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8801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一、辉煌与黯淡 ——改革的背景
二、突破与固守 ——改革的过程
三、反思与展望 ——改革的感悟
一、辉煌与黯淡
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十年间,苏联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20%,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
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比例失调的“恶果”
1913年谷物产量人均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为524公斤;在苏联工业化短短十年内,发生了数次饥荒,饿死了1000万人。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经济的“怪现象”
(1)迅速实现工业化(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超强和军事实力神圣化!固定化 ! 模式化!
(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重重轻轻农)旧体制已运转不灵!
二、突破与固守
①央企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总面积不过350万公顷,1962年达到3700万公顷。1958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增长50%,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集体农庄庄员1958年平均报酬比1953年增长了53%。 ---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958~1964年期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7%。农民种的是玉米,“收获的全是水(指结不出穗)” 。1963年玉米播种面积中的62%颗粒无收。因为种植玉米,全国牧草场干草收获量锐减,以致造成饲料空前紧张局面。
前苏联公民 加加林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
合作探究: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对比分析两幅图片背后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在混乱中黯然下台,继任的勃列日涅夫又将何去何从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②扩大国企自主权 ③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管理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达到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6.4 4.2 3.3
5.7 3.8 3.2
7.4 4.4 3.7
2.5 1.7 1.1
4.5 3.3 3.1
5.7 3.7 3.2
经济停滞,未突破斯大林体制
苏联人们对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以及国家改革充满了热情——
在1988年全国代表代表会议期间,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大门口附近排起长队,人们竞相在体制改革的建议上签名。
(1)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①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②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 ③打破单一公有制,实行租赁和承包(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②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多党制)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物质利益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央企管理权下放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恢复部门管理加强集中领导;扩大国企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
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指导代替指令打破公有制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反思与展望
讨论一 ——多个视角论成败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苏联解体后,西方世界认为苏联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断言“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生命不会超过70年”。
—— 中式不忘, 苏式之失 苏联改革的启示
(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平衡发展。(3)改革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4)制度的改革与更新也必须与时俱进,没有永远先进和一成不变的制度;(5)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赫鲁晓夫改革的深远意义在于: A.取得一定成效 B.提出了“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C.迈出了苏联经济改革的步伐 D.完全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赫鲁晓夫改革值得肯定的是A.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使苏联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
(06江苏,2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轻农比例不平衡,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粮食短缺,有成效,谁去收购,农业问题仍旧存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赫鲁晓夫的改革,问题探究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战略核武器,常规武装力量,失败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优质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②给企业部分权利,③物质利益原则,小修小补,战略方针缺乏一贯性,目标脱离实际,忽视客观规律,个人作风急躁,★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失败的原因,改革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