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 门捷列夫 B. 达尔文
C. 拉瓦锡 D. 牛顿
2.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Ne B. 磷P C. 锰MN D. 铁fe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 C. 纸张燃烧 D. 胆矾研碎
5.海带、木耳、菠菜等食物可为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6.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碳 B. 氧 C. 磷 D. 铁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8.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PM2.5 D. 氮气
9.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氢气 D. 铁丝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 汽水 C. 液态氧气 D. 液态空气
12.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气焊 B. 灭火 C. 潜水 D. 急救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取固体粉末
14.已知碳14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碳14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6 B. 8 C. 12 D. 14
15.下列符号表示1个氢分子的是()
A. H B. H2 C. H+ D. 2H
16.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为12 B. 质子数为 24 C. 元素符号为Mg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7.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 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C. 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D.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
18.二氧化钛(TiO2)可用于生产防晒霜。其中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 )
A. -4 B. +3 C. +4 D. +5
19.下列操作中,最适宜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2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
A. 氯化钙 CaCl2 B. 氧化铝 AlO C. 二氧化碳 CO2 D. 氮气 N2
21.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用淘米水浇花 B.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 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2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原子不显电性 C. 离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原子可转化成离子
2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H2
C. 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D. 丙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
2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26.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1)补齐废弃物与垃圾桶的连线。________
(2)你认为垃圾分类的意义是________。
27.食品防腐保鲜有多种方法。
(1)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几种方法中,利用此原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抽真空 B 冷藏或冷冻
(2)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可防腐,原因是________。
28.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着天问一号顺利升空,开启了中国的首次火星之旅。其火箭推进器采用液氢、液氧、煤油为推进剂。
(1).写出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十二烷(C12H26)是煤油中成分之一。十二烷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科普阅读题
2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天然气一般指蕴藏于地层中的气体混合物,主要成分如图1所示。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无色、无味。地壳中,目前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超过200万亿m3。
天然气是低碳能源,作为燃料,产生相同热量时,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5.1%。天然气用于汽车燃油,还可以减少颗粒悬浮物的排放。
天然气可以压缩冷却成液化天然气运输、使用。1m3液化天然气可气化成625m3天然气,用于居民生活中的烹调、取暖等。在送到用户之前,为便于泄漏检测,需要用硫醇等给天然气添加气味。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的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图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其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
(2)天然气相比于煤炭是低碳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液化天然气气化后体积增大的原因________。
(4)由图2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及少量乙烷、丙烷、氮气、丁烷组成
B 甲烷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用天然气替代煤等常规城市燃料,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
四、流程题
30.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下:
(1).通过过滤池可以去除水中的 杂质(填字母序号)。
A 泥沙 B 枯草树叶 C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向清水池中投放二氧化氯(ClO2),可以消毒灭菌。写出ClO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 。
(3).进入用户家庭的水需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种类 (填“改变”或“不改变”)。
31.富氧燃烧技术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如下:
(1)空气分离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中“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该流程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依据“灰处理后得到含硫灰分”,可知煤粉中含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
B 烟气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水
C 该技术有利于CO2的回收利用
五、实验题
32.用下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1)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____。
(2)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________。
(3)实验3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
33.解释实验现象。
3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装置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2)氧气能够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3)B装置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__、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5.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1)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检验b管中气体,将________置于b管尖嘴口出,打开活塞。
(3)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4)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
36.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__。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C 该实验中,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六、科学探究题
37.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1).Ⅰ.不稳定性
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2).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3).称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质量为 g。
(4).Ⅱ.漂白性
(查阅资料)
i.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ii.10%表示H2O2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10:90。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实验①、②的目的是探究 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5).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 (填实验编号)。
(6).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 。
(7).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 ℃ 25mL 10%H2O2溶液 +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符合题意;
D、牛顿发现了力学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主要贡献与成就分析。
2.【答案】 B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
3.【答案】 B
【解析】【解答】A.钠的元素符号是Na,A不符合题意;
B.磷的元素符号是P,B符合题意;
C.锰的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Mn,C不符合题意;
D.铁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即Fe,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据此分析
4.【答案】 C
【解析】【解答】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5.【答案】 C
【解析】【解答】海带、木耳、菠菜等食物可为人体补铁,补铁指的是补充铁元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6.【答案】 D
【解析】【解答】A.碳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氧是“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磷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铁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元素名称带“钅”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据此分析
7.【答案】 B
【解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B正确.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D错误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 D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硫气体容易形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B不符合题意;
C.PM2.5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与雾霾的形成有关,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空气成分不污染大气分析
9.【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错误;
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错误;
D、酒精灯碰翻洒出酒精着火了可以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来回答本题.
10.【答案】 B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中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
11.【答案】 C
【解析】【解答】A、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液态氧气指的是氧气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故是混合物.
故选C.
【分析】纯净物是指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答案】 B
【解析】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氧气的性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判断其用途.
【解答】A、气焊利用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正确;
B、灭火一般使用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能用于灭火,故B错误;
C、潜水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C正确;
D、急救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用途,属于基础题,较容易回答
13.【答案】 D
【解析】【解答】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D、粉末状药品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用药匙取用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取用固体粉末的方法分析
14.【答案】 A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碳14的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A.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前提条件是在原子中.
15.【答案】 B
【解析】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在物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即可,而表示1个氢分子的化学符号为H2 .
【解答】A、H表示1个氢原子、氢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H2表示1个氢分子,故B符合题意;
C、H+表示1个氢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6.【答案】 B
【解析】【解答】A.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A说法不符合题意;
B.左上角的数字为12,表示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镁原子的质子数是12,B说法符合题意;
C.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最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17.【答案】 B
【解析】【解答】A.被加热液体的量太多,加热时沸腾,可能会喷出,发生危险,A说法合理;
B.加热时,要求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B说法不合理;
C.开始加热时,要求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C说法合理;
D.加热后,要求不能使试管立即接触冷水,防止试管遇冷水炸裂,D说法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试管中药品加热的方法分析
18.【答案】 C
【解析】【解答】二氧化钛中,设钛元素(Ti)的化合价为x ,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x+(-2)×2=0,得x=+4价;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19.【答案】 B
【解析】【解答】A.氧气和空气都是无色气体,观察气体颜色不能鉴别,A不符合题意;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B符合题意;
C.氧气和空气都是无味气体, 闻气体的气味不能鉴别,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空气都不能与石灰水反应,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无明显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鉴别物质时,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据此分析
20.【答案】 B
【解析】【解答】A、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CaCl2 , 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Al2O3 , 故符合题意;
C、书写氧化物化学式,氧元素在后,其他元素在前,标出各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为:CO2 , 故不符合题意;
D、氮气属于非金属气体,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化学式为:N2 , 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式的书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价数交叉书写,据此分析
2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分析。
A、用淘米水浇花,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属于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
C、隔夜的白开水还能喝,直接倒掉是浪费水,不利于节约用水;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
故选C
【点评】节约用水,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2.【答案】 C
【解析】【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与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原子得失电子后转化成离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概念及特性分析
23.【答案】 C
【解析】【解答】A.水是无味的液体,酒精有特殊的香味,闻气味可以鉴别两者,能达到目的,A不符合题意;
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能达到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白糖水和食盐水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能达到目的,C符合题意;
D.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没有现象,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用加入二氧化锰的方法鉴别两者,能达到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鉴别物质时,只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24.【答案】 C
【解析】【解答】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3H2+N2 2NH3;
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甲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H2 , B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C说法符合题意;
D、丙物质化学式为NH3 , 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100%,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结合具体的原子结合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25.【答案】 B
【解析】【解答】A、连接仪器,向左侧推动注射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好,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气体应该短进长出,B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氧气长进短出,通过观察集气瓶内气泡速度,监控气体流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二、填空题
26.【答案】 (1)
(2)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解答】(1)可回收垃圾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 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矿泉水瓶是塑料类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主要包括:一次性餐具、镜子、陶瓷制品、竹制品(竹篮、竹筷、牙签)等,故瓷碗碎片属于其他垃圾;
香蕉皮是属于湿垃圾,香蕉皮是属于果皮类的,和其他厨房垃圾一样归于厨余垃圾;(2)垃圾分类的意义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减少占地等。
【分析】(1)根据垃圾的分类方法分析
(2)根据 垃圾分类的意义分析
27.【答案】 (1)A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解答】(1)A.抽真空,能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正确;
B.冷藏或冷冻不能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不正确;故填:A;(2)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能充入食品包装袋内作防腐剂;故填: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析】(1)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28.【答案】 (1)氢气+氧气 水
(2)2;72:13
【解析】【解答】(1)液氢与液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 水;故填:氢气+氧气 水;(2)十二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2):(1×26) =72:13;故填:2;72:13。
【分析】(1)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分析
(2)根据化学式意义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三、科普阅读题
29.【答案】 (1)化学
(2)产生相同热量时,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5.1%
(3)分子间隔增大
(4)2014-2018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AC
【解析】【解答】(1)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填:化学。(2)由题干所知天然气是低碳能源,作为燃料,产生相同热量时,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5.1%,故填:产生相同热量时,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5.1%。(3)分子之间有间隔,液化天然气气化后体积增大的原因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故填:分子间隔增大。(4)由图2可知2014-2018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故填:2014-2018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5)A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及少量乙烷、丙烷、氮气、丁烷组成,正确。
B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正确。
C 天然气是低碳能源,作为燃料,产生相同热量时,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减排二氧化碳65.1%。天然气用于汽车燃油,还可以减少颗粒悬浮物的排放,故用天然气替代煤等常规城市燃料,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正确。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根据两种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物质三态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分析
(4)根据图2进行分析
(5)根据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四、流程题
30.【答案】 (1)AB
(2)35.5+16×2
(3)不改变
【解析】【解答】(1)过滤池是将水中不溶性杂质分离出去,故填:AB。(2)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各,故二氧化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35.5+16×2。(3)水沸腾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种类没有改变。故真:不改变。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3)根据物料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分析
31.【答案】 (1)氮气
(2)H2O或CO2
(3)S
(4)ABC
【解析】【解答】(1)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和氮气,空气分离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中“其它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该流程中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H2O或CO2。(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依据“灰处理后得到含硫灰分”,可知煤粉中含有S。(4) 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起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所以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的燃烧更剧烈,正确;
B、 烟气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水,正确;
C 该技术有利于CO2的回收利用,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分析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3)根据反应的流程进行分析
五、实验题
32.【答案】 (1)外焰温度最高
(2)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3)CO2(或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温度最高;(2)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故填: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CO2(或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2)根据水蒸气遇冷液化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3.【答案】 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解析】【解答】(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蘸有酚酞的旗帜上,是酚酞变红,旗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分析
34.【答案】 (1)集气瓶;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火星四射;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集气瓶;酒精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氧气能够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3)B装置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故填:火星四射;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及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3)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35.【答案】 (1)氢气
(2)带火星的木条
(3)水 氢气 + 氧气
(4)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解答】(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得到氧气,负极得到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a管中气体较多是氢气;(2)b管中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木条置于b管尖嘴口出,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3)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4)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
36.【答案】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3)P2O5
(4)B
【解析】【解答】(1)将导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即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3)红磷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填:P2O5;(4)A.红磷的用量影响实验结果,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A说法不正确;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以防止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B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中,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C说法不正确。
故填:B。
【分析】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及注意事项分析
六、科学探究题
37.【答案】 (1)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2)催化作用
(3)2
(4)温度
(5)②③
(6)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其漂白性有影响
(7)50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过氧化氢 水 + 氧气。(2)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是催化剂,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3)催化剂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称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质量为2g,故填:2。(4)实验①、②温度不同,布条颜色变化不同,探究的是温度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故填:温度。(5)②③一个含氢氧化钠一个不含,其他条件相同,故探究NaOH溶液有无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故填:②③。(6)实验③、④其他条件相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浓度高时布条变色快,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其漂白性有影响,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其漂白性有影响。(7)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其它条件相同,氢氧化钠溶液用量不同,故将红色布条浸泡到5℃ 25mL 10%H2O2溶液 +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故填:50。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分析
(3)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分析
(4)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中的变量进行分析
(7)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水和酒精
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C
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水
观察颜色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二氧化锰
物质
甲
乙
丙
微观示意图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收集氧气
C. 收集氧气
D.监控气体流速
⑴旗帜变红,体现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
⑵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原因是________。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20分钟后
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
布条红色褪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第23章小结与复习上课课件pptx、第23章小结与复习教案doc、第23章旋转单元测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2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