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黄河壶口瀑布,“壶口”,壶口瀑布全景,整体感知,检查预习,了解文体,了解作者,解释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 ——罗丹(法)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五百多米宽突然收缩到四十多米,从三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轧钢( ) 轧账( ) 倾轧( )汩汩( ) 推推搡搡( ) 霎时( )刹那( ) 潺潺( ) 寒噤( ) 雾霭( ) 怒不可遏( ) 告诫( ) 弥漫( ) 驰骋( ) 旋涡( ) 乘隙( ) 钻石觅缝( ) 迂回( )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寒,寒冷;
噤,因严寒,受惊吓等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颤。
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遏,止。
壶口瀑布的地点? 作者到过几次壶口瀑布?
晋陕两省边境 两次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快速阅读第2至5段,圈画描写壶口瀑布“声”“势”“景”及作者感受的关键语句,完成下表。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飞毯抖落”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惊心动魄)撼人心魄的壮美
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波澜壮阔)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 详写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作者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1. 收集、摘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2.完成【试题中心】“基础训练”。
第一次 雨季 雄壮伟大第二次 枯水季节 气势磅礴、刚中带柔
请同学们展示收集、摘抄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白玉蟾《三叠泉》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袁枚《到石梁观瀑布》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袁枚《到石梁观瀑布》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该段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作者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1.怎样理解第6段?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忍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者写景抒情,由此来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品析提示:①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修辞;②思考写景角度;③可参考“这句话运用……写出了…… 表现了(抒发了)……”句式表达(手法、景物特点或感情)。
从描写瀑布壮丽之美的语句中,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描写壶口水势时,表达了惊叹之情。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品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品析:运用比喻,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品析:这里运用排比、比喻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品析:运用拟人,写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形态多样的特点。 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性格,正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忍刚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评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读准字音,枯水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语言赏析,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观景时的直接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备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读准字音,枯水期,第二课时,语言赏析,精妙用词,多种修辞,长短句式,动静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