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 人名英雄永垂不朽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069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 人名英雄永垂不朽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3069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展开20* 人名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立碑意图、建筑特征和建造意义。
2.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文中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3.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立碑意图、建筑特征和建造意义;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文中准确而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不朽的建筑杰作,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自由幸福、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作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许多建筑师、雕塑家和建碑工人,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瞻仰记”的形式写成此文,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瞻仰人名英雄纪念碑。
二、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瞻仰(zhān) 矗立(chù) 橘黄(jú)
奠基(diàn) 镏金(liú) 上溯(sù)
旗帜(zhì) 重幔(màn) 庑殿顶(wǔ)
窖坑(jiào) 挑衅(xìn) 梭镖(biāo)
旌旗(jīng) 践踏(jiàn) 慷慨(kǎi)
五卅(sà) 峻峭(qiào) 天堑(qiàn)
(tiǎo)挑衅 (chónɡ)重幔
(tiāo)挑肥拣瘦 (zhònɡ)大国重器
2.词语释义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后世。朽,磨灭。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矗立:高耸地立着。
馏金:将金子溶解在水银中,涂饰于器物表面,可以经久不褪色。
上溯:从现在往以前推。
销毁:烧掉;毁掉。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旌旗:各种旗子。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形,显现。色,脸色。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峻峭:形容山高而陡。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交代了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整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第二部分(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等,详写纪念碑浮雕,赞扬了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第三部分(11):抒写了瞻仰纪念碑后的深切感受,呼应标题和开篇,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
2.具体分析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全段只有两句话,却很有分量。“落成”一词表明了这一工程已经圆满结束,含庄重、庆贺之意。“巍峨、雄伟、庄严”三个词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又概括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特征。“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提示了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也与“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扣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案示例:本文采用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文章按作者参观纪念碑的行踪和被说明事物自身的空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组织全文。介绍纪念碑的位置、题字和碑文、碑身造型等,用的是空间顺序,而反映一百年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十幅浮雕,则用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如何理解第3段的内容?
答案示例:这一段不仅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建造时的全民支援,还强调了碑的高度、石材的坚硬洁白,既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建筑本身,又突出了纪念碑伟大的象征意义。
2.第4段中的“闪闪发光”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闪闪发光”语带双关,既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放光辉的意味。
3.作者是怎样介绍第一幅浮雕画面的?
答案示例: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个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第二句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表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待发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4.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作者在介绍十幅浮雕时,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作者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碑身的正面”等方位词,清楚地交代了观察部位;在介绍顺序上,又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介绍方法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5.为什么作者介绍浮雕时不像介绍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而是从东面写起?
答案示例:作者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革命斗争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从东面起,依次介绍浮雕,缓缓展开了人民英雄奋勇抗争、前赴后继的革命历史全景图。
6.具体分析文章结尾段三句话的作用。
答案示例:第一句话中,作者第三次写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第二句话抒写了瞻仰纪念碑后的深切感受,点明了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句话中的“默默致敬”不仅与开头的“万分崇敬”相呼应,而且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牺牲精神感人至深以及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怀念。
四、课堂总结
1.课文结构
2.总结
本文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描绘了其展示的革命历史画卷及其承载的深刻内涵,把对建筑本身的说明、对历史画卷的描绘和对纪念碑内涵的阐释结合起来,笔端饱含崇敬、怀念之情。这使得文章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又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价值。在安排说明顺序时,以活动者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时空结合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理清顺序,研读碑文,研读浮雕,从文化角度来细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获奖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情况,师生共同学习新课,布置作业,拓展阅读,课内小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