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23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23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共19题)
1.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在470℃、80Mpa下与金属钠反应合成出金刚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B.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为Na2O2
C.二氧化碳转变为金刚石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D.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2.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C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CO2,则S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SO3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则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C.Mg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则Na在CO2中燃烧可能生成Na2CO3和C
D.往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Al(OH)3沉淀,则往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Cu(OH)2沉淀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2O2与H218O反应:2Na2O2+2H218O=4Na++4OH- +18O2↑
B.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lO—+CO2+H2O=HClO+HCO
C.FeCl3溶液中加过量Na2S溶液:S2- + 2Fe3+ =S↓+2Fe2+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HI溶液:Fe(OH)3+3H+ =Fe3+ +3H2O
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
溶液最终为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B
将包裹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盛CO2集气瓶中
棉花燃起来
Na2O2与CO2反应为放热反应
C
在酸性KMnO4溶液与足量H2C2O4溶液反应一会儿后,加入少量MnSO4固体
紫色快速褪去
加入MnSO4起催化作用
D
向植物油加入NaOH溶液,经反应,取少许于乙醇中
液体不分层
植物油已完全水解
5.不仅是生活中,在化学实验中,我们也常常使用到棉花。下列实验中,关于棉花团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备氧气时,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固体堵塞导气管
B.图二制取氨气时,干棉花是为了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C.图三Fe与水蒸气反应时,是为了受热时提供高温水蒸气与铁粉反应
D.图四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说明Na2O2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少量碳酸氢钾溶液反应:Ca2++2OH-+2=CaCO3↓+2H2O+
B.硫酸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4I-+O2+2H2O=2I2+4OH-
C.泡沫灭火器中快速产生CO2:A13++3=Al(OH)3↓+3CO2↑
D.NO2通人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
7.在侯氏制碱过程中,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氨气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
D.干燥NaHCO3
A.A B.B C.C D.D
8.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CO2
B.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Ca(HCO3)2
9.实验测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的水解是放热反应
B.M点之前,升高温度溶液的pH减小,原因是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C.N点时NaHCO3已完全分解
D.若将N点溶液恢复到25℃,pH>8.62
10.侯氏制碱法: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氨化的NaCl饱和溶液,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使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a+、、Cl-和,由于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故可析出NaHCO3晶体,灼烧NaHCO3得纯碱,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其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CO2、饱和食盐水。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和氯化铵晶体,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是制NH3并溶于饱和食盐水 B.图乙是制取CO2
C.图丙是过滤获得碳酸氢钠晶体 D.图丁是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铵
11.过碳酸钠(2Na2CO3·3H2O2(s))是一种集洗涤、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如下:已知:2Na2CO3(aq)+3H2O2(aq)⇌2Na2CO3·3H2O2(s) ΔH<0 ,50℃时2Na2CO3·3H2O2(s)开始分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过氧化氢利用氢键所形成的不稳定的复合物
B.滤液X可以循环使用
C.步骤③洗涤时选用无水乙醇洗涤,可除去水分、利于干燥
D.利用过碳酸钠净化水原理与明矾净水原理类似
12.、下:
①
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分别同时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
B.锂、钠、钾都处于同一主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得锂与钾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产物均为对应的过氧化物
C.与少量点燃产物为
D.、下
13.我国青藏高原的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已探明的储量约三千万吨,碳酸锂制备高纯金属锂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锂可保存在煤油中
B.使用复合助剂有利于碳酸钾的分解
C.“粉碎”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D.真空热还原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14.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新型电池的电极材料,结构如图所示,化合物中除M+外其它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B.上述五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Z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X氢化物的沸点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三元酸
15.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反应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B.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没有铂丝可用光洁无锈铁丝代替
16.向体积均为10mL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得到溶液甲和乙。向甲、乙两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1盐酸。此时反应生成CO2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HCO3
B.当0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产生CO2体积的最大值为112 mL(标准状况)
17.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Na2SO3,C为气体,则A可能是氯气,且D和E能发生反应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O=H2O+CO,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X的同素异形体只有3种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可能是铝盐
18.10mL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如下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不考虑水解),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阳离子
NH、Na+、Ag+、Al3+
阴离子
CO、S2-、SO、Cr2O
A.气体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CO
B.溶液B与足量NaOH溶液加热生成0.02mol气体D,说明无色溶液含有NH的浓度为2mol/L
C.生成黄色沉淀C,说明无色溶液含有Ag+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F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无色溶液含有Na+
二、实验题(共7题)
19.一种活性氧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易溶于水,难溶于醇类,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图:
过碳酸钠的制备:已知xNa2CO3(aq)+yH2O2(aq)⇌xNa2CO3·yH2O2(s) ΔH<0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恒压滴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_______(化学式)。
(2)步骤①应在冰水浴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可析出过碳酸钠,原因是_______。
(4)步骤⑧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_______。
(5)下列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填序号)_______。
A.FeCl3溶液 B.Na2SO3 C.稀硫酸 D.NaHCO3溶液
20.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
读取次数
质量(g)
锥形瓶+水+试样
第1次
192.214
第2次
192.164
第3次
192.028
第4次
192.010
第5次
192.010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除了试样的质量,锥形瓶和水的质量,还必需的数据是___________,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数据,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4)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③操作Ⅱ需要的仪器除了酒精灯,还需要___________(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 NaCl 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 a g 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形管的质量,得到 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 6 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 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 U 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 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干燥管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图中A是制取氢气的装置,从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择一部分组装成一套能随开随停的装置,选择的仪器编号是_________。
(2)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 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 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 大” “偏小”或“不变”)。
23.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打开弹簧夹,制取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_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步骤
现象
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充分反应,放置冷却
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②为检验黑色固体的成分,将其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据此推断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证明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某化学兴趣小组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______。
(2)A是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填写如表中的空白。
装置序号
加入的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____
D
____
____
(4)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F中得到气体的检验方法______。
(6)为了测定某碳酸钠样品的纯度,完成如下实验: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三份灼烧至恒重的无水Na2CO3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0.4000g于250mL锥形瓶中,用50mL水溶解后,加2~3滴______作指示剂,然后用0.2000mol•L-1HCl标准液滴定,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已知:Na2CO3与HCl的滴定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滴定时实验数据列表如表:
实验次数编号
0.2000mol•L-1HCl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1.00
31.50
2
5.00
34.50
3
7.00
42.50
选取上述合理数据,计算出碳酸钠样品的纯度为______。
25.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___管通入___气体,再从___管中通入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___。
26.钾、钙、钠、铁等活泼金属可以与水等反应,对其中可能的反应进行探究。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发生装置。
(1) Y液体可以选用__________ (填序号)。
A.苯 B.饱和的食盐水 C.四氯化碳
(2)实验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O2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将燃烧的钠迅速伸人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者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假设]
假设1:白色物质是Na2O
假设2:白色物质是Na2CO3
假设3: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Na2O
方案2
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游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思考与交流]
①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简述理由:__________
(4) 镁任空气中可以与CO2、O2、N2反应。也可以与NOx发生类似反应,氮化镁(Mg3N2) 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纯净的氮化镁是淡黄色固体,热稳定性较好。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是一种碱和一种气体。实验室探究金属Mg在NOx中的燃烧产物。同答下列问题:
①推测金属Mg在NOx中的燃烧产物为MgO、N2和Mg3N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反应且验证产物中有N2 (夹持装置已略去,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选择图中的装置,按气流方向将其连接,用接口字母表示的顺序为________。装置A中仪器名称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验证产物中有N2生成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③检验Mg与NOx反应产物中是否存在Mg3N2的操作、现象和结论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刚石,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钠元素化合价升高,钠作还原剂,故A正确;
B.金属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钠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的氧化产物不可能是Na2O2,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转变为金刚石,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氧化钠,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D正确;
选B。
2.C
【详解】
A.S在足量O2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故A错误;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故B错误;
C.钠的金属性比镁强,则钠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和碳,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则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能生成碳酸钠和碳,故C正确;
D.氢氧化铜能与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则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生成四氨合铜离子,不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Na2O2与H218O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2Na2O2+2H218O=4Na++2OH-+218OH-+O2↑,A错误;
B.由于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但次氯酸强于碳酸氢根,则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lO—+CO2+H2O=HClO+HCO,B正确;
C.FeCl3溶液中加过量Na2S溶液:3S2- + 2Fe3+ =S↓+2FeS↓,C错误;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HI溶液生成氧化还原反应:2Fe(OH)3+2I-+6H+ =I2+2Fe2+ +6H2O,D错误;
答案选B。
4.B
【详解】
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将过氧化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溶液先变红,由于过氧化钠强氧化性体现的漂白性,会使变红的溶液振荡之后又变为无色,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此反应放热并且生成助燃物质氧气,所以棉花会燃烧,故B正确;
C.酸性KMnO4溶液与足量H2C2O4溶液反应生成MnSO4,一会后溶液紫色也会快速褪去,体现不出来后加入MnSO4催化剂作用,应该做对比试验加以证明,故C错误;
D.植物油在NaOH溶液中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植物油、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均可以在乙醇中溶解,所以液体不分层,不能证明植物油已经完全水解;
答案为B。
5.B
【详解】
A.高锰酸钾粉末易被氧气吹入导气管中,则棉花团防止高锰酸钾固体堵塞导气管,故A正确;
B.氨气易与空气对流,则干棉花是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用硫酸湿润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故B错误;
C.高温下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则湿棉花受热时提供高温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故C正确;
D.脱脂棉燃烧,可知发生的反应放热,则Na2O2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澄清石灰水与少量碳酸氢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CaCO3↓+H2O,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碘化钾被氧气氧化成碘单质,其离子方程式为:4I-+O2+ 4H+=2I2+2H2O,故B错误;
C.泡沫灭火器中能快速产生CO2,是因为Al3+和3HCO发生完全双水解,其反应的方程式为:A13++3=Al(OH)3↓+3CO2↑,故C正确;
D.NO2通入水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NO2+H2O=2H++2NO+NO,故D错误;
故答案:C。
7.C
【详解】
A.NH4Cl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Cl,在试管口遇冷会反应生成NH4Cl,故制备NH3不宜加热分解NH4Cl,A错误;
B.将CO2通入到NH3和食盐的饱和溶液中,要“长进短出”,B错误;
C.室温下,NaHCO3的溶解度较小,反应后以固体形态存在,故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NaHCO3,C正确;
D.NaHCO3受热易分解,不能通过加热来干燥,且加热固体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操作,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
由图可知,捕捉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喷雾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含量低的空气和碳酸氢钠溶液;环节a为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高温反应炉中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收集后储存,环节a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反应炉中得到的氧化钙可以循环利用。
【详解】
A.捕捉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可以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被吸收,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环节a为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环节a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反应炉中得到的氧化钙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高温反应炉中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
A.Na2CO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电离产生氢离子、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M点之前,升高温度溶液的pH减小,原因是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点后溶液的pH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N点时NaHCO3没有完全分解,故C错误;
D.N点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若将N点溶液恢复到25℃,pH>8.62,故D正确;
选D。
10.A
【详解】
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制备氨气,并用倒置漏斗吸收氨气防倒吸,选项A正确;
B.纯碱易溶于水,有孔隔板不能起到控制反应停止的作用,选项B错误;
C.过滤装置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选项C错误;
D.氯化铵易分解,只能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氯化铵溶液,并不断搅拌,然后冷却结晶,过滤得氯化铵晶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D
【详解】
A.过碳酸钠是在低温下向碳酸钠溶液缓慢的滴加双氧水得到,故A正确;
B.向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增加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加入无水乙醇,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过碳酸钠,故B正确;
C.无水乙醇洗涤可以除去水分、有利于干燥,故C正确;
D.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但不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
A.由反应可知,两个反应中Na均由0价变为+1价,故各分别同时发生上述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A正确;
B.锂、钠、钾都处于同一主族,由于Li的金属性比Na的弱,故锂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产物为氧化锂,钾在过量的氧气中点燃产物为超氧化钾KO2,B错误;
C.与少量点燃产物为,Na与O2反应的产物只与温度有关,与氧气的量无关,C错误;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由2②-2①,故 =2×(-511kJ/mol)-2×(-414kJ/mol)=-194kJ/mol, 故、下,D错误;
故答案为:A。
13.A
【分析】
碳酸锂高温焙烧之后生成氧化锂、二氧化碳,粉碎,加入还原剂生成锂,化学反应为;
【详解】
A.Li的密度小于煤油,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该保存在液体石蜡中,A项错误;
B.碳酸锂高温焙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复合助剂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促进碳酸锂分解,故使用复合助剂有利于碳酸锂的分解,B项正确;
C.“粉碎”可以使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项正确;
D.铝还原性强,化学反应为,D项正确;
答案选A。
14.B
【分析】
M、W、Ⅹ、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为2个电子,则X为O元素;由盐的结构可知,Z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且能与氧形成双键,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为C元素;四种元素位于同周期,且Y能形成一个共价键,Y为F元素;W能形成4个共价键,W为B元素;新型电池材料,除M+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M形成+1价离子,为Li元素。
【详解】
A.锂单质密度比煤油小,不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一般保存在石蜡油中,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上述五种元素中F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小,故B正确;
C.C元素的氢化物为烃,固态烃的沸点比水和过氧化氢的沸点高,故C错误;
D.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硼酸,硼酸为一元弱酸,故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
A.为防止其它离子干扰,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为止,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故A正确;
B.钾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排除钠离子的干扰,故B正确;
C.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被检验试剂的颜色,选用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焰本身颜色的干扰,故C错误;
D.铁的焰色几乎为无色,对其它元素的焰色无影响,故可用铁丝进行焰色反应,故D正确;
选C。
16.C
【分析】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时的反应可能为:OH﹣+H+=H2O和CO+H+=HCO,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HCO+H+=H2O+CO2↑;根据加入50mL盐酸时溶质为氯化钠及原子守恒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图象可知,甲溶液中溶质只能为Na2CO3和NaHCO3,乙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根据HCO+H+=H2O+CO2↑计算出乙溶液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最大值。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质不可能为NaOH、NaHCO3,根据图象可知,乙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故A错误;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四种情况,由图中HCl的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的关系可知甲溶液的溶质应该为:Na2CO3和NaHCO3,所以当0<V(HCl)<10mL时,甲溶液中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CO+H+=HCO,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当V(HCl)=50mL时,得到的产物为NaCl,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n(NaCl)=n(HCl)=0.1 mol·L-1×0.05L=0.005mol,则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5 mol·L-1,故C正确;
D.乙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为:HCO+H+=H2O+CO2↑,根据消耗了10mL盐酸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1L=0.001mol,标况下0.001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4L/mol×0.001mol=22.4m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C
【详解】
已知:A、B、C、D、E、X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则:
A.若X是Na2SO3,C为气体,则C为SO2,D为NaHSO3,B为HCl,所以A可能为Cl2,氯气与H2O常温下生成HCl和E(HClO),E(HClO)可与D(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B和D的反应是OH-+HCO=H2O+CO,A是单质,则A为Na,B为NaOH,X为CO2,C为Na2CO3,D为NaHCO3,E为H2,H2能还原Fe2O3为Fe单质,B正确;
C.D为CO,则X为C,B为O2,C为CO2,A与水反应生成氧气,A为过氧化钠或氟气,且C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C60、C70等很多种,C错误;
D.D是白色沉淀,可以为摩尔质量为78g/mol的Al(OH)3,则A为摩尔质量为78g/mol 的Na2O2,X为铝盐,C为偏铝酸盐,铝盐和偏铝酸盐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符合转化关系,D正确;
答案选C。
18.B
【分析】
Ag+和给出的四种阴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原溶液中没有Ag+;溶液呈无色,说明原溶液中没有Cr2O;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氢碘酸,产生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2-和,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硫,在此反应中,若过量,则可以和氢碘酸反应生成气体SO2;生成的气体A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还有可能是CO2和SO2的混合气,所以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溶液B中加足量NaOH溶液共热,有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有。
【详解】
A.CO2和SO2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故A错误;
B.溶液B与足量NaOH溶液加热生成0.02mol气体D,即0.02molNH3,说明无色溶液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浓度为=2mol/L,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无色溶液中没有Ag+,黄色沉淀是S,故C错误;
D.实验中加入了含钠的NaOH溶液,所以灼烧火焰呈黄色,不能说明原无色溶液含有Na+,故D错误;
故选B。
19.球形冷凝管 H2O2 控制温度 增大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 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分利于干燥 ABC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m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H2O2不稳定,恒压滴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H2O2,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H2O2;
(2) xNa2CO3(aq)+yH2O2(aq)⇌xNa2CO3·yH2O2(s)ΔH<0正反应放热,过碳酸钠50℃开始分解,步骤①在冰水浴中进行便于控制温度,故答案为:控制温度;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增大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有利于析出过碳酸钠,故答案为:增大钠离子浓度,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
(4) 过碳酸钠(xNa2CO3·yH2O2)难溶于醇类,步骤⑧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可以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分利于干燥,故答案为:减少过碳酸钠的溶解损失,并带走水分利于干燥;
(5) A.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FeCl3促进H2O2分解,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故A正确;
B.Na2SO3具有还原性,能还原H2O2,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故B正确;
C.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故C正确;
D..NaHCO3不与过碳酸钠发生任何反应,所以不能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
综上所述ABC符合题意,故选ABC。
20.2Na2O2+2H2O=4NaOH+O2↑ 第4次或第5次的读数 第5次与第4次的读数相同,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0.84 溶解 生成NaCl的质量 玻璃棒、蒸发皿 偏大
【详解】
(1)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应用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的数据,根据称量的锥形瓶+水+试样总质量变化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故需要知道试样的质量、锥形瓶+水的质量,还有第4次或第5次读数;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读数相等,锥形瓶内的质量已达到恒重,不必作第6次读数;故答案为:第4次或第5次的读数;第5次与第4次的读数相同,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
(3)2Na2O2+2H2O=4NaOH+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质量的变化量就是氧气的质量,即m(O2)= 1.560g +190.720g-192.010=0.270g,n(O2)= =0.0084mol,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n(Na2O2) =2(O2)=0.0168mol,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84% ; 故答案为:0.84;
(4)①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将样品在稀盐酸中溶解;故答案为:溶解;
②最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故应测定生成NaCl的质量;故答案为:生成NaCl的质量;
③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故答案为:玻璃棒、蒸发皿;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烧杯内壁沾有少量的氯化钠,测定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由于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故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21.样品重,砝码轻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偏高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导入U型管中 判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解析】
实验分析:本实验的目的为测定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原理为:w(Na2CO3)=×100%。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再将Na2CO3转化为CO2,利用碱石灰吸收CO2,通过称重得出CO2的质量,再间接的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为了精确测定CO2的质量,实验有两个关键点:保证CO2被全部吸收;防止其他气体的干扰。
(1)由于称量时左物右码,依据天平的杠杆原理,向左偏说明样品重,砝码轻。故答案为样品重,砝码轻;
(2)U型管中的碱石灰是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CO2,并通过称重得出CO2的质量,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影响实验结果,在U型管右侧接一个干燥管B,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也会随着CO2进入U型管,被碱石灰吸收,HCl被误认为是CO2,所以CO2的质量偏大,算出的Na2CO3的质量也会偏大的,所以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偏高;
(4)由于反应完了锥形瓶中存留有CO2,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就是将残留的CO2完全排入U型管。故答案为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说明CO2已经被全部排到U型管中。故答案为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则有,,解得x= 。
所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故答案为;
点睛:气体质量的测定实验中,有三个关键点:一般采用鼓气(稀有气体或N2等)的方法排尽装置中的气体,防止干扰实验;实验结束后,继续鼓气将待测定的气体赶入吸收装置,使其被充分吸收;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入干扰实验。
22. acde 碱石灰 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CBAD Na2O2+H22NaOH 玻璃棒 蒸发结晶 偏小
【解析】(1)实验室可以用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若从图示仪器中选择一部分组装成一套能随开随停的装置,则可以用e盛装锌粒、d盛装酸液、用a起固定作用、用c导气和开关,故选择的仪器编号是acde。
(2)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则氢气中会混有水和氯化氢,因为Na2O2与水和氯化氢都能反应,可用碱石灰除去水和氯化氢,所以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实验开始应先通入氢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保证探究Na2O2与H2能否发生反应实验的准确性,确定氢气纯净后,加热Na2O2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综上分析,正确的顺序是:CBAD。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则氢气与Na2O2发生了反应;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则反应没有生成水,根据原子守恒,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2NaOH。
(5)①由题意结合流程,操作2是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故操作2名称为:蒸发结晶;蒸发操作除用到酒精灯、蒸发皿外,还要用玻璃棒搅拌;②设样品中Na2O2质量为x g、NaOH质量为y g,则x+y=m1,生成NaCl的质量为58.5×()=m2,解得:x=39×();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NaCl的质量(m2)偏小,根据上述Na2O2质量的表达式可得,测得的Na2O2的质量(x)会偏小,所以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2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 产生的气体使干燥管内液面降低,与碳酸钙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D 碳(C) 4Na+3CO22Na2CO3+C
【分析】
(1)根据杂质的成分选择除杂试剂;根据简易启普发生器的气体发生原理分析关闭弹簧夹的现象以及药品的选择。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黑色固体和白色物质的成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写出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发生的反应分析,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还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两种杂质,除去氯化氢用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水蒸气用浓硫酸;
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不能逸出,使干燥管里压强增大,干燥管内盐酸液面下降,与碳酸钙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若使用硫酸,生成的硫酸钙为微溶物,会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产生的气体使干燥管内液面降低,与碳酸钙脱离接触,反应停止;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①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是碱性物质,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说明能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推出该物质为碳酸钠,故选D;
②黑色固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故黑色固体是C;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碳,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24.分液漏斗 CaCO3+2H+=Ca2++H2O+CO2↑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O2 甲基橙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之内无变化 79.5%
【分析】
A中CaCO3+2HCl=CaCl2+H2O+CO2↑,制备CO2,B中装有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少量HCl,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D中放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E收集生成的O2。
【详解】
(1)a的名称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A是实验室中制取C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3)
装置序号
加入的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故答案为: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4)C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5)F中得到气体为氧气,其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O2,
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O2;
(6)盐酸滴定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已知:Na2CO3与HCl的滴定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之内无变化,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实验次数编号为3的实验误差大,不可用,由1、2平均可得,消耗的盐酸体积为30.0mL,由反应方程式可知,Na2CO3∽2HCl,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2CO3)=1/2n(HCl)=1/2×0.2000mol•L×0.03L=0.003mol,m(Na2CO3)= 0.003mol×106g·mol-1=0.318g,碳酸钠样品的纯度为×100%=79.5%,故答案为:甲基橙;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之内无变化;79.5%;
25.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吸收逸出的NH3 过滤 a NH3 b CO2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分析】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
(1)依据题干中信息碳酸氢钠溶解度相对较小分析,所以在饱和食盐不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后,碳酸氢钠晶体会析出;
(2)①(I)盐酸是易挥发性酸,在制取二氧化碳时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要除去氯化氢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据此答题;
(II)实验过程中氨气可以会从溶液中逸出,稀硫酸能吸收氨气;
(III)分离固体与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
②(I)根据氨气易溶于水,从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分析解答;
(II)根据图可知,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变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3)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会与碳酸氢钠析出;
【详解】
(1)a.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故错误;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与其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无关,故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于氯化铵来说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小一些,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故正确;故答案为:c;
(2)①(I)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II)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会从溶液中逸出,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
(III)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
②(I)制取碳酸氢钠时先要得到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应先通入氨气,所以a端通入,从而保证了从b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充分反应,故答案为:a;NH3;b;CO2;
(II)装置改动后反应物的二氧化碳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率,
(3)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知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可以析出碳酸氢钠,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会与碳酸氢钠析出,故答案为: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等)
26.A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里加水,若长颈漏斗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并长时间保持该高度差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 Na2O和Na2CO3 4Na+3CO22Na2CO3+C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不同意,丙同学的推断白色物质若是氢氧化钠,需要反应物含有氢元素,实验是钠在二氧化碳中的反应产物,反应体系中无氢元素存在 2xMg+2NO x 2xMgO+N2,3Mg+N2Mg3N2 abcdebcghf 分液漏斗、平底烧瓶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装置D中气体体积增大,水从广口瓶流入烧杯中 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产物加入水中,若产生具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或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产物存在Mg3N2,否则不存在
【详解】
(1)所加试剂密度比水要小,且与水互不相溶,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饱和的食盐水为无机物的水溶液,只有苯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
(2)装置形成密闭体系,通过压强差进行检验,正确答案: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里加水,若长颈漏斗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并长时间保持该高度差不变,表明装置不漏气
(3) 白色物质只能是Na2O,白色物质只能是Na2CO3,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正确答案:Na2O和Na2CO3。
①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酸钠和碳,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正确选项 4Na+3CO22Na2CO3+C。反应生成的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原白色固体不一定为氧化钠, 正确答案:Na2CO3溶液显碱性,也会使酚酞变红。
②该反应是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出现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同意丙同学的观点,正确答案:不同意,丙同学的推断白色物质若是氢氧化钠,需要反应物含有氢元素,实验是钠在二氧化碳中的反应产物,反应体系中无氢元素存在。
(4) ①推测金属Mg在NOx中的燃烧产物为MgO、N2和Mg3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Mg+2NO x 2xMgO+N2,3Mg+N2Mg3N2 ;正确答案:2xMg+2NO x 2xMgO+N2,3Mg+N2Mg3N2。
②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通过氯化钙进行气体干燥,然后纯净的二氧化氮气体与镁加热反应,由于反应生成的氮化镁易与水反应,还需要连接B装置进行防水处理,最后多余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E装置内被碱液吸收,剩余的氮气利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所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debcghf;装置A中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平底烧瓶;该装置内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镁与二氧化氮气体加热反应,生成氮化镁和氮气,验证产物中有N2生成的现象为:装置D中气体体积增大,水从广口瓶流入烧杯中;正确答案:abcdebcghf;分液漏斗、平底烧瓶;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装置D中气体体积增大,水从广口瓶流入烧杯中。
③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纯净的氮化镁是淡黄色固体,热稳定性较好。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产物是一种碱和一种气体;所以只要证明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氨气即可,正确答案: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产物加入水中,若产生具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或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产物存在Mg3N2,否则不存在。
点睛:(4)第2问题,进行的装置连接时,要注意B装置的重复使用,目的都是满足C装置内镁与二氧化氮在无水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61沉淀的转化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表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错误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36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30无机推断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周期元素,其中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