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第12章 第2讲 原子结构 原子核
展开第十二章 第2讲
知识巩固练习
1.如图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①、②两条线表示实验中α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A.轨迹a B.轨迹b
C.轨迹c D.轨迹d
【答案】A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金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因离原子核越近,受到的库仑斥力越强,则偏转程度越强.故A正确.
2.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n=(n为能级,A为基态能量).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4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在此过程中( )
A.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B.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C.氢原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能量为
D.氢原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能量为-
【答案】B
【解析】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4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只能向外辐射一个光子.由玻尔理论可知辐射的光子的能量ΔE=E4-E1=-A=-.故B正确,A、C、D错误.
3.(2021届黑龙江名校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当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658 nm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8 nm
B.用一束光子能量为15 eV的光照射氢原子时,氢原子不会发生电离
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3种频率的光
D.用波长为686 mm的光照射,能使处于n=2的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
【答案】C
【解析】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的能量比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的能量大,由公式E=hν=h可知,能量越大,波长越小,所以氢原子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8 nm,故A错误;由于基态氢原子的能量为-13.6 eV,所以用15 eV的光照射氢原子时,能使氢原子电离,多余的能量转换为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故B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产生C=3,故C正确;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658 nm的光,当用波长为686 mm的光照射即波长更长,频率更小,能量更小,所以不能使处于n=2的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故D错误.
4.(2021年如皋质检)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某金属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B、C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在A处的速度比在B处的速度小
B.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最大
C.α粒子在A、C处的速度相同
D.α粒子在B处的速度比在C处的速度小
【答案】D
【解析】由A到B,库仑力做负功,动能减小,则A处的动能大于B处的动能,A处的速度大于B处的速度,故A、B错误.由A运动到C,库仑力做功为零,则动能不变,所以经过A、C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C错误.由B到C,库仑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增大,则C点的速度大于B点的速度.故D正确.
5.(2021年莆田名校质检)下列关于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α粒子都穿过金箔未发生偏转
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未发生偏转,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被弹回
C.绝大多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只有少数穿过金箔
D.所有α粒子都发生较大偏转
【答案】B
【解析】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库仑斥力的显著影响.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实验结果是:离金原子核远的α粒子偏转角度小,离金原子核近的α粒子偏转角度大,正对金原子核的α粒子被弹回.故A、C、D错误,B正确.
6.(2021届上海名校模拟)汤姆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子,其研究的是( )
A.α射线 B.β射线
C.X射线 D.阴极射线
【答案】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但汤姆孙并未得出电子的电荷量,最早测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故D正确,A、B、C错误.
7.(2021年上海模拟)下列关于α、β、γ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β射线电离本领最强
B.γ 射线穿透本领最强
C.α 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D.α、β、γ射线都能在电场中发生偏转
【答案】B
【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本领最强,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电离本领最弱.故B正确,A错误.α 射线不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不相同,故C错误.γ射线在电场中不发生偏转,故D错误.
8.14C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其半衰期约为5 700年.在某次研究中,测得考古样品中14C的含量大约是鲜活生命体中14C含量的,则样品生活的年代约是( )
A.11 400年前 B.17 100年前
C.22 800年前 D.45 600年前
【答案】B
【解析】设原来14C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M=M0×n,其中n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故n=3,所以样品生活年代约为3×5 700=17 100年前.故B正确.
9.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
B.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发生了衰变
C.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
D.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
【答案】C
【解析】总质量m,衰变质量m1,衰变时间t,半衰期t0之间的关系为m1=m×n,n为半衰期数,即n=.所以,经过2T后剩余质量为m1=m×n,发生衰变的为m;经过时间2T后该矿石的质量为M′=M-m.故A、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1=m×3=,故C正确.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m,故D错误.
10.(2021年景洪名校模拟)以下核反应中的x代表中子的是( )
A.He+7N→8O+x B.He+Be→6C+x
C.U→Th+x D.H+x→He
【答案】B
1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
A.N+He→O+H B.U→Th+He
C.H+H→He+n D.Th→Pa+ 0-1e
【答案】B
【解析】N+He→O+H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不是α衰变,故A错误.U→Th+He,该反应自发进行,产生氦核,是α衰变,故B正确.H+H→He+n是聚变反应,故C错误.Th→Pa+e是β衰变,故D错误.
12.用中子轰击Al,产生Na和x;Na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Mg和y.则x和y分别是( )
A.质子和α粒子 B.电子和α粒子
C.α粒子和正电子 D.α粒子和电子
【答案】D
【解析】用中子轰击Al产生Na和x.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n+Al→Na+He,可知x是α粒子.Na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Mg和y.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Na→Mg+e,可知y是电子.故D正确.
综合提升练习
13.(多选)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对应光子的能量分别为E1、E2、E3.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E1<E2<E3
B.ν3=ν2+ν1
C.观测到的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都能使极限频率为ν0的金属表面逸出电子
D.+=
【答案】AB
14.(多选)(2021年石河子名校期末)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地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答案】ABD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知,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半径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且电子绕核旋转是定态,不向外辐射能量,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故A正确.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一定会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了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既不吸收能量,也不辐射能量.故C错误,B、D正确.
15.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B.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Th(钍234)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He+N→O+n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人工转变
【答案】B
16.(多选)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C.一个氘核(H)与一个氚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核(He)的同时,放出一个质子
D.按照玻尔理论,一群处于第三激发态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自发跃迁时,最多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ABD
【解析】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故A正确.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B正确.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一个氘核H与一个氚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核He的同时放出中子,故C错误.按照玻尔理论,一群处于第三激发态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自发跃迁时,根据C=3知,最多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正确.
17.(多选)(2021年甘肃质检)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原子核D和E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会吸收核能
B.若原子核D和E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会释放核能
C.若原子核A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会吸收核能
D.若原子核A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会释放核能
【答案】BD
【解析】D和E结合成F,属于轻核的聚变,有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能量释放.故A错误,B正确.若A能分裂成B和C,则属于重核的裂变,分裂过程有质量亏损,一定要释放能量,故C错误,D正确.
18.(2021年福州质检)参考以下几个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或者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反应堆中控制棒插入则能吸收中子让反应减弱
B.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C.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D.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认识到原子的复杂结构
【答案】B
【解析】根据核反应堆控制棒的作用可知,图中核电反应堆示意图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中子,中子数减少,反应速率会慢一些,故A正确.中间没有偏转的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弱,而穿透能力最强,故B错误.重核的裂变反应物中子在生成物中出现,反应可以继续,属于链式反应,故C正确.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汤姆孙提出原子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40]第15章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40]第15章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含解析),共6页。
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六章 第2讲 原子结构 原子核: 这是一份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六章 第2讲 原子结构 原子核,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3×10-34 J·s),6 eV,53×10-10 m,53~2,原子核的衰变,6 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高考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63×10-34 J·s),53×10-10 m,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6 MeV/c2,重核裂变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