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447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447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4473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卷)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D
【解析】解:A、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发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解析】解: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也发热发光,故B选项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说明有新物质水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 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量取30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A. 50mL量筒 B. 50mL烧杯和胶头滴管
C. 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 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答案】D
【解析】解: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增加误差,故量取30mL水应选用50mL的量筒;当向量筒中加入的水接近30mL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管至30mL刻度线即可.
故选D.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量程的选择方法,要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块状固体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气味 D. 给固体加热
【答案】A
【解析】解: 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操作错误;
B.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操作正确;
C. 实验室中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操作正确;
D.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
故选A。
- 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量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 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用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D. 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D
【解析】解:A、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
B、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错误。
C、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错误。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利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了解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北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一种物质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水中没有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故正确;
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故正确;
在实验室中,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故正确;
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变成水蒸气,不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错误;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故正确。
故选:C。
根据水的组成、存在状态、应用等进行分析。
水是我们最常见、最熟悉的物质,应加强对水的知识的学习。
- 下列各句中表达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 分子很小,所以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因此没有确定的数值
D.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答案】D
【解析】解:A、分子很小,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很多的实验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比如空气易被压缩等,故不正确;
B、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开化学变化这个条件,原子还可以分为更小的质子、中子及电子,故不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原子即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即为标准,某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跟这个标准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实际的质量单位,但每一种原子都有相应的一个数值,故不正确。
D、在原子中,存在如下等量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由于原子核中的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是来自于质子,因为质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故选:D。
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微观粒子内部结构的知识解答些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基本特征和微观粒子的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平时比较容易混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强化练习.
- 甲、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分子数目都发生改变
C. 该反应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解:A、生成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物中的单质中的元素化合价是0,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元素化合价都不是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A、生成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单质中元素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锥形瓶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 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C. 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一定要先清洗,再放回原瓶
D. 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所称药品的质量一定减少
【答案】B
【解析】锥形瓶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A错误用量筒量水时仰视刻度,读数偏小,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B正确滴瓶上的滴管用完不需要清洗,C错误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若没使用游码,则所称药品质量不变,D错误。
-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实 验 现 象 |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 |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 50mL水和50mL酒 |
解 释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 | 分子间有间隔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略
略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 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解:A、很多溶液不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说法错误;
B、熟石灰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说法错误;
C、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说法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液体,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进行解答;
B、根据熟石灰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很小进行解答;
C、根据溶液的性质可知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溶液不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甲是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 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甲是的蔗糖溶液,溶液甲恒温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溶液丙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丁是溶液丙过滤后得到的,则溶液丙和溶液丁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 溶液乙是溶液甲恒温蒸发20g水得到的,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溶液甲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甲是的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丙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是相等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C. 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答案】C
【解析】解: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砝码有缺损,实际称取的氯化钠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错误。
D.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合,应选用50mL的量筒量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对同一种物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答案】C
【解析】解:相同温度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A不正确。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是指浓度比较大的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正确。
C.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有的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有的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所以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D不正确。
故选:C。
-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题。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在时,氯化钾的溶解度约为39g,所以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9g氯化钾,中加入30g氯化钾,未达到饱和溶液,加入40g氯化钾,超过该温度下最大溶解量39g,达到饱和状态,加入50g氯化钾,也超过39g,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只有未达到饱和;
故选:A。
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到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本题主要考察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抓住温度和溶剂质量是影响溶解度主要因素分析回答此类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 多角度地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将生石灰与足量的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属于______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属于______。
A.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不能用于说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是______
A.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
B.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
C.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
D.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将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名称 | 投入质量 | 时的溶解度 | 溶质质量分数 |
氯化钠 | 40g | 水 | ______ |
硝酸钾 | 30g | 水 | ______ |
胆矾 | 25g | 水 | ______ |
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
若D点对应的是120g水,则溶质质量为______g:
如图可知溶液A点转变成B点状态,可通过增加溶剂加20g水的方式实现。则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
、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答案】A B D 40 48 过加20g溶质
【解析】解:上层清液为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下层未完全溶液的部分石灰乳不是均一的、稳定的,是悬浊液;
溶液溶液各部分颜色相同、溶液各部分谘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久置后颜色不变说明它是均一的、稳定的;滴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是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故不能说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选D;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40g氯化钠投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6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硝酸钾投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时,胆矾的溶解度是32g,胆矾溶于水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且25g可以完全溶于水100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由图示可知,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设12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为x时达到饱和。
根据溶解度的特点可知,溶液从B点转变成C点状态,可通过加20g溶质方式实现;
根据图示知,由于图中的都是该温度下达到饱和时的溶质和溶剂情况,所以直线上的二个点的质量分数相等,而B点明显相对A点而言是,水多而溶质相同,所以质量分数,C、D是饱和溶液,A、B是不饱和溶液,所以C、D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B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故答案为:
;B;
;
;;;
;
;
过加20g溶质;
。
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根据溶解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能用下列中的哪一项解释,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滴水中有个水分子:______
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______
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___
湿衣服晾干:______
将1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逐渐变红:______
酒精温度计中的液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______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______
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答案】
【解析】解:滴水中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有的水分子运动到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了,有的酒精分子运动到有的水分子之间间隔中去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将1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逐渐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酒精温度计中的液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体积膨胀;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结合成氧分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构成酒精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答案为:;;;;;;;.
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分子的特点和性质,熟悉生活中用到的分子的性质事例.
- 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在桌面上。
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蠢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______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______。
【答案】向着手心 倒放 C 预热 外焰 沸腾溅出伤人
【解析】解: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故选: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故答案为:向着手心;倒放;
;
;
预热,外焰;
沸腾溅出伤人。
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 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一”的装置进行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装置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如图中“实验二”和“实验三”所示:
按“实验一”进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 填“甲”、“乙”或“丙”,该现象说明 填序号。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将装置改进成“实验二”后,其优点有 填字母。
A.减少空气污染
B.实验现象更明显
C.实验结论更准确
D.节约药品
“实验三”的装置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装置少了一部分,该部分装置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作用是 。查询资料发现:浓氨水能够释放出氨气若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反之则小于空气。实验过程中, 填“E”或“F”试管中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答案】甲;
作对比实验;F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依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作答。
【解答】
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运动到甲烧杯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甲;该实验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很小,肉眼不可见;
改进的“实验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减少氨气向空气中扩散,即能减小空气污染,同时,在小试管中进行,可节约药品;
“实验三”减少了对比实验;根据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可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最先全部变为红色的部分是F。
- 某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
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 ____________g。
量取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A.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化钠固体不纯 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答案】;;
广口瓶;3
;凹液面最低处
加快溶解速率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常见的仪器的名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根据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来解答;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配制配制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填:;;
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故填:广口瓶;3;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合,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C;凹液面最低处;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故填:加快溶解速率;
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正确。
故填:AD。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分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欲利用质量分数为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
【答案】解: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
答:需要原液的质量是。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贵港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版贵港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广西贵港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