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精练
展开一、单选题
1.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中国飞人苏炳添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个人最好成绩9.83s并打破亚洲纪录,以半决赛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一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0.2m/sB.13.3m/sC.9.0m/sD.12.2m/s
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直线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车运动的速度相等
B.乙车可能比甲车运动快
C.运动6秒时两车之间相距6米
D.两车各通过9米路程所用时间差为4.5秒
4.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河岸、帆船B.帆船、河岸C.都是帆船D.都是河岸
5.两列客车,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向北
B.乙车静止不动,甲车正在向南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且乙车运动的速度快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且甲车运动的速度慢
6.小明同学背着书包骑自行车上学,若认为书包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自行车B.路面
C.路旁的树D.路旁站立的人
7.三个物体在运动,甲在30min内前进了1.75km,乙在1 h内前进了3780 m,丙在10 s内前进了10m,那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
A.
B.
C.
D.
8.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是( )
A.B.C.D.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mB.v甲>v乙,s=24m
C.v甲>v乙,s=16mD.v甲<v乙,s=24m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甲比乙大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10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柱,将玻璃管反转后如图所示,观察气柱从A点运动到B点,这个过程中,气柱的运动情况如表(表中均以气柱上端移动的距离进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表格数据可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它的平均速度为0.18cm/s
C.从表格数据可知,2cm高的气柱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根据公式可知:若本次实验中的气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大小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题
13.体育课上测得甲、乙、丙三位同学百米赛跑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______相同条件下,比较______的方法。
14.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____而产生的,震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_____大,如果在看到闪电后 4 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米(光速为 3×108m/s,声速取 340m/s),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能适用的有_____
①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②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③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15.一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研究甲、乙两辆玩具车沿直线向一同方向运动的情况,实验测试中记录了相关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此可知,___________车是做变速运动,前20s内,甲车比乙车多运动了___________m。
16.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长度1318公里,若列车以30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小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千米,座位上的乘客相对窗外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信息可知,v甲:v乙=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则s甲:s乙=_______。
18.如图所示为电影《中国机长》里飞机风挡破裂释压的瞬间。据分析川航U8633飞机风挡破裂的可能原因之一是遭遇鸟类或冰雹的撞击。当鸟类或冰雹撞击飞机玻璃时,以______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以鸟或冰雹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的。
三、简答题
19.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究竟是山在动还是船再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20.在停车场里,A、B两辆轿车发生了碰撞事故.碰撞前,两司机均正常坐在驾驶室内,且只有一辆车在行驶.碰撞时,A车司机背部受挤压,B车司机身体前倾.请你描述出两车发生碰撞的两种可能过程.
21.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公路上离你很远的汽车,虽然亮着车灯,但你却不能判断它是静止的还是在行驶的,而在白天,你却很容易判断,这是为什么?
22.母亲节那天,小雨和妈妈去看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汽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而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根据以上情景和对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
(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
23.在新型汽车研制中,如图所示,将汽车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从A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2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2
10.8
14.4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4.3
13.9
15.1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图①中速度不随时间变化,为一定值,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②中,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静止;图③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④中,速度随时间变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故选A。
3.D
【详解】
AB.由甲乙图象知道,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甲车可能比乙车运动快,故AB错误;
C.由知道,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2m/s×6s=12m
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1m/s×6s=6m
若甲乙沿同一方向运动,则甲乙相对距离为
12m-6m=6m
若甲乙沿相反方向运动,则甲乙相对距离为
12m+6m=18m
故C错误;
D.由知道,所以通过9m路程,甲用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
时间差为
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和“孤帆”是运动的;其中青山相对帆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青山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帆船,“孤帆”相对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甲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正在向南运动,故A错误;
B.乙车静止不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正在向北运动,故B错误;
C.甲乙两车都在向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乙车运动速度比甲车快,故C正确;
D.甲乙两车都在向北运动,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南运动,甲车运动速度比乙车快,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自行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路旁的树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时,书包相对于路旁站立的人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甲物体的平均速度
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丙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甲乙丙三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乙通过的路程比甲长,由速度公式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A.图中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B符合题意;
C.图中同一时刻,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但速度大小与物体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B错误;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运动方向在发生变化,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是指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D.由图知道,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比较可知,v甲>v乙,故AD错误;
BC.由知道,甲4s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5m/s×4s=20m
乙4s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1m/s×4s=4m
甲、乙两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出发同向运动,经过4s甲、乙两物体相遇,所以P、Q间的距离为
s=s甲′-s乙′=20m-4m=16m
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
AD.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在15s末相遇,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D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甲在15~20s内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则v甲>v乙,故C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
A.由表格可知,1cm高的气柱和2cm高的气柱到达B点的时间相同,由公式可知,A到B的距离一定时,则平均速度相同,所以气柱的平均速度与它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
B.1cm高的气柱从A点开始运动到距离A点40cm位置时的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2cm高的气柱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一样,所用的时间均为7.2s,则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3.乙 路程 运动时间
【详解】
[1]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由表中数据知:乙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
[2][3]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路程相同条件下,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
14.振动 响度 1360 ③
【详解】
[1][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震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响度大。
[3]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的距离约为
[4]光传播用时为
二者传播的时间差为
当光速与声速相差较大时
当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时
此时估算方法不能适用,故③符合题意。
15.甲 7
【详解】
[1]在s-t图像中,甲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曲线,所做的是变速运动。
[2]由图像知,前20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25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8m,那么甲车比乙车多运动的路程为
s=25m-18m=7m
16.600 运动
【详解】
[1]列车2小时通过的路程
[2]列车在匀速行驶时,座位上的乘客相对窗外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运动的。
17.8∶3 16∶9
【详解】
[1]由图像可知,第6秒时,甲的路程为80m,乙的路程为30m,故v甲:v乙=8∶3。
[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v甲:v乙=8∶3,由s=vt可知s甲:s乙=16∶9。
18.飞行员 运动
【详解】
[1]飞机相对于飞行员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以飞行员为参考物,飞机是静止的。
[2]飞机的位置相对于鸟或冰雹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鸟或冰雹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19.船在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动 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运动的时候,选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看山恰是走来迎,说明是以船或者以作者自己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山为参照物.
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因参照物的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答案:船在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动 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1)A车静止,B车前进时(车头)撞击A车车尾;(2)B车静止,A车倒车时(车尾)撞击B车车头.
【解析】
由于两车只有一车运动,且A车司机背部受挤压,B车司机身体前倾,说明A车相对于B车一定向后运动,所以可能是A车在倒车或者B车在前进.
21.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所以能看清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在没有灯的黑夜里,虽然亮着车灯,基本上看不到参照物,只能靠远处车灯的明亮度来判断.所以很难判断.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没有参照物,就像如果没有地面你也不知道太阳动不动一样.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夜晚能见度低、视线不良、参照物不明显,因此无法判断
答:白天能看清楚参照物,所以能看清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
在没有灯的黑夜里,虽然亮着车灯,基本上看不到参照物,只能靠远处车灯的明亮度来判断.所以很难判断.
考点:光的反射;机械运动.
点评:茫茫黑夜中驾驶车辆,路况是非常难以判断的,因为这些道路都没有路灯,夜间能见度低、视线不良、参照物不明显,往往给人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误差,再加上道路车辆较少、机动车车灯照射距离有限、车速过快、有侥幸心理等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夜间行车的危险所在.夜间行车一定要小心行驶,避免强超.
22.汽车 树木 妈妈 相对的
【详解】
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就是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是静止。同一物体所选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2)[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树木为参照物;
(3)[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妈妈(或汽车)为参照物。
(4)[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3.将汽车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吹来时,若以风为参照物,就相当于汽车在做高速运动.
【解析】风高速吹来时,车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相对静止的;车相对于流动空气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运用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故答案为:将汽车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吹来时,若以风为参照物,就相当于汽车在做高速运动.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