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A. 可回收物B. 有害垃圾C. 厨余垃圾D. 其他垃圾
2.(1分)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烧杯
3.(1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花生油C.淀粉D.奶粉
4.(1分)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粮食酿酒C.酒精挥发D.木炭燃烧
5.(1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MgB.SiC.ZnD.Al
6.(1分)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
7.(1分)将密封的空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
A.分子体积变小B.分子不在运动
C.分子数目减少D.分子间隔变小
8.(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B.铜用于制作导线
C.氮气可作保护气D.烧碱可以制作糕点
9.(1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0.(1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必需用到的是( )
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⑦
11.(1分)如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盐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和Cl﹣
12.(1分)分析下列表格及依据表格中部分数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测曲线甲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C.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将20℃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13.(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
(2)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序号)。
A.菠菜 B.馒头 C.鸡蛋 D 苹果
(3)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 元素。
14.(3分)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等。
(2)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乙醇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B.生成物中的氧气属于氧化物
C.若有44 g CO2反应,则生成O2 48 g
(3)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某病毒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
分析图2,你认为消毒效果比较好的酒精浓度是 %左右。
15.(2分)“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的我国古代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的情景。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CO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分)为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实验。
(1)实验①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无明显现象,实验②化学方程式是 。
三、科普阅读理解
17.(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完成相关问题。
洁厕灵:清洁用品,主要成分是盐酸,还有微量表面活性剂、香精等,能有效快捷消灭卫生间臭味、异味、清洁空气。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结核杆菌和真菌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液体消毒剂,被广泛的用于宾馆、医院、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因其在1984年,被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出来,故被定名为“84消毒液”。
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性质不稳定,光照条件下加速分解,一般84消毒液溶液pH为12左右,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某科研组对其0.5% 使用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试验时,将有效氯含量为0.5% 的使用液分别置于60℃、70℃、80℃、90℃恒温水浴中,放置过程中,按预定作用时间分别取样20ml 置于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用碘量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然后计算出各样品中有效氯的存留率(起始存活率为100%)。
附表:0.5% 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稳定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把少量洁厕灵喷到紫色小纸花上(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厕灵不宜用于清洗大理石器材及铝制品
B.一般84消毒液显酸性
C.84消毒液不宜长期存放
D.84消毒液应存放在阴暗、低温处,密封保存
(4)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产生有毒的氯气和另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为 。
(5)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 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时间影响,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五、生产实际分析
18.(4分)氢氧化钙[Ca(OH)2]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钙,主要流程如图:
(1)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 。
(2)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 。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为坚固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
A.某些食品干燥剂 B.制熟石灰 C.加热食物
六、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有 。
20.(2分)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 。
21.(3分)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计分。
七、科学探究
22.(6分)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小明同学腿部擦伤,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明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实验探究】
小明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进行实验:
(3)实验①②中,有三次收集到的气体均为5mL,若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这5mL气体,观察到现象是 。
(4)写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反思】
小明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实验①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于是他又查阅资料。科研工作者以10mL30%的H2O2溶液为样本,加入相同的过氧化氢酶,分别做了如下9组不同的实验,所得如下数据:
(5)综合分析表中数据,本实验最适宜条件为 组(填序号),影响过氧化氢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 。
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易拉罐属于( )
A. 可回收物B. 有害垃圾C. 厨余垃圾D. 其他垃圾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废弃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解答】解:废弃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
A、用于回收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故选项正确。
B、用于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C、用于回收各种厨房垃圾,故选项错误。
D、用于回收A、B、C之外的其它垃圾,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垃圾物质的分类、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分)下列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
A.燃烧匙B.试管C.量筒D.烧杯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A、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选项符合题意。
D、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花生油C.淀粉D.奶粉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
C、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奶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1分)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粮食酿酒C.酒精挥发D.木炭燃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粮食酿酒生成了酒精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木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1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MgB.SiC.ZnD.Al
【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Mg为镁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B、Si为硅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C、Zn为锌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D、Al为铝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1分)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
【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均没有气味。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用倒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7.(1分)将密封的空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 )
A.分子体积变小B.分子不在运动
C.分子数目减少D.分子间隔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将密封的空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1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B.铜用于制作导线
C.氮气可作保护气D.烧碱可以制作糕点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可用稀盐酸除铁锈,选项说法正确;
B.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用铜制导线,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D.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制糕点,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9.(1分)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D.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必需用到的是( )
A.②④⑥⑦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⑦
【分析】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推出需要的仪器。
【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所用到的仪器。
11.(1分)如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盐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和Cl﹣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答】解: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水分子和氢离子、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和C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1分)分析下列表格及依据表格中部分数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测曲线甲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
C.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将20℃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是硝酸钾,乙是氯化钠,丙是氢氧化钙;A、推测曲线甲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B、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C、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D、将20℃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正确。
【解答】解:A、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因此甲是硝酸钾,乙是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6.5%,36%错误,故选项错误;
C、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变大错误;故选项错误;
D、将20℃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正确,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13.(3分)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 调大 。(填“调大”或“调小”)
(2)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C (填序号)。
A.菠菜 B.馒头 C.鸡蛋 D 苹果
(3)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 钙 元素。
【分析】(1)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燃烧不充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说明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2)菠菜中富含维生素;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3)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故答案为:
(1)调大;
(2)C;
(3)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3分)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等。
(2)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燃料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乙醇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B.生成物中的氧气属于氧化物
C.若有44 g CO2反应,则生成O2 48 g
(3)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某病毒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
分析图2,你认为消毒效果比较好的酒精浓度是 75 %左右。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分子结构模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3)根据图示中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故填:石油;
(2)A.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示意图,反应方程式为2CO2+3H2O=C2H6O+3O2,设氧气质量为m,
88 96
44g m
m=48g,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C;
(3)由图示可知,酒精浓度是75%左右时,病毒致死所需时间对短,即消毒效果最好;故填:75。
【点评】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结合已有知识点进行解答。
15.(2分)“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的我国古代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的情景。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CO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填:Fe+CuSO4═FeSO4+Cu。
(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3CO+Fe2O32Fe+3CO2。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6.(2分)为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实验。
(1)实验①得到的结论是 铜比银活泼 。
(2)实验②有气泡产生,实验③无明显现象,实验②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
【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二是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先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反应,根据反应情况判断金属活动性,最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解答】解:(1)实验①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得到的结论是金属活动性Cu强于Ag。
(2)通过实验①已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再比较出铁和铜的活动性即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X溶液可以是稀硫(或盐酸)对应的实验现象是:②中冒气泡;③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1)铜比银活泼;(2)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三、科普阅读理解
17.(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完成相关问题。
洁厕灵:清洁用品,主要成分是盐酸,还有微量表面活性剂、香精等,能有效快捷消灭卫生间臭味、异味、清洁空气。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毒、结核杆菌和真菌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液体消毒剂,被广泛的用于宾馆、医院、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因其在1984年,被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出来,故被定名为“84消毒液”。
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其性质不稳定,光照条件下加速分解,一般84消毒液溶液pH为12左右,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某科研组对其0.5% 使用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试验时,将有效氯含量为0.5% 的使用液分别置于60℃、70℃、80℃、90℃恒温水浴中,放置过程中,按预定作用时间分别取样20ml 置于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用碘量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然后计算出各样品中有效氯的存留率(起始存活率为100%)。
附表:0.5% 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稳定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把少量洁厕灵喷到紫色小纸花上(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为红色 。
(2)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洁厕灵不宜用于清洗大理石器材及铝制品
B.一般84消毒液显酸性
C.84消毒液不宜长期存放
D.84消毒液应存放在阴暗、低温处,密封保存
(4)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产生有毒的氯气和另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为 NaClO+2HCl=NaCl+H2O+Cl2↑ 。
(5)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 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时间影响,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存放时间延长,有效氯存留率减小 。
【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Cl2),以及氯化钠溶液。
【解答】解: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少量“洁厕灵”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2)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3)A.洁厕灵显酸性,不宜用于清洗大理石器材及铝制品,故正确;
B.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显碱性,故错误;
C.84消毒液见光易分解,不宜长期存放,故正确;
D.84消毒液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阴暗、低温处,密封保存,故正确;
故选ACD;
(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Cl2),以及氯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
(5)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 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时间影响,影响的变化趋势是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存放时间延长,有效氯存留率减小。
故填:(1)紫色小花变红; (2)+1; (3)ACD; (4)NaClO+2HCl=NaCl+H2O+Cl2↑。
(5)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温度升高,存放时间延长,有效氯存留率减小。
【点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了化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五、生产实际分析
18.(4分)氢氧化钙[Ca(OH)2]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生产氢氧化钙,主要流程如图:
(1)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2)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 40+12+16×3=100 。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为坚固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4)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 ABC (填字母序号)。
A.某些食品干燥剂 B.制熟石灰 C.加热食物
【分析】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1)粉碎石灰石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故填: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碳酸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40+12+16×3=100。
故填:40+12+16×3=100。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转化为坚固的碳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4)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某些食品干燥剂、制熟石灰、加热食物。
故填: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3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有 C或D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D收集。
故答案为:
(1)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
(3)C或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 。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 没有与氧气接触 。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1)木块的着火点较低,无烟煤块的着火点较高,所以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故填: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
(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由于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红磷始终不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根据题意细心分析。
21.(3分)请从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计分。
【分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科学探究
22.(6分)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小明同学腿部擦伤,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明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实验探究】
小明准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进行实验:
(3)实验①②中,有三次收集到的气体均为5mL,若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这5mL气体,观察到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4)写出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实验反思】
小明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实验①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于是他又查阅资料。科研工作者以10mL30%的H2O2溶液为样本,加入相同的过氧化氢酶,分别做了如下9组不同的实验,所得如下数据:
(5)综合分析表中数据,本实验最适宜条件为 5 组(填序号),影响过氧化氢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 温度、浸取时间、pH 。
【分析】(1)根据实验内容与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来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数据、影响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1)由实验的内容与实验的现象可知,过氧化氢分解加快不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即猜想1不成立;故答案为:猜想1不成立;
(2)由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可知,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第一次向试管中加入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然后浸在37℃的温水中,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第二次不加过氧化氢酶,直接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故填:不加过氧化氢酶,直接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3)实验①②中,有三次收集到的气体均为5mL,这是加入5mL过氧化氢溶液后排出的空气,所以若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这5mL气体,木条不会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4)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表中数据,本实验最适宜条件为5组,影响过氧化氢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浸取时间以及pH;故填:5;温度、浸取时间、pH。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氢氧化钙
0.185
0.165
0.141
0.116
作用时间
(小时)
不同温度(C)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1.5
﹣﹣﹣
﹣﹣﹣
﹣﹣﹣
93.5
3.0
﹣﹣﹣
﹣﹣﹣
94.66
88.05
4.5
﹣﹣﹣
﹣﹣﹣
﹣﹣﹣
81.37
6.0
﹣﹣﹣
96.66
89.67
74.69
9.0
﹣﹣﹣
﹣﹣﹣
85.89
﹣﹣﹣
10.0
97.02
﹣﹣﹣
﹣﹣﹣
﹣﹣﹣
12.0
﹣﹣﹣
93.32
82.62
﹣﹣﹣
18.0
﹣﹣﹣
91.56
﹣﹣﹣
﹣﹣﹣
20.0
94.75
﹣﹣﹣
﹣﹣﹣
﹣﹣﹣
24.0
﹣﹣﹣
89.46
﹣﹣﹣
﹣﹣﹣
30.0
92.99
﹣﹣﹣
﹣﹣﹣
﹣﹣﹣
36.0
﹣﹣﹣
82.95
﹣﹣﹣
﹣﹣﹣
40.0
91.07
﹣﹣﹣
﹣﹣﹣
﹣﹣﹣
60.0
88.27
﹣﹣﹣
﹣﹣﹣
﹣﹣﹣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实验目的
实验
回答问题
A.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该实验除了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之外,还能说明CO2具有 性质。
B.探究空气
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的作用是 。
C.证明水的组成
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D.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 有气泡产生。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1)
②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向试管中加入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然后浸在37℃的温水中
(2)第二次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序号
因素
O2(ml)
温度
pH
浸取时间
1
35
6.4
6
43.7
2
35
6.8
8
71.6
3
35
7.2
10
38.4
4
37
6.4
6
52.3
5
37
6.8
8
97.6
6
37
7.2
10
41.2
7
39
6.4
6
47.4
8
39
6.8
8
77.4
9
39
7.2
10
37.7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
36.6
37.3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氢氧化钙
0.185
0.165
0.141
0.116
作用时间
(小时)
不同温度(C)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1.5
﹣﹣﹣
﹣﹣﹣
﹣﹣﹣
93.5
3.0
﹣﹣﹣
﹣﹣﹣
94.66
88.05
4.5
﹣﹣﹣
﹣﹣﹣
﹣﹣﹣
81.37
6.0
﹣﹣﹣
96.66
89.67
74.69
9.0
﹣﹣﹣
﹣﹣﹣
85.89
﹣﹣﹣
10.0
97.02
﹣﹣﹣
﹣﹣﹣
﹣﹣﹣
12.0
﹣﹣﹣
93.32
82.62
﹣﹣﹣
18.0
﹣﹣﹣
91.56
﹣﹣﹣
﹣﹣﹣
20.0
94.75
﹣﹣﹣
﹣﹣﹣
﹣﹣﹣
24.0
﹣﹣﹣
89.46
﹣﹣﹣
﹣﹣﹣
30.0
92.99
﹣﹣﹣
﹣﹣﹣
﹣﹣﹣
36.0
﹣﹣﹣
82.95
﹣﹣﹣
﹣﹣﹣
40.0
91.07
﹣﹣﹣
﹣﹣﹣
﹣﹣﹣
60.0
88.27
﹣﹣﹣
﹣﹣﹣
﹣﹣﹣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实验目的
实验
回答问题
A.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该实验除了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之外,还能说明CO2具有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性质。
B.探究空气
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的作用是 消耗瓶内的氧气 。
C.证明水的组成
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D.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 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目的
实验
回答问题
A.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该实验除了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之外,还能说明CO2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探究空气
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的作用是消耗瓶内的氧气。
C.证明水的组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1) 猜想1不成立
②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向试管中加入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然后浸在37℃的温水中
(2)第二次 不加过氧化氢酶,直接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序号
因素
O2(ml)
温度
pH
浸取时间
1
35
6.4
6
43.7
2
35
6.8
8
71.6
3
35
7.2
10
38.4
4
37
6.4
6
52.3
5
37
6.8
8
97.6
6
37
7.2
10
41.2
7
39
6.4
6
47.4
8
39
6.8
8
77.4
9
39
7.2
10
37.7
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8页。
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