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课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徐蓝)课标解读: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通过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的动荡经验教训的结果,知道前者与后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1005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1081宋主动进攻西夏大败
1043年庆历新政开始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南宋建立
1279年南宋被元所灭
1069年王安石变法开始
1085年王安石变法结束
导入:岳飞之死与祖宗之法
至于岳飞之被冤杀,虽颇受宋人谴责,但因岳飞的武将身份,一般不以违背祖宗之法责之。 ----刘浦江《祖宗之法:再論宋太祖誓約及誓碑》
问题1.:请根据材料及课文南宋偏安一节推测祖宗之法最有可能包括什么?
材料一、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在政治、军事和财政等方面的立法都贯穿一个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太宗赵光义继承其兄之皇位,也师法太祖之权谋与治术并从各个方面加以发展。“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成为太宗在位期间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前两位皇帝推行的政令渐成体系,并固定下来,成为约束赵氏子孙的'纪律',被奉为莫大威慑力的“祖宗之法”,为以后的皇帝推崇和遵守。 ----游彪《新编中国史.宋史》
问题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宋代祖宗之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防弊: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防微杜渐)
材料二、五代十国立国者出身 五代:后梁:朱温,黄巢部将,降唐后任右金吾大将军。 后唐:李克用,唐朝所封晋王。 后晋: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后晋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后汉枢密使 十国:前蜀:王建唐朝西川节度使 后蜀:孟知详,后唐西川节度使 吴:杨行密,原唐朝淮南节度使 南唐:吴大将徐温政变夺权 吴越:钱鏐(liú),唐镇海军节度使 闽:王审知,威武军节度使 荆南:高季兴,后梁荆南节度使 南汉:刘谦,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 楚:马殷,唐湖南节度使 北汉:刘旻,后汉河东节度使 统计所得:五代十国15位立国君主出身节度使的有10位 ,其余均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根据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下册整理
材料四、 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宋太祖由陈桥驿病变,黄袍加身,这是五代兵士拥立皇帝的第四次。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宋初防弊之政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纠五代十国之政,杜藩镇之乱,固江山之稳。
宋初措施在防范内部动乱、维护统治稳定方面效果显著。(课本史料阅读部分)时人描述说: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 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
问题4,问题4: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论述,在课前完成预习的前提下,小组合作完成宋初防弊之政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并派出代表进行展示。
材料六、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 材料七、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非游手无籍,即负罪亡命且募兵终身在营伍,自二十以上至衰老,其间四十余年,实际可用者至多不过二十年,癛之终身,实际即是一卒有二十年向公家无用而仰食。如此的军队,最易流于骄惰。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5,问题5: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叙述回答宋初防弊之政的实施起到怎么的作用?
结束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同时带来严重的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八,雍熙北伐是宋初最大规模的对辽战争,但以惨败告终宋太宗严厉防范武将,每次出征前都制定了兵法阵图,让将领们依计行事,却完全不顾前线战场上的变化,严重束缚了将领们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游彪《新编中国史.宋史》
问题6,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和所学回答北宋在处理边疆危机时整体上处于守势的原因有哪些?
1严防武将擅权,以文制武。2战前皇帝亲授阵图,导致应对战争的灵活性不足。3募兵制下,军队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1月)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你认为北宋金钱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削弱武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强干弱枝”政策
财政危机 政治危机军队战斗力弱
同时“宋初以来的防弊之政为士大夫集团的活跃创造了条件,宗室外戚宦官等势力在政治领域受到了比较成功的抑制,基本上没有对士大夫集团在朝政中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而在崇文政策影响下不杀大臣成为一条约定俗成的宋朝“家法”这显然为士大夫参政议政创造了宽松氛围。”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下册》
庆历新政:节流 绝大部分内容针对吏治,用于限制冗官,提高效率,改革涉及到统治阶级财产,权力再分配问题,实行不畅,一年多即告夭折。
之后,三冗现象愈演愈烈,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愈发严重
王安石变法:开源,富国有术,强兵无方。宋朝军队战斗力弱的弊病并没有改观,理财之术收效,但在社会生产总量并无多大增长的情况下,国库的增收只能向民间索取,加重人民负担。
1085年宋神宗去世之后,围绕新法存废,北宋朝廷争论不止,党争之祸屡禁不止,消耗了内部实力。再加上北部女真民族的崛起,宋金一战在所难免,北宋王朝岌岌可危!1127 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高宗即帝位后退保南,是为南宋。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宋帝世代尊金帝为叔父或伯父,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叶适《水心别集》卷10《实谋》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以二百余年所立之国, 专务以矫失为得,而真所以得之之道独弃置而未讲! ——叶适《水心别集》卷12《法度总论二》
追念祖宗之世、推崇“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赵宋一朝突出的历史现象。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相当自觉,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讨论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各层级权力结构的分立与集中、“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官僚机制运作过程中上下左右的维系,乃至赵宋王朝的兴衰,如此等等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可以说,宋代历史上许多问题的纽结正在这里。 ---邓小南:《宋代“祖宗之法”治国得失考》
根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及古人和今人的叙述,谈一谈你对邓小南论述祖宗之法的认识。要求有明确的观点,叙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字数在500字以上。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元思维导图,阶段特征,宋代形势图,拓展文官体制,了解北宋的募兵政策,“节流”,“开源”,北宋灭亡,绍兴和议,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宋朝历史的拐角,◆北宋的建立,导致“积贫积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