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项练习(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展开(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2.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探究冰的熔化现象。如图,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
B.0~1 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
C.1~3 min内温度不变,说明冰块没有吸收热量
D.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3.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二、实验题
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由此可知锡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段,锡处于_____态;在段,锡处于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热,但温度_____。
(4)锡在从10 min到12 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过程(填“熔化”或“凝固”)。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质量相同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和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2 | 56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1)为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选填“海波”或“石蜡”)是晶体,熔点是_______℃。
(4)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坐标系中,画出海波的熔化图像。
6.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甲所示图像。
(1)在读数并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放在被测物体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凝固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凝固过程用了______min。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刻物质的温度是______℃,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下列______(选填字母)物质的凝固图像与该物质的凝固图像相似。
A.石蜡 B.冰 C.玻璃 D.沥青
7.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规律”,小红与小明同学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和质量相等的冰块,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准备实验时,他们在烧杯中装适量质量相等的冰块,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_______;冰块应适当_______(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2)他们设计了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并将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填入表中,并画出对应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乙所示),表格中“xx”处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实验可得到冰的熔点为_______℃。
时间/min |
|
|
|
| … |
温度/℃ |
|
|
|
| … |
xx |
|
|
|
| … |
(3)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图_______(填“甲”或“乙”)。
三、多选题
8.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是晶体,其熔点是48 ℃ B.甲在段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甲在第2 min时处于固体状态 D.乙是蜡烛的熔化图像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物质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物质没有熔点,所以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甲物质没有熔点,乙物质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 ℃,故B错误;段表示熔化过程,乙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乙物质在段之间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2.答案:A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该物质在10~25 min温度不变,因此这一段时间是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A错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为80 ℃,因此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 ℃,B正确;该物质在第30 min已经完成了熔化,因此是液态,C错误;在10~25 min,该物质温度不变,但在不断地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熔化是需要吸热的,D错误.
4.答案:(1)230;晶体
(2)固液共存;液
(3)4;吸;不变
(4)凝固
解析:(1)由图可知,锡在230 ℃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可知,此时锡处于熔化过程,所以其熔点为230 ℃;
(2)段是锡的熔化过程,此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段,锡的温度由240 ℃降至230 ℃,此过程其温度高于或等于其凝固点,说明锡处于液态;
(3)固态的锡从第3 min开始熔化,到第7 min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4 min,此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230 ℃不变;
(4)锡在从10 min到12 min这段时间间隔内,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故处于凝固过程。
5.答案:(1)停表
(2)使物质均匀受热
(3)海波;48
(4)如图所示
解析:(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的仪器是停表,所以该实验还要用到的仪器是停表;
(2)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不仅物质受热不均,而且试管还容易破裂,而“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为晶体;石蜡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上升,为非晶体;
(4)根据表中的数据,采用描点法即可画出图像。
6.答案:(1)需要
(2)晶体;放出;5
(3)42;固态
(4)B
解析:(1)测量温度时需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2)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物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该物质从第5 min开始凝固,到第10 min凝固结束,凝固持续时间为5 min;
(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2 ℃,示数为42 ℃;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凝固点为48 ℃,42 ℃低于凝固点,故此刻该物质处于固态;
(4)石蜡、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与该物质凝固图像不同;冰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与该物质凝固图像相似。
7.答案:(1)充分接触;小一些
(2)状态;0
(3)错误;甲
解析:(1)准备实验时,他们在烧杯中装适量质量相等的冰块,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冰块充分接触;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该选择较小的冰块进行实验;
(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故应填“状态”;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保持0 ℃不变,熔点为0 ℃;
(3)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室温要高于冰的熔点,冰可以吸收热量熔化;因为不对冰加热时熔化时间要长,所以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图甲。
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从题图像中可以看出甲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为48 ℃,甲是晶体,A正确;甲在段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B错误;甲在第2 min时还没有开始熔化,处于固体状态,C正确;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海波是晶体,蜡烛是非晶体,则乙是蜡烛的熔化图像,D正确。
01-专项综合全练(一)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这是一份01-专项综合全练(一)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项练习(8)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项练习(8)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项练习(7)光学作图: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项练习(7)光学作图,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操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