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6.(2分)关于丙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式为:B.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C.与1,3﹣丁二烯是同系物D.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分析】A.丙烯含碳碳双键;
B.丙烯中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
C.二者碳碳双键的数目不同;
D.丙烯含甲基。
【解答】解:A.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丙烯中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甲基上2个H与其它原子不共面时,最多有7个原子(3个C、4个H)共面,故B正确;
C.二者碳碳双键的数目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丙烯含甲基,光照或高温下可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7.(2分)常温下三氧化硫以液态(SO3)3聚合存在,气化时以SO3存在。已知SO3分子结构是平面三角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液态变气态是物理变化
B.SO3属于弱电解质
C.SO3含有极性键
D.SO3是极性分子
【分析】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B.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C.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D.正负电荷中心能够重合的为非极性分子。
【解答】解:A.由液态(SO3)3变气态SO3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三氧化硫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SO3中硫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二者非金属性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属于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SO3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为=3,孤电子对为3﹣3=0,所以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三氧化硫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能够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类型判断及分子极性判断,明确共价键中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分子极性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2分)在硫酸铜晶体(CuSO4•nH2O)结晶水含量测定的操作中,导致n值偏小的是( )
A.坩埚未干燥B.在空气中冷却
C.加热过程中晶体爆溅D.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分析】在硫酸铜晶体(CuSO4•nH2O)结晶水含量测定中,加热前后质量的减少量等于失去结晶水的质量,若在空气中冷却,硫酸铜又结合部分结晶水,固体的质量差偏小,n值偏小;坩埚未干燥、加热过程中晶体爆溅、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等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以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坩埚未干燥,加热后水挥发,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故A错误;
B.硫酸铜又结合部分结晶水,导致固体的质量差偏小,n值偏小,故B正确;
C.加热过程中晶体爆溅,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故C错误;
D.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等都将导致硫酸铜分解固体变黑说明硫酸铜分解生成CuO与SO3,故m(H2O)偏大,m(CuSO4)偏小,而造成加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差偏大,使n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测定,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误差时从导致加热前后的质量差进行判断,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9.(2分)下列实验中,所加固体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常温下小块铝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
B.少量碘片投入足量溴化钠中
C.小块硫磺投入足量二硫化碳中
D.小块铜片投入热乙醇溶液中
【分析】A.常温下Al遇浓硫酸发生钝化;
B.碘的非金属性弱于溴单质;
C.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
D.乙醇氧化铜作催化剂。
【解答】解:A.常温下小块铝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固体不能完全溶解,故A不选;
B.少量碘片投入足量溴化钠中不反应,固体不溶解,故B不选;
C.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小块硫磺投入足量二硫化碳中,能完全溶解,故C选;
D.小块铜片投入热乙醇溶液中,铜作催化剂,不能溶解,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催化剂及钝化的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能用键能解释,且结论正确的是( )
A.熔点:金刚石>晶体硅B.分子稳定性:H2O>HF
C.溶解度:SO2>CO2D.状态:常温时Cl2是气态
【分析】A.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B.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C.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得溶解性关系,但与键能无关;
D.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但与键能无关。
【解答】解:A.原子半径Si>C,金刚石和晶体硅的共价键分别为:C﹣C键、Si﹣Si键,且键长:C﹣C<Si﹣Si,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故A正确;
B.原子半径O>F,键长:H﹣F<H﹣O,所以键能:H﹣F>H﹣O,分子稳定性:HF>H2O,故B 错误;
C.SO2为极性分子,CO2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溶解性:SO2>CO2,但与键能无关,故C错误;
D.Cl2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是气态,但与键能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价晶体的熔沸点与键能的关系,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同时还考查了氢化物稳定性的比较,相似相容原理的应用,属于基本知识,基础题型,难度不大。
11.(2分)某溶液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Ba2+、Na+、NH4+、H+、Cl﹣、I﹣、SO32﹣、SO42﹣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为无色。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NH4+B.肯定不含H+
C.肯定含有SO32﹣D.肯定不含Cl﹣
【分析】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所得溶液仍为无色,则一定不含I﹣,一定含有和氯水中的氯气反应的SO32﹣,由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水等,可知一定不含Ba2+和H+,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相等,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Na+、NH4+,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有Na+、NH4+,故A错误;
B.SO32﹣与H+不能共存,肯定不含H+,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肯定含SO32﹣,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肯定含有SO32﹣,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Na+、NH4+,溶液中只有这两种阳离子,所以不能再有其他的阴离子,所以肯定不含C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共存、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有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对应离子X+、Y2﹣、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YB.还原性:Z﹣>Y2﹣
C.Z元素最高价为+7D.X与Y可形成X2Y2化合物
【分析】X、Y、Z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对应离子X+、Y2﹣、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在Y、Z的下一周期,如X为K元素,则Y为S、Z为Cl元素,如X为Na元素,则Y为O、Z为F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Y、Z可分别为K、S、Cl或Na、O、F等元素。
A.X在Y、Z的下一周期,则X的原子序数最大,故A错误;
B.Y、Z可分别为、S、Cl或O、F等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Z﹣<Y2﹣,故B错误;
C.如Z为F元素,则无正价,故C错误;
D.二者可生成Na2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序数、物质性质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2分)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SSO2H2SO3
B.NH3NO2HNO3
C.Fe2O3FeFeCl3
D.AlNaAlO2Al(OH)3
【分析】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B.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是NO;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
D.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和强酸强碱发生反应,偏铝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钠和水。
【解答】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二氧化硫溶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SO2+=H2SO3,故A正确;
B.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是NO,4NH3+5O24NO+6H2O,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故B错误;
C.氧化铁和铝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故C错误;
D.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液,NaAlO2溶液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钠和水,NaAlO2+4HCl=NaCl+AlCl3+2H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物质性质和产物判断等知识点,掌握物质性质和特征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港珠澳大桥桥体的钢构件采用了多种防腐方法。有关其分析正确的是( )
A.越靠近海底的钢构件,腐蚀越严重
B.钢构件上镶嵌铝块,属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C.钢构件若腐蚀,正极反应式为:Fe﹣2e→Fe2+
D.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防止形成电解池
【分析】A.越靠近海底,氧气浓度越低;
B.为防止金属被腐蚀,如果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则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正极;
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能隔绝空气和水。
【解答】解:A.钢构件中的碳和铁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由于氧气的浓度在水面附近比较高,越靠近海底,氧气浓度越低,故腐蚀严重的地方是水面附近,越靠近海底的钢构件腐蚀较轻,故A错误;
B.为防止金属被腐蚀,如果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金属,则被保护的金属作原电池正极,应该选取比铁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负极,则钢构件上镶嵌铝块,属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
C.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C错误;
D.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有氧气和水,而钢构件表面喷涂环氧树脂涂层,能隔绝空气和水,故能防止原电池的形成,不是防止形成电解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应注意的是钢铁的防腐蚀的方法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以及涂油等。
15.(2分)I2(s)+H2(g)⇌2HI(g)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的反应热为E2﹣E1
C.加入催化剂,E1、E2都不变
D.若I2为气态,则该反应热大于E2﹣E1
【分析】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B.Q=逆反应活化能﹣正反应活化能;
C.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D.气态I2的能量高于固态I2的能量。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Q=逆反应活化能﹣正反应活化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E2﹣E1,故B正确;
C.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则加入催化剂,E1、E2都减小,故C错误;
D.由于气态I2的能量高于固态I2的能量,则该反应热大于E2﹣E1,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能从物质本身能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掌握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此题难度中等。
16.(2分)盆栽鲜花施用S﹣诱抗素剂(结构如图)以保持鲜花盛开。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6O4
B.分子中的羟基能被氧化
C.能跟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
D.1m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产生0.5ml氢气
【分析】有机物含有羰基、碳碳双键、羟基和羧基,具有酮、烯烃、醇和羧酸的性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有机物含有18个H原子,分子式为C14H18O4,故A错误;
B.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不含氢原子,则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故B错误;
C.具有1,3﹣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则能跟溴水发生1,4﹣加成反应,故C正确;
D.羧基、羟基可与钠反应,则1m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产生1ml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7.(2分)下列工业生产采取的措施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对于合成氨来说,催化剂在500℃左右活性较大;
B.石油裂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C.五氧化二钒作为接触法制硫酸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根据氨水成碱性,更易二氧化碳的吸收来分析。
【解答】解:A.对于合成氨来说,催化剂在500℃左右活性较大,不是防止催化剂中毒,故A错误;
B.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B正确;
C.五氧化二钒作为接触法制硫酸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C错误;
D.因为氨水成碱性,更易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生产的主要设备中采取的措施,重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注重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际生成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18.(2分)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2N(g)﹣Q(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之比始终是v逆(M)=2v正(N)
B.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时,转化率均增大
C.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
D.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加快
【分析】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
B.增加M的量,平衡正向移动,M的转化率减小;
C.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结合=分析;
D.加压,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速率之比始终是v(M)=2v(N),当反应达到平衡时,2v逆(M)=v正(N),故A错误;
B.增加M的量,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M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
D.加压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但逆反应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此题难度中等。
19.(2分)室温时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制取乙酸丁酯
B.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分离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
【分析】A.不能水浴加热;
B.乙炔中混有硫化氢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Cu与浓硫酸加热下反应;
D.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
【解答】解:A.不能水浴加热,应直接加热制备乙酸丁酯,故A错误;
B.乙炔中混有硫化氢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应选硫酸铜溶液除去杂质,故B错误;
C.Cu与浓硫酸加热下反应,常温下不反应,不能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可选图中分液漏斗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0.(2分)常温时,同浓度的①V1mL CH3COOH溶液②V2mL NaOH溶液③V3mL CH3COONa溶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混合若pH>7,则V2>V1
B.当V2=V3时,溶液中离子总数 ③>②
C.将①稀释10倍,溶液中c(H+)•c(OH﹣)增大
D.③溶液中:c(H+)﹣c(OH﹣)=c(CH3COO﹣)﹣c(CH3COOH)
【分析】A.①与②如等体积混合,则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②溶液中c(OH﹣)大,则c(H+)小,结合电荷守恒判断;
C.c(H+)•c(OH﹣)为水的离子积,只受温度的影响;
D.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
【解答】解:A.如V2=V1,则生成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②溶液中c(OH﹣)大,则c(H+)小,而c(Na+)相同,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c(Na+)+c(H+)],可知③>②,故B正确;
C.c(H+)•c(OH﹣)为水的离子积,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c(H+)•c(OH﹣)不变,故C错误;
D.CH3COON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物料守恒:c(Na+)=c(CH3COOH)+c(CH3COO﹣),二者联式可得c(H+)=c(OH﹣)﹣c(CH3COOH),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含义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5分)NaNO2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俗称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完成下列填空:
(1)钠元素核外有 4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 。
(2)NaNO2晶体类型是 离子晶体 ;组成NaNO2的三种元素,其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r(Na+)<r(O2﹣)<r(N3﹣) 。
工业上可用NaNO2从含I﹣的卤水中提取单质碘。流程如图。
(3)酸性条件下,含I﹣的卤水发生如下反应。补充完整方程式并配平。
2 NO2﹣+ 2 I﹣+ 4H+ → 2 NO↑+ 1 I2+ 2H2O
当有0.75ml I﹣参与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16.8 L。
(4)上述反应为什么不选用常见的氧化剂氯气,而选择价格并不便宜的NaNO2,可能原因是 氯气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I2 。
从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提纯I2涉及到的方法可以是 ab 。(选填编号)
a.萃取
b.升华
c.纸层析
d.过滤
(5)在富集碘元素过程中,还使用了NaHSO3溶液。该物质既能水解又能电离,设计实验验证其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常温下测NaHSO3稀溶液的pH,若pH大于7,则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若pH小于7,其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
【分析】(1)钠原子核外电子占据1s、2s、2p、3s,同一个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N最外层有5个电子;
(2)NaNO2含离子键、共价键;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3)由流程可知,①中发生2NO2﹣+2I﹣+4H+=2NO↑+I2+2H2O,活性炭吸收碘单质,加NaOH与碘反应,加亚硫酸氢钠与碘反应,混合后加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最后萃取、升华提纯碘;
(4)氯气的氧化性强,可氧化碘单质;
(5)测定NaHSO3溶液的pH,若pH<7时可知电离显酸性。
【解答】解:(1)钠元素核外有4种能量不同的电子;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
故答案为:4;;
(2)NaNO2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组成NaNO2的三种元素,其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Na+)<r(O2﹣)<r(N3﹣),
故答案为:离子晶体;r(Na+)<r(O2﹣)<r(N3﹣);
(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2价,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由电子、电荷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2NO2﹣+2I﹣+4H+=2NO↑+I2+2H2O,有0.75ml I﹣参与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0.75ml×22.4L/ml=16.8L,
故答案为:2;2;4H+;2;1;2H2O;16.8;
(4)上述反应为什么不选用常见的氧化剂氯气,而选择价格并不便宜的NaNO2,可能原因是氯气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I2;从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提纯I2涉及到的方法可以是萃取、升华,
故答案为:氯气氧化性太强,还能继续氧化I2;ab;
(5)在富集碘元素过程中,还使用了NaHSO3溶液。该物质既能水解又能电离,设计实验验证其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的方法为常温下测NaHSO3稀溶液的pH,若pH大于7,则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若pH小于7,其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故答案为:常温下测NaHSO3稀溶液的pH,若pH大于7,则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若pH小于7,其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及碘的提取,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22.(15分)尿素和氨气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l)
完成下列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2)在恒定温度下,将NH3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2:1充入固定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经20min达到平衡,此时固体质量增加120g。用CO2表示20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1ml/(L•min) 。
(3)合成尿素时不同温度下CO2转化率变化曲线如图。
该反应正方向为 放 热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a、b、c三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如何: Ka>Kb>Kc (用Ka、Kb、Kc表示),理由为 该反应正方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断减小 。
在某温度时,将1.0ml・L﹣1氨水滴入10mL 1.0ml・L﹣1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4)a、b、c、d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是 b>c>d>a 。
(5)氨水体积滴至 V1 时(填“V1”或“V2”),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简述判断依据 水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当氨水体积滴到V1时溶液的温度最高,则此刻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是 c(Cl﹣)>c(NH4+)>c(H+)>c(OH﹣) 。
【分析】(1)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经20min达到平衡,此时固体质量增加120g,可知尿素的物质的量为=2ml,由反应可知转化为二氧化碳为2ml,结合v=计算;
(3)由b→c可知,升高温度转化率减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与温度有关;
(4)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生成氯化铵水解可促进水的电离;
(5)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溶质为氯化铵,水解显酸性。
【解答】解:(1)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故答案为:K=;
(2)经20min达到平衡,此时固体质量增加120g,可知尿素的物质的量为=2ml,由反应可知转化为二氧化碳为2ml,用CO2表示20min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ml/(L•min),
故答案为:0.01ml/(L•min);
(3)由b→c可知,升高温度转化率减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K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越小,则a、b、c三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为Ka>Kb>Kc,
故答案为:放;Ka>Kb>Kc;该反应正方向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断减小;
(4)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生成氯化铵水解可促进水的电离,a中酸的浓度大于d中碱的浓度,且b点恰好生成氯化铵,则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是b>c>d>a,
故答案为:b>c>d>a;
(5)氨水体积滴至V1时,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简述判断依据为氨水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当氨水体积滴到V1时溶液的温度最高,则此刻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质为氯化铵,水解显酸性,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是c(Cl﹣)>c(NH4+)>c(H+)>c(OH﹣),
故答案为:V1;氨水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可知当氨水体积滴到V1时溶液的温度最高,则此刻氨水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c(Cl﹣)>c(NH4+)>c(H+)>c(OH﹣)。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酸碱混合,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常数、平衡移动、酸碱混合、离子浓度比较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5)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23.(15分)物质G是升高白细胞的常见药物,合成G的路线如图。
已知:R﹣CHO+R′﹣CH2﹣CHO(﹣R、﹣R′代表烃基)
完成下列填空:
(1)①的反应条件是 NaOH水溶液、加热 ;②的反应方程式 。
(2)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 ;④的反应类型是 消去反应 。
(3)⑤的反应试剂是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步骤④、⑤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防止﹣OH消去时发生副反应 。
(4)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CH2=CHCOOH 。
①只有两种不同官能团;
②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设计以为原料合成的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为:XY……目标产物)
【分析】C能和X发生信息中的反应,则C、X中含有醛基,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B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且A、B、C中碳原子个数相等且都是3个碳原子,则C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CHO,B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OH,A的结构简式为ClCH2CH2CH2Cl,X的结构简式为,根据⑤后产物结构简式知,④为醇羟基的消去反应,D的结构简式为,⑤为氧化反应;
(5)以为原料合成,可由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可由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可由环己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解答】解:(1)①的反应为氯原子的水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是NaOH的水溶液、加热;②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NaOH水溶液、加热;;
(2)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④为醇的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消去反应;
(3)⑤为醛被氧化生成羧酸,且碳碳双键不能被氧化,所以应该选取弱氧化剂,该反应的反应试剂是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步骤④、⑤不能颠倒的原因是防止﹣OH消去时发生副反应,
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防止﹣OH消去时发生副反应;
(4)C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CHO,C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①只有两种不同官能团;
②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
故答案为:CH2=CHCOOH;
(5)以为原料合成,可由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可由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可由环己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合成,侧重考查对比、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采用知识迁移、逆向思维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题目难度中等。
24.(15分)莫尔盐[(NH4)2Fe(SO4)2・6H2O,392g/ml]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可通过以下流程制取:Fe2(SO4)3溶液FeSO4溶液(NH4)2Fe(SO4)2溶液莫尔盐
已知:硫酸铵、水合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
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Fe2(SO4)3溶液需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 抑制Fe3+水解 。
(2)(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的原因是 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符合复分解的原理 。
(3)隔绝空气下莫尔盐受强热分解会产生多种气体。利用如图装置验证气体中存在H2O、SO2和SO3。
验证气体的装置次序为 bcad ;c装置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 。
测定莫尔盐样品的纯度:称取莫尔盐样品20.000g,用蒸馏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加入稀硫酸,用0.1000ml・L﹣1的KMnO4溶液滴定三次,达到滴定终点时平均消耗10.00mL KMnO4溶液。
(4)蒸馏水要预先加热煮沸的原因是 除去氧气防止Fe2+被氧化 ;配成250mL溶液的定量仪器为 250mL容量瓶、天平、量筒 。
(5)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会导致最终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滴定反应中n(Fe2+):n(MnO4﹣)为5:1,该样品的纯度为 98% 。
【分析】Fe2(SO4)3溶液中加入还原铁粉生成FeSO4溶液,向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溶液,生成(NH4)2Fe(SO4)2过滤得到摩尔盐,
(1)溶液中铁离子是弱碱阳离子,水解显酸性;
(2)(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符合复分解的原理;
(3)首先检验H2O,再通过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c装置中足量盐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
(4)蒸馏水要预先加热煮沸是除去氧气,配成250mL溶液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仪器;
(5)称取莫尔盐样品20.000g,用蒸馏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滴定用量为总量的,再根据滴定反应中n(Fe2+):n(MnO4﹣)为5:1,列式计算。
【解答】解:(1)溶液中铁离子是弱碱阳离子,水解显酸性,加入少量硫酸,抑制铁离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Fe3+水解;
(2)根据硫酸铵、水合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符合复分解的原理,
故答案为: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NH4)2SO4溶液和FeSO4溶液混合会生成(NH4)2Fe(SO4)2符合复分解的原理;
(3)首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再通过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SO3,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验证气体的装置次序为bcad,
故答案为:bcad;吸收氨气并将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扰;
(4)蒸馏水要预先加热煮沸是除去氧气防止Fe2+被氧化,配成250mL溶液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仪器,定量仪器为250mL容量瓶、天平、量筒,
故答案为:除去氧气防止Fe2+被氧化;250mL容量瓶、天平、量筒;
(5)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会导致标准液变稀,标准液用量增大,将会导致最终结果偏大,
设取莫尔盐的物质的量为n
5n(Fe2+)~n(MnO4﹣)
5 1
n 0.010L×0.1000ml・L﹣1
=
n=0.005ml
n((NH4)2Fe(SO4)2)=0.005ml×=0.05ml
m((NH4)2Fe(SO4)2)=0.05ml×392g/ml=19.6g
该样品的纯度为×100%=98%
故答案为:偏大;98%。
【点评】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操作,题目难度中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选项
化学工业
措施
目的
A
合成氨
500℃左右
防止催化剂中毒
B
石油化工
裂化
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C
工业制硫酸
V2O5催化
提高SO2的转化率
D
侯氏制碱
先通CO2
有利于CO2充分吸收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物质
10
20
30
40
(NH4)2SO4
73.0
75.4
78.0
81.0
FeSO4•7H2O
40.0
48.0
60.0
73.3
(NH4)2SO4•FeSO4•7H2O
18.1
21.2
24.5
27.9
选项
化学工业
措施
目的
A
合成氨
500℃左右
防止催化剂中毒
B
石油化工
裂化
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C
工业制硫酸
V2O5催化
提高SO2的转化率
D
侯氏制碱
先通CO2
有利于CO2充分吸收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物质
10
20
30
40
(NH4)2SO4
73.0
75.4
78.0
81.0
FeSO4•7H2O
40.0
48.0
60.0
73.3
(NH4)2SO4•FeSO4•7H2O
18.1
21.2
24.5
27.9
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化学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化学答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