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烟台(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1.下列厨房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蔬菜榨汁 B. 铁锅生锈 C. 水的沸腾 D. 白糖溶解
2.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明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交流评价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3.下列取用药品操作规范的是( )
A. 块状固体竖直投入
B.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从容器口倒入
C.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倾斜的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
D.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把胶帽内的空气排入液体中
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产生淡蓝色火焰 B. 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
C. 接触烧杯感到发烫 D. 安静的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
5.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
C. 氧化汞 汞+氧气 D. 食盐水蒸发得到食盐和水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铅能导电 B. 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C. 氯化钠是白色固体 D. 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说明水分子之间是能够化合的
D. 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8.自来水厂从水库取水生产自来水,有如下净化步骤:①取水;②消毒;③沉降;④过滤;⑤吸附。以下水的净化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①④②③⑤ D. ①③②⑤④
9.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如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 装置漏气 B. 将烧杯换成锥形瓶
C. 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D. 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
10.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水的天然循环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 用100mL量筒量取6.55mL水 B.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5g食盐
C. 用100mL烧杯量取80mL水 D. 胶头滴管每20~25滴约为1mL
1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该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二、多选题
13.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共有4种分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14.现在,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B. 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化学变化
C. 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15.下列说法是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事实,其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三、综合题
16.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回答:
(1)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
(3)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是________
(4)过氧化氢(H2O2)与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1)请总结氯气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各找出一点即可)
(2)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闻氯气的方法是:________。
(3)写出材料2中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18.2016年11月3日,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我国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能力。
(1)空间站里的氧气主要来自电解水。电解水时,氧气在电极的________极产生。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说明:催化剂是反应条件)
(2)为了能将沉重的空间站各舱段送上太空,长征五号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气燃料具有________的优点。液氢和液氧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该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是________。
19.净化天然水或除去物质中的杂质,都是利用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物质性质之间的差异,将其分离。有时候,它们可能存在多种差异,我们要根据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依据某种差异将他们分离开。说说看,我们学过了哪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们各利用了物间的哪种差异?(至少写两种)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20.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3)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5)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6)某同学用试管给物质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己夜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21.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2)装置B中,将一块锌片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硫酸,可观察到锌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2.规范实验操作是获得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量筒和托盘天平是初中常见的计量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要量取15mL的水,需要选择的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选填“10mL”、“20mL”“50mL”)若量取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__15毫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凋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④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
⑤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⑥记录砖码和游码的质量
⑦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
(4)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所示,则应______。(填序号)
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5)实验中,托盘天平调零后,甲同学称量食盐固体时,在左盘放了1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指针就刚好指在“0”刻度处,则他所称的食盐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域“等于”)15g。乙同学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食盐固体,右盘衬纸上放1个10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23.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了低温高压液氢作然料。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气变成液氢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下:
提示:压强为相同面积下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________;体积增大,气体压强________。
(3)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________。
(4)如图所示,某小组收集了三瓶二氧化碳(CO2)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1/3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振荡一会儿。(水的挥发忽略不计)
提示:CO2气体易与NaOH溶液反应,部分与水反应
充分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此时甲中和丙中瓶内气体的成分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4.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通直流电的探究,请你参与。
(1)(提出问题)水在直流电下的变化如何?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________产生,若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10mL气体,则此时b中应该大约收集到了________mL气体。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________。
(2)(得出结论)由实验可知,水通直流后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该变化________。
(3)(拓展延伸)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氯化钠+水 氢氧化钠+氢气+氯气。
(拓展运用)同学们查阅资料知道了水分解的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同学们不但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5.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2)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__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液化气的________加热。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________和________。
(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__。
26.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欲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应采用的装置如图①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上述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经达到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________,需要更换的是蓬松棉和________。
(2)按物质组成划分,海水、河水、湖水、雨水和矿泉水都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硬水是指含有较多________的天然水。
(3)进入蓬莱城区的建新水库引水渠是向城区供水的重要渠道。为了保护好城区用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4)暴雨过后,河水的能见度很低,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该图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不正确是________。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号)。
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河水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拓展应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10微米。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由此你对过滤的原理有何新的认识?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蔬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的沸腾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白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2.【答案】 C
【解析】【解答】小明提出食醋、柠檬酸哪种物质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谁的酸性强,这是一个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提出怎么做是设计实验环节分析。
3.【答案】 C
【解析】【解答】A、取用块状药品,需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不符合题意;
B、取用粉末状药品,先将试管横放,要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起,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倾斜的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成分可能会与药品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和液体药品取用方法分析,块状要放瓶口滑入,粉末状送入试管底,少量液体滴管滴加。
4.【答案】 D
【解析】【解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 ,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接触烧杯感到发烫。安静的燃烧,时间久了不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纯净氢气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接触烧杯感到发烫分析。
5.【答案】 C
【解析】【解答】A、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所以不是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反应物是四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D、食盐水蒸发得到食盐和水,这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分析。
6.【答案】 B
【解析】【解答】A、铝能导电,描述铝的导电性,属于铝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是通过铁与盐酸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白色固体,描述氯化钠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描述甲烷的颜色、气味和状态,均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7.【答案】 D
【解析】【解答】A、水在固态时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B、根据水是纯净物分析;
C、根据状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的变化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分析。
8.【答案】 B
【解析】【解答】净化水时,取水后先通过自然沉降除去大颗粒不溶性固体,然后经过过滤除去,在经过活性炭的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最后通过加入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自来水的净化,取水后先出去不溶性杂质,即包括沉降、过滤,然后除去不溶性杂质,即吸附,最后杀菌消毒,据此分析即可。
9.【答案】 B
【解析】【解答】A、装置漏气,气体从橡胶塞或橡胶管出跑出,导管口不会看到气泡,A不符合题意;
B、将烧杯换成锥形瓶,只是改变了仪器的容积,这属于无关因素,B符合题意;
C、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导致导管口处的液体压强过高使气体无法逸出,C不符合题意;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气体从导管口处逸出,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在导管口不能看到气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将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若装置不漏气则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分析。
10.【答案】 D
【解析】【解答】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符合题意;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符合题意;③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符合题意;④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水的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
11.【答案】 D
【解析】【解答】A. 用10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故不能量取6.55mL水。故A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55g食盐。故B不符合题意;
C. 可以用100mL量筒量取80mL水,选量程稍大且最接近所需液体的量筒,不能用100mL烧杯量取80mL水,量取会不准确。故C不符合题意;
D. 每20~25滴液体约为1mL,所以胶头滴管每20~25滴约为1mL。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10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分析;
B、根据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分析;
C、根据烧杯不能准确量取80mL水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每20~25滴约为1mL分析。
12.【答案】 C
【解析】【解答】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否则石蜡蒸汽会冷凝为液态,实验不会成功,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未与氧气接触,未燃烧,仍为石蜡蒸汽,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石蜡蒸汽会冷凝为液态或固体及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未与氧气接触分析。
二、多选题
13.【答案】 A,D
【解析】【解答】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根据图示中反应前反应后的分子种类分析,由此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并确定反应类型。
14.【答案】 B,D
【解析】【解答】A、谷氨酸钠受热能分解,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谷氨酸钠受热能分解分析;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C、根据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分析;
D、根据实验是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法分析。
15.【答案】 A,C
【解析】【解答】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体增多,分子间有间隔,吹大气球过程分子间隔变小,解释符合题意。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解释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沸腾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水沸腾时,掀起壶盖。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解释符合题意;
D、碘酒是混合物,是因为碘酒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解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分子性质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再根据所给事实或现象找出对应的分子性质进行判断。
三、综合题
16.【答案】 (1)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再分
(2)分子
(3)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分子间的间隙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4)分子结构(种类)不同
【解析】【解答】(1)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在再分;(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3)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受热间隙变大,遇冷时间隙变小;(4)过氧化氢与水,其构成的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在与分子的结构(种类)不同。
【分析】(1)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反应后没有变成其它原子;(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4)过氧化氢与水,其构成的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在与分子的结构(种类)不同。
17.【答案】 (1)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2)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较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3)氯气+氢气 氯化氢
【解析】【解答】(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2)闻氯气的方法是:打开瓶盖,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较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3)材料2中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气+氢气 氯化氢。
【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3)根据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分析。
18.【答案】 (1)正;氢气+二氧化碳 水+甲烷
(2)热值高;氢气+氧气 水;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①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产生的是氧气,故填:正;
②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填: ;
(2)③氢气的热值高,所以长征五号的箭芯采用液氢作燃料,故填:热值高;
④液氢和液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故填: ;
⑤该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甲烷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热值高、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及该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分析。
19.【答案】 (1)过滤法;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颗粒大小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蒸馏法;根据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混合物之间的分离包括固体和固体的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气体和气体的分离,液体和液体的分离等;如实现固液分离可用过滤法,此方法利用的是混合物中各成分颗粒大小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实现液体和液体的分离可用蒸馏法,此方法利用的是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分析;
(2)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20.【答案】 (1)广口瓶;胶头滴管
(2)三分之一
(3)用清水洗干净晾干
(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用水润湿
(6)加热前没有先进行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解析】【解答】(1)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广口瓶中保存,故填广口瓶;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常选用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沸腾喷出,故填三分之一。
(3)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胶头滴管上的残液污染其它药品,故填用清水洗干净晾干。
(4)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故填用水润湿。
(6)用试管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发生炸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加热前没有先进行预热,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还可能是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试管骤冷发生炸裂,故填加热前没有先进行预热和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分析】
(1)根据固体药品放广口瓶,少量液体取用用胶头滴管分析;
(2)根据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药品不能超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3)根据滴管使用后需清洗分析;
(4)根据蒸发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分析;
(5)根据玻璃管与橡皮塞连接需用水润湿减少摩擦分析;
(6)根据加热试管内药品时要先预热及试管骤冷骤热易炸裂分析。
21.【答案】 (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成水珠
(2)锌片剪成小块;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3)A发生物理变化,B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1)装置A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成水珠。
(2)装置B中,将一块锌片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硫酸,可观察到锌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锌片剪成小块;化学变化: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A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B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水沸腾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成水珠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答案】 (1)20mL;大于
(2)偏大
(3)②①④③⑤⑥⑦
(4)C
(5)等于;12.7
【解析】【解答】(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所以量取15mL的水,应用20mL的量筒;量取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故大于15毫升。
(2)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当测量同一物体质量时,需要增加砝码或多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则测量结果大于物体实际质量。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将游码放在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①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④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③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⑤用镊子夹取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⑥记录砝码和游码的质量;⑦称量完毕,取下称量物,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处。故填:②①④③⑤⑥⑦。
(4)根据题干图示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盘比较重,因此调节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读盘的中央为止。
故答案为:C。
(5)“左码右物”称量时,药品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于该同学没有使用游码,所以该瓶氯化钠实际质量为10g+5g=15g;乙同学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食盐固体,右盘衬纸上放1个10g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下,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为砝码加游码,10g+2.7g=12.7g。
【分析】(1)根据所量体积选择量筒及仰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大分析;
(2)根据砝码磨损时称量药品结果偏大分析;
(3)根据天平称量药品时的操作步骤分析;
(4)根据称量前指针偏左则左盘质量大,应向右调平衡螺母分析;
(5)根据不使用游码时,左右盘放颠倒不影响结果及操作正确时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分析。
23.【答案】 (1)气体受压,分子间隔变小
(2)增大;减小
(3)气体体积
(4)丙>甲>乙;CO2;CO2和空气
【解析】【解答】(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气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大,液体的分子间隔比较小,所以,氢气变成液氢时发生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温度由20℃升高到40℃的过程,压强也随之增大;在温度为20℃的时候,随着体积的增大,压强也随之减小。所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减小。
(3)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条件下,温度和气体体积发生改变,压强都会随着改变,所以,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气体的体积。
(4)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1体积水能够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因此振荡后甲中气压大于乙,丙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由于敞开口,空气进入,最终大于甲的气压,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
(5)甲瓶是塞紧瓶塞的,所以瓶子内部只有二氧化碳分子,而丙是没有塞瓶塞的,空气可以进入瓶内,所以瓶子内部有原本的二氧化碳分子,还含有空气。故⑥⑦应该填:CO2;CO2和空气。
【分析】(1)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2)根据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分析;
(3)根据压强大小与气体体积、温度等有关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24.【答案】 (1)气泡;20;无色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通入直流电后,水分子破裂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氢分子和氧分子又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3)①④②⑤③;氢原子、氧原子(H、O);水分子(H2O)
【解析】【解答】(1)收集证据:在电解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电极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
若一段时间后a中收集到10mL气体,由图中可知,a收集的气体体积要比b收集的少,则a连接电源正极,b连接电源负极,根据电解水的规律,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此时b中应该大约收集到了20mL气体。
根据气体体积分析,b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因此,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得出结论:由实验可知,水通直流后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因是通入直流电后,水分子破裂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氢分子和氧分子又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2)拓展运用:根据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可推知,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先是做无规则运动,选①,然后接触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就会被分解,选④,在催化剂表面水分子被分解出氢原子和氧原子,选②,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选⑤,最后氢分子和氧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离出来,选③,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
在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故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氢原子、氧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实质分析;
(3)根据电解水是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结合、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析。
25.【答案】 (1)①③⑤
(2)外焰;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碳粒
【解析】【解答】(1)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发出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层,
故答案为:①③⑤。
(2)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液化气的外焰加热。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成的产物,小明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水和二氧化碳。
(4)液化气中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粒。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碳粒。
【分析】(1)根据液化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层分析;
(2)根据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3)根据液化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液化气不充分燃烧会有碳生成分析。
26.【答案】 (1)过滤;吸附;小卵石;活性炭
(2)混合物;可溶性钙、镁矿物质
(3)③
(4)将河水倒入漏斗中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D;漏斗内的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烧杯不干净等)
(5)③;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高于固液分离的正确认识均可得分)
【解析】【解答】(1)欲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我们一般采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起到的作用就是:过滤;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去除异味和色素,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上述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吸附的物质可以清洗干净,可以继续使用;膨松棉和活性炭吸附的物质不易清洗干净,需要更换。
(2)由于海水、河水、湖水、雨水和矿泉水中含有一些杂质,都属于混合物;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我们一般使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都会污染水资源,故不正确;在引水渠两岸植树不会污染水资源,故正确。
故答案为:③。
(4)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可知,该图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不正确是没有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滤纸的折叠过程,应该是三层纸一边、一层纸处于一边,过滤的时候玻璃棒紧贴三层滤纸处,D选项中会使滤纸存在缺口,造成过滤失败,
故答案为:D。若经过过滤后,所得河水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仪器本身不干净。
(5)根据题干信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8~0.2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能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更有效,
故答案为:③。我们常用的过滤一般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在这里,口罩的作用是过滤出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所以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
【分析】(1)根据过滤的原理、活性炭的吸附性及过滤层的重复使用分析;
(2)根据自然界中水都有杂质,属于混合物及硬水定义分析;
(3)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防止污染和节约用水分析;
(4)根据过滤的操作原理及所用仪器分析;
(5)根据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分析。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吹大气球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
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分子构成
温度/℃
20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体积/mL
12
11
10
9
8
12
12
12
12
压强/kPa
99.6
110.6
120.7
130.6
149.7
101.3
103.1
104.5
106.6
山东省烟台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8页,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05g固体,5mL液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八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