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17. 我的雨量器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在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3.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会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在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发现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实际测量降水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尺子、大饮料瓶或其他透明大塑料瓶、浇花用的喷壶等。
教师准备:下雨时的录像片断、雨量器(每组一个)、水、水槽、烧杯、雨量器的构造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下雨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经历过什么样的下雨天?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二)学生回忆并交流,充分汇报。
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认识雨量器。
1.谈话:看来,同学们经历过的下雨天可真不少,老师前段时间录制了一次下雨的场景,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师播放正在下雨时的情景,学生观看。
3.谈话:观看了这场雨大家想说点什么?
4.学生对雨进行感觉上的描述。
5.谈话:大家从好多方面进行了描述,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6.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雨量大小”及类似的问题。
7.谈活:对呀,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场雨下得有多大呢?那么,谁能来说一说,这场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如果大家没注意观察,我可以再播放一次录像。(教师再次播放刚才的录像。)
8.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凭经验描述雨量大小。(要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9.谈话:还是人多智慧大,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应用了很多对比参照描述雨量的大小,但你们认为你们的说法精确吗?
10.学生肯定会认识到自己的说法只是推测,是不精确的,这时教师再继续引导: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准确地知道降水量呢?
11.学生讨论、支流。
12.最后,引导学生达成共识:使用专门的仪器把雨量测出来,从而引到对“雨量器”的研究上来。
13.谈话:看来,用专门的仪器对雨量进行测量,这种办法大家认为最好。用什么仪器?怎样研究?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主意,那就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再说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一听吧。
小组内、小组之间、师生间交流,引导学生想到将降入容器中的雨水进行测量是较准确测知降雨量的方法。
(小组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她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视会,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4.谈话:大家所说的下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降落雨水的多少,我们称为“降水量”。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一种专门测量降雨量的仪器叫“雨量器”。在前边的材料桌上的就是雨量器,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取一个。小组同学一起来观察、研究:它是什么样的?怎样正确地使用它?
15.学生取仪器,并分组观察、研究。
16.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你们小组发现雨量器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你怎样正确使用它?你还知道关于它的什么事情?
17.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可用课件展示一下雨量器的构造特点,播放用雨量器测降水量的正确方法。要引导学生发现雨量器上所标的刻度是以“毫米”为单位的,并认识测量降水量就是测雨水在仪器申的深度。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自己发现了雨量器的构造特点及使用方法。常用的雨量器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上口呈漏斗形,用来收集雨水,外筒外面有刻度。下雨时把它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筒口离地面70厘米的地方,并保持水平。下雨结束时,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雨量器的构造特点及使调方法,并能说出更多关于它的事情。)
活动二:做雨量器。
1.谈话:刚才咱们认识了雨量器及它的用途,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雨量器吗?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我们准备的材料做个雨量器。可是,该怎样做?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想不到,教师就进行提示,如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剪刀。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雨量器自己说出制作方法及用剪刀等工具的注意事项,可免去老师许多不必要、效果还不一定好的强调、叮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可适当加以说明,并把简单的制作步骤用实物投影或别的方式展示出来。
3.谈话:你认为切下的这一部分该怎样处理?为什么?
4.学生制作,教师深入各组参与制作并进行恰当指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5.谈活:雨量器我们已经做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它测量降水量了。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6.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无论何种想法都不要随意否定,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根据。
小结:(测量前要先倒进一些水,使测得的降水量更准确。学生如果能发现这一问题,在此可以小结,如果没有发现,可放到下一环节中处理。)雨量器应放置在空旷、离地面面约70厘米高的地方,保持水平,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降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降水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三、自由活动。
(一)谈话:下面我们就用喷壶喷出的水来进行模拟“降雨”,按照同学们所说的方法测一测“降水量”。在实验室进行测量还要注意什么?
(二)学生回答,并开始模拟降雨。(喷壶里的水量是同样多的。)
(三)谈话:大家一个个都像小科学家那样对“降雨量”进行了测量,现在肯定想把测量的情况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那谁先来说说你测出的“降水量”是多少?
(四)学生汇报。(降水量会出现不同)。
(五)谈话:(疑惑。)喷壶里的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大家测的降水量有的相同,有的却不同?谁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发现吗?
(六)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通过这次集体测量,让学生能自己发现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还能发现自制的雨量器中没设刻度的部分要先倒进一些水,如果在前一环节中,学生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此环节可不要,直接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测量。)
(七)看来,用雨量器测降水量与雨量器的大小没有关系。要想使用我们制的雨量器更准确地测出降水量;除了注意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外,还要先倒进一些水,把下面没有刻度的部分填充好。
(八)谈话:下面,咱们要到操场上(也可在室内。)自由测降水量,在测量时注意观察、比较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各有哪些优点、缺点。
(九)学生分组自由到室外进行测量,小组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不再回到课堂,在课外观察中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公正评价。)
(十)谈话:在以上的测量活动中,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想怎样改进它?你认为谁的作品好?为什么?
(十一)学生互相评价作品。
(十二)谈话: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十三)学生谈论。
(十四)问题:对我们本课所测的“降雨量”,你有什么想法?
(十五)学生发表看法。(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适当调整,同学互相帮助,以体现合作互助。)
四、拓展活动。
谈话:大家可以在下雨天真正地进行一次雨量测量,并做好记录,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际测量真正的降水量,培养学生课后乐于坚持进行测量的精神。)
【板书设计】
我的雨量器。
降水量。
刻度:毫米。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23 沙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23 沙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 难 点,器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4 冬眠与迁徙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三年级上册4 冬眠与迁徙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 天气与生活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 天气与生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