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强化(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932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强化(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932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强化(2)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932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滴水成冰B.霜满枝头C.冰雪消融D.樟脑片变小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以下诗句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重蝉鸣急,风多鸟宿难。”露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与雪的形成过程都要放出热量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B.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蔬菜放在保鲜袋中D.将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4.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升华吸热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吸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5.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现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6.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 )
A.乙烷、乙烯B.戊烷、戊烯C.丁烷、丁烯D.丙烷、丙烯
7.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B.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C.用地膜覆盖育有幼苗的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保存
8.如图,乙试管容器内盛有水,甲烧杯内盛有下表所列的其中一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A.煤油B.酒精C.水D.液态氨
9.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凝固过程总共用时20min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加
10.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 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2.如图所示,是生活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时,绘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3
B.冰在熔化过程中共花了6min
C.CD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D.冰在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但是要持续吸热
13.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
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放热
二、填空题
14.雯雯体温为36.5°C,亮亮体温为38.1°C。先用体温计测得了亮亮的体温为38.1°C,测完后雯雯只是将这支体温计用酒精消毒,没有甩一甩就测自己的体温。那么他测出来的自己的体温是________°C。
15.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则小红实际的体温________(选填“等于”、“低于”或“高于”)38℃。
16.在汽车行业,“热融紧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①利用电动工具使螺钉高速旋转并压向金属板材;②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 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变软,螺钉尖端仍然坚硬,摩擦生热的能量转化方式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___________冲程相同;③螺纹完全拧入板材后螺钉停止转动,板材局部 ___________(物质变化名)牢牢套住螺钉,利用该技术,铜螺钉可以拧如表格中 ___________物质制作的板材。
17.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__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无锡和哈尔滨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无锡此时温度为__℃;哈尔滨此时温度为__℃;(C)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
18.在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9.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
A.选择一支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
D.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
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按温度计使用步骤把上面叙述依次排列:___________(填写序号)
三、计算题
20.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现在就请你放下手中的笔,双手靠近嘴巴,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将手移开一些,再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21.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22.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C,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是96°C。当它的示数是29°C时,实际温度是多少°C?
23.一支内径、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当把它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4℃,当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4℃.若现在它的读数为30℃,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多少℃?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多少?(简要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1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5
78
100
150
物质
熔点/℃
铁
1535
铜
1083
铝
660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滴水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霜满枝头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 C符合题意;
D.樟脑片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可以通过升高水的温度和加快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来加快水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
B.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可以通过减小酒精的表面积和减慢空气的流速来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蔬菜放在保鲜袋中,可以通过减小液体表面积和减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减慢空气流速来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如图,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电冰箱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把冰箱冷冻室内热带走;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气态的制冷剂变为液态的制冷剂,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把冰箱内热散失掉。
故选C。
5.A
【详解】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手上的水凝固成了冰,故B错误;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瓶的外壁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外壁上,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在常温条件下,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20℃,在常温下可以变为气体;戊烯、戊烷等物质的沸点高于20℃,在常温下不能变为气体。
故选B。
7.B
【详解】
A.盖上酒精灯的灯帽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吹风机吹头发能加快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用地膜覆盖育有幼苗的农田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保存可以减慢空气流动从而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
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A.该物质是晶体,因为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故A错误;
B.凝固过程是从第10min开始第20分结束,故总共用时10min,故B错误;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C错误;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0℃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即-2℃,故冰水混合物会放热,故水会凝固放热,冰的质量将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冰是晶体,由于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毕,处于固液共存态;所以继续加热烧杯中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冰块无法吸收到热量,所以小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
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其熔点是0;
A.从图中可知,刚开始计时时,冰的温度为,故A错误;
B.从第2min末开始熔化,到6min末结束,熔化过程用了4min,故B错误;
C.BC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故C错误;
D.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熔化结束后,如果持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开始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A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氟利昂从冰箱内部吸收热量,故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可能是升华,而只能是汽化,故A正确,B错误;
CD.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即氟利昂由气态又变为液态,故在冷凝器内,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放出热量,故CD错误。
故选A。
14.38.1
【详解】
体温计由于缩口的特殊设计,“测高不测低”,能测量比示数高的温度,不能测量比示数低的温度。雯雯体温为36.5°C,低于38.1°C。所以他测出来的自己的体温是38.1°C。
15.35~42℃ 0.1℃ 37.8℃ 等于
【详解】
[1][2][3]根据上图温度计的最小和最大刻度值可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一大格表示1℃,一大格包含由10个小格,故分度值是0.1℃,此时的示数是37.8℃。
[4]温度计前面的细变弯,它的作用是让玻璃泡内的水银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却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大于原来的37.8℃,则玻璃泡内的水银能自动进入直管内,则小红实际的体温等于38℃。
16.熔化 压缩 凝固 铝
【详解】
[1]螺钉尖端与板材表面摩擦生热,板材局部吸热熔化,会变软。
[2]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和压缩冲程相同。
[3]温度降低,液态变固态,是凝固。
[4]螺钉不能熔化,只能板材熔化,所以铜螺钉熔点高于板材,故只能是铝。
17.热胀冷缩 19 -7 36.6
【详解】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如图A,从零刻度线往上数,刻度变大,故是零上,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19℃。
[3]如图B,从零刻度线往下数,刻度变大,故是零下,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7℃。
[4]如图C是体温计,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读数为36.6℃。
18.液化 小水珠 升高
【详解】
[1]白气是小水珠,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液化,变成了液体。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
[3]水蒸气液化放热,故玻璃片的温度将升高。
19.B、A、E、D、C、F、H、G
【详解】
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要估计被测水的温度,然后选择一支量程足够的温度计。测量前,先观察它的量程,确保待测水的温度在温度计的量程范围之内;然后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能准确迅速地读数。测量温度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待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最后从水中取出温度计。所以,使用步骤顺序为:B、A、E、D、C、F、H、G。
20.
【解析】试题分析:“哈气”:嘴中吹出的水蒸汽遇到“冷”手液化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吹气”:加快了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考点:物态变化
21.“粉”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霜. “白烟”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解析】
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冰棒上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茶杯外壁出“汗”,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2.27.17°C
【详解】
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是
当温度计的示数是29°C时,实际温度是
答:实际温度是27.17°C
23.(1)109℃ (2)28.9℃ (3)40℃
【解析】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4−4=109℃; 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0℃时,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30﹣4)+0℃≈28.9℃.
(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t,则: ℃×(t﹣4)+0℃=t,
解得t=40℃.
答: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这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28.9℃;如果在这只温度计上还存在一个刻度刚好等于实际温度,那么这个刻度是40℃ ;
点睛:根据温度计的刻度均匀得出其线性关系的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在代入数据时,明确数据的内容,搞清数据间的关系,是本题的易错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