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
形影不离
C.铅笔“折断” D.
雨后彩虹
4.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5.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
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
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
6.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钻石 C.太阳 D.玻璃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8.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9.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离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扩大了视野范围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雨后天空中出现漂亮的彩虹
11.下列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1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手的影子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C.筷子在水中弯折 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13.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C.月偏食 D.放大镜把字放大
1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阳光下的树影 B. 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
C.赵州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 春晚五彩缤纷的光柱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6.如图,费县梁邱朱大哥在苹果树下铺一层银色地膜,以便提高苹果的红色度。苹果树下铺地膜是为了___________太阳光,苹果___________红色光,看起来是红色(选填“反射”、“吸收”或“折射”);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我们看到的白屏是___________色的。
17.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______;为 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______。图中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º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____)
18.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靠近书本观察文字,发现通过________透镜看到的文字是缩小的。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通过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9.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稍稍移动,可以看到笔的像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继续向远处移动,可以看到“笔尖”反向像________(选填“先变长后变短”或“先变短后变长”),所成像的为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三:简答题(每题6分)
20.经研究发现,闪电和雷声其实是同时产生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请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1.(1)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入水中(O点为入射点),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P;
①请在图中画出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
②请在图中画出题目所述现象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光线射入水后在容器底形成光斑P的大致光路图;(____)
③当容器中的水位下降到A处时,在容器底的光班将______(选填“向左移动”、“静止不动”或“向右移动”)
(2)如图所示,光源M(图中没画出)放在焦距为3cm的凸透镜前,0cm处为凸透镜光心。a、b、c是M发出的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相交于。
①c经凸透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______(选填“经过”或“不经过”)凸透镜的焦点;
②请在图中画出确定光源M的光路图。(____)
22.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做这个实验,并解释这种现象。
23.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用硬纸板、一只透镜、半透明纸、剪刀等按照课本的指导做了一个模拟照相机,看到半透明纸上倒立物体的像,小明心里很高兴,可是他要想在半透明纸观察到正立的物体的像,又找来一个小平面镜、利用剩下的硬纸板等材料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请说明他是如何做的.说明做法、结构、使用(提示:参照投影仪成像原理配图说明)
做法:______
结构:______
24.如图是照相机原理图。用照相机拍照,在拍摄远景和近景时就如何调节镜头和胶片使像更清楚问题,请你提出自己的意见。
25.小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把一个空玻璃杯放在一张画着两个向左箭头的纸片前,往杯子中倒入半杯清水,透过水杯看到下方的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是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左右相反,物与像等大,故B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
u=50.0cm -10.0cm =40.0cm
v=80.0cm -50.0cm =30.0cm
物距u>v,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当取走光屏后,所成像的情况是不变的,故取走光屏,蜡烛和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据A可知,此时物体应该处于2f之外,故
40cm>2f……①
像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
2f>30cm>f……②
由①②,可得焦距的范围是
20cm>f>15cm
故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是35cm,即一定处于1倍焦距以外,一定成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像变大,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会推迟会聚,所以光屏向右移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形影不离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符合题意;
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不能起发散作用,如图的光路中,一束发散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光线的传播范围比原来变得会聚了些,这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人看到发令枪的烟所用的时间比听到枪声要小得多,故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500m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故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令枪响度大,是为了增大传播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月亮、钻石、玻璃自身都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故A错误;
B.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B错误;
C.凸透镜不仅仅是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所有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
D.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人机航拍时,距离地面较远,离地面的距离远大于镜头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
A.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马路拐角处的镜子是利用光反射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通过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D.投影仪和幻灯机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
A.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看起来变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
由图可知,物距u=20cm,像距v=16cm,则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10cm>f>8cm。
故选D。
14.C
【详解】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月偏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详解】
A.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被树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从而形成树影,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在玻璃砖后“错位”,是因为铅笔反射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赵州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五彩缤纷的光柱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不D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结合学生实际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6.反射 反射 蓝
【详解】
。[1]银色地膜能反射太阳光,苹果树下铺地膜是为了反射太阳光,把太阳光反射,使太阳光照到苹果上,使苹果吸收更多的光。
[2]不可见光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红色的苹果只能反射红光,眼睛接收到红光,看到苹果是红色的。
[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而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蓝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因此我们看到的白屏是蓝色的。
17.发生镜面反射 用不易反光的材料做黑板等 见解析
【详解】
[1]黑板表面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所以晃到同学的眼睛。
[2]黑板发生镜面反射的原因是其表面太平整,光滑,反光性能太好,所以可用不易反光的材料作黑板,或将黑板的表面打磨的粗糙一些等。
[3]作图时可先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定律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反射角为30°,故如下图所示:
18.凹 虚
【分析】
(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通过凹透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详解】
[1]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靠近书本观察文字,因为通过凹透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所以发现通过凹透镜看到的文字是缩小的。
[2]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通过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是因为通过目镜观察物镜成的像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目镜的焦距。
19.正立 变长 先变长后变短 实
【详解】
[1]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其相当于一个凸透像,把一支铅笔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侧,此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故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正立(放大)的虚像。
[2]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靠近焦点时,像会逐渐变大,故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稍稍移动,可以看到笔的像变长。
[3][4]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故可以看到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远离焦点时,像会逐渐变小,即继续向远处移动,可以看到“笔尖”反向像先变长后变短,所成的像为实像。
20.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速度,由公式可知,声音传播到人耳所花时间更长,因此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详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光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由公式可知,声音传播到人耳所花时间更长,因此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21. 向右移动 不经过
【详解】
(1)[1]过S点做平面镜的垂线,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找出对称点,即为光源S',如下图所示:
[2][3]连接S'O,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即入射点,用实线连接 SO’,并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O,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过O点水面的垂线,根据空气中的角大,故折射角比较小,故过O点做一条光线,靠近法线,即为折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当水面降低到A点时,入射点O右偏,故折射光线右偏,故光斑向右移动。
(2)[4][5]若入射光线经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必然平行主光轴,而c不平行主光轴,故c的入射光线不经过焦点;折射光线a经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必然平行主光轴,故过光线a的折射点过主光轴的平行线,即为入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故延长光线b,当b与a的入射光线相交于M点,即为光源M,故如下图所示:
。
22.见解析
【详解】
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像在硬币的上面,这是因为由于折射,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另一个是通过杯子侧面水的折射而成的像,此时杯中的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硬币成一个放大的虚像,成在折射所成像的下面。
23.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
[1]为了观察到正立物体的像,先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然后利用平面镜反射,使光屏上呈现正立的像,其原理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2]其结构为载物台、凸透镜、平面镜以及光屏.
24.见解析
【详解】
用照相机拍照,在拍摄远景时,镜头要离被拍景物远一些,调节胶片离镜头近一些,这样被拍景物清楚完整。在拍摄近景时,镜头要离被拍景物近一些,调节胶片离镜头远一些,这样被拍景物清楚完整。
25.见解析
【详解】
玻璃杯装入半杯水后,中间厚左右薄上下厚度一样,因此水平方向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画有箭头的纸片放在两倍焦距时,刚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人透过杯子看到箭头大小不变但方向变成向右。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