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226679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一、城市化的演进1.概况(1)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作用: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1)世界城市化: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50.1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概念阐释城市化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是衡量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会组织关系等的城市化)。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1)条件: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2)表现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电梯在楼房住宅中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3)意义: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2.生活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各个方面的服务;各种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背景: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表现(1)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电报、电话逐渐普及。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3.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背景: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2.表现(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大量烟尘不断排放,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生活条件恶劣。(3)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3.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知识拓展“雾都”伦敦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ndn Fg(伦敦雾)。英国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而伦敦又处于英国东南部的一块盆地上。伦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秋冬季节,当西风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陆地时,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盆地空气相对稳定,流动不畅。加上伦敦的工业和交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烟尘飘浮在空气中,变成了雾的凝结核,这也是促成大雾的一个原因。
文明进步的城市化史料实证材料一 在工业化地区,农村的发展和城市增长相关联。农业生产力受益于机械化和城市中开发的创新技术。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因此他们可以到城镇中不断发展的制造业部门工作。更高的生产力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去养活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城市中制造的农业用具、农业机械和化肥等加快了这一进程,使得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城市化是一个累积的因果关系。——摘编自[美]诺克斯、麦卡锡《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
材料二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城市迅速兴起,故有“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的说法。英国早期城市化进程完全是依据自由化市场力量实现的;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对外贸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进行。城市发展一方面使工业与人口布局在宏观上集中于几个有限地区;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则开始趋向分散,不断向郊区发展。读史技巧材料一是以总分总方式展开的,第一层和最后一层是总述,前后照应;中间三层具体阐释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二的主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释英国城市化的动因;第二部分阐释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城市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提示(1)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大量劳动力和粮食。(2)形成具有自发性;过程具有迅速性;外贸推动作用明显;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郊区化趋势明显。
历史解释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①内生作用为主的自我发展。不同于中国的城市化甚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美国城市化进程较少受外生的、偶然的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是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②跳跃性与渐进性并存。美国城市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还与西部开发同步。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使美国城市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西部大开发的迅猛性使美国城市化具有跳跃性的特点。
③要素的流动性以及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美国城市化的另一典型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尤其是人口的流动最为明显。人口自由迁移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好动和勇于冒险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铁路网、公路网建设以及汽车的普及。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人口迁移使得人口在地区分布上趋于均衡。
(2)启示①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为城市化提供持久动力。从整体上说,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渐趋减弱,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将会继续推动城市化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大都市区的作用。美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都市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的GDP占全美国份额的76%,这是美国多年推行大都市区经济的结果。
典例剖析例题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题目立意本题以史料为载体考查美国的城市化,重点考查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史料实证材料 成功的城市靠的是什么?构建神圣的空间;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拥有一个商业市场。其实城市大多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这些功能。但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成功的城市建设,是在新儒学信仰体系与外来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结合之下进行的。今天,城市既要与没有约束的市场资本主义的不良影响抗争,而且还要与自私自利的腐败的权贵们周旋。——摘编自[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读史技巧材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阐释城市成功的一般标准;第二部分阐释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新因素。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科特金认为“城市成功靠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哪些。提示(1)成为政治或宗教信仰的中心;能够提供安全保障;具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市场。(2)消除自由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与自私自利的腐败权贵作斗争;注重儒家思想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等在城市化中的运用;发挥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作用;注意城市发展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升市民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等。
历史解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欧美城市化的路径有所不同,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1)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受极限。在短期内激增的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城市的承载极限,每个城市都人满为患、资源与服务短缺、城市超负荷运转等问题普遍存在。(2)大城市人口迅速扩张,不利于国家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主要是“被都市化”产生的后遗症。城市化的显著特点是人口向大都市集中,与欧美那种相对自然的发展进化不同,被各种外力操纵的“被都市化”,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3)贫富差距增大,城市社会问题和危机四伏。一方面,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撑,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现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严重依赖外资,加剧了这些国家的安全风险。
典例剖析例题2“(当今)在许多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已超出了社区所能承受的能力,发展中国家有6亿城市居民得不到最基本的住房、用水、食物、卫生和教育保障。城市人口的增加还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损害。”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A.城市化问题较突出B.城市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必须实行计划生育D.文教卫生水平极端落后
题目立意本题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解题指导
1.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答案C解析根据“1760年”“1851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3.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材料“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D项错误。
4.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城市化进程的推动B.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洋务经济、民族工业兴起,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故A项正确。
5.1840年的曼彻斯特,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B.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C.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D.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
答案C解析材料“郊区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越靠近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和材料现象无关,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摘编自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为解决城市化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示范课课件ppt,共44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说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课堂小结,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的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