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法不可违导学案
展开5.1法不可违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3、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习检测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4.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5.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6.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7.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8.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9.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10.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思考: (1)小勤 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探究二:探究三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镜头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提问: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四、学生展示五、教师总结点评六、当堂训练1.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D. 违反继承法的行为2、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只有对社会危害性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才是犯罪行为。可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危害性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C.都触犯了我国刑法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4、王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公园的一棵树上刻下“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5、球迷孙某在观看中超联赛时,看到泰山队进球,兴奋得跳入场内奔跑,被值勤民警抓获,后被处以拘留10天处罚。孙某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C.违宪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答案:ABACD校本作业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张某贩卖毒品被捕;李某驾车逆行被罚款。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C.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3、“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 ) 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违法行为包括( )①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②轻微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③违反宪法行为、违反普通法律行为④一般违法行为、犯罪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 )A.管制、拘役 B.剥夺政治权利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死刑6、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有时还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的行为哪些属于违纪?哪些属于违法?哪些属于犯罪?(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BBADD6.(1)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赌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持刀抢劫属于犯罪行为。(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一个人如果不学法、不知法就容易学坏,违纪违法,以致犯罪。违纪、违法、犯罪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可能由犯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法不可违,在了解违法行为种类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法律名词较多,通过作比较、分析案例等方式进行区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可以在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为了解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作好铺垫。种类对社会危害程度违反法律法律责任事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020-2021学年法不可违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法不可违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预习—知识清单,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夯实文本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设问导读,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